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

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

《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由南宋詞人吳文英創作,是一首寫景懷人詞。上闋寫玉人佇立池邊,悵望一彎纖月,妙在不寫抬頭望月,而寫凝望水中之彎月。無限情思,俱從倒影中映出。下闋抒情,卻不從眼前景入筆,而是從與江燕曉別寫起,再嘆紅減春休,最後歸到西風吹拂梧桐深林的深夜,回應上闋“月明池閣夜來秋。”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吳文英
詩詞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鑑賞評價,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詩詞原文

浣溪沙吳文英
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①浣溪沙(huàn xī shā):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名,後用為詞調。一作“紗”。 有雜言、齊言二體。
②銅花:銅鏡。比喻水波清澈如鏡。古代銅鏡刻有花紋,故稱銅花。
纖鉤:新月影,如鉤,彎細的月影,約農曆初二、三時的月亮。黃庭堅《浣溪沙》詞:“驚魚錯認月沉鉤”。
④冷來秋:指比秋天還冷
④水花紅:水邊紅蓼(liǎo),也叫水蓼,莖葉呈紅色。柳永《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蓑翠減,冉冉物華人。”這裡借用其意。
⑤曉:清晨時分。
⑥水花:荷花。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春休:春天結束。
⑦梧井:井,即露井,無蓋井。葉先愁:樹葉先凋謝。梧井,取前《解連環》(暮檐涼薄)“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詞意,因梧桐落葉最早,由其葉落,即知秋至。

白話譯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銅鏡,好像誰將它丟在冷夜裡不來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釣竿,將一彎纖細的月鉤垂釣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閣,夜來池閣秋風冷。
當年像雙燕呢喃話歸,清晨時勞燕分飛,各自西東,仿佛隨著春意終結,水面上蓮荷凋謝了艷紅。瑟瑟西風吹過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葉子先自飄零。

鑑賞評價

作品賞析

此詞乃是借寫西湖秋夜之景,以此來懷念舊人之作,全詞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於景,繪出西湖秋夜清冷淒寂之景,奇幻優美。當時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只覺得梧桐葉落,一派秋意,生動描繪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圖。“冷不收”是詞人的刻意之言,說銅鏡被遺落在淒冷的夜晚沒有人收。陳洵在《海綃說詞》里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玉人垂釣理纖鉤”營造了一個虛幻美麗的景象,寫詞人看見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現了一位“玉人”。這位玉人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實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虛假的,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示出詞人的想像力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後一句說池閣月夜冷寂方知已經人秋。“月明池閣”,點明詞人身在池閣,欣賞月明西湖之景,而“夜來秋”寫出詞人在池閣上輾轉難眠,只感到陣陣秋風襲來,分外奇寒,暗喻內心的淒涼。
下片回首當年與情人離別的情景,以西風井邊梧桐落葉的蕭瑟景色渲染悲涼氣氛。
詞人與情人在拂曉告別,看見湖水上的紅蓮都凋謝了,瑟瑟的西風吹得梧桐葉紛紛掉落。詞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繪了一個勞燕分飛,花自飄零人自悲的悽慘景象。“水花紅減”描寫了西湖水面上嬌艷的荷花凋敗的景象,詞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暗含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後一句寫景,卻不僅僅是寫景,景中見情,將詞人悲切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西風”句是指西風吹拂梧桐,樹葉瑟瑟抖動,如同悲秋,暗寓詞人對飄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名家點評

陳洵《海綃說詞》云:“以玉人言風景之佳耳。”又云:“西子、西湖,比興常例,淺人不察,則謂覺翁晦耳。”)

作者簡介

吳文英(1212~1274)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他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於蘇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無錫,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詞風密麗。在南宋詞壇,屬於作品數量較多的詞人,其《夢窗詞》有三百四十餘首。他的作品多抒發個人情感,遣詞清麗,婉轉抒情。
吳文英吳文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