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異花天牛

浙異花天牛

浙異花天牛,Parastrangalis chekianga (Gressitt,1939),天牛科異花天牛屬的一種天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浙異花天牛
  • 拉丁學名:Parastrangalis chekianga (Gressitt,1939)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鞘翅目
  • :天牛科
  • 亞科:花天牛亞科
  • :花天牛族
  • :異花天牛屬
  • :浙異花天牛
  • 分布區域:陝西、浙江,天目山
  • 命名人及年代:Gressitt,1939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

基本信息

編號:
22182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科名:
Cerambycidae
中文亞科:
花天牛亞科
拉丁亞科:
Lepturinae
中文屬名:
異花天牛屬
拉丁屬名:
Parastrangalis
拉丁種名:
chekianga
定名人:
(Gressitt)
年代:
1939
原始文獻:
Notes d'Ent. Chinoise 6(4):90, pl.3, fig..1
國內分布:
陝西, 浙江(天目山)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一卷 鞘翅目 天牛科 花天牛亞科: 174-175

形態描述

雌:體長10.5 mm,體寬3 mm。
體型瘦小,體黑色,觸角赭黑色,基部數節近黑色,第八節端部和九、十節乳黃色,唇基、上唇、下、下唇須部分黃褐色。鞘翅黃褐色,翅表黑斑紋與P.sculptilis極其相似:沿外側緣從肩下至翅端4個黑斑,第一斑狹長,在肩後緣折上,第二斑在中部前方,狹長,下半截向翅背擴大近方形,第三斑在翅後半部中央,長方形,外側靠接邊緣,內側達背中線,前端內角稍向前斜伸,第四斑在翅端,近方形;從肩角內側翅基凹陷處1條細、直黑線紋,沿背中線直達第三黑斑的內端角,鞘翅邊緣黑色。足黃褐色,基節黑色,前足脛跗節稍暗,中足脛跗節近黑褐色,後足腿節端部1/3黑色,脛跗節近黑色。腹部棕黑色。
頭小,額近方形,上端稍狹,密布較粗刻點;中溝細,表面稍突,觸角基瘤較突起,中間深陷,額前緣具橫脊,與唇基交界處橫溝較淺細,唇基刻點較稀;複眼突出,內緣小凹陷,縱徑與其下頰長之比為2:1,頰面刻點粗;頭頂粗糙,刻點粗密;觸角長達鞘翅端;頭在複眼後強烈縊縮。前胸背板前、中、後寬度比為3:4:5,中部與頭等寬,長與後緣寬相等,勝於中部寬,前端領片明顯,稍向上翹,邊緣後即收狹,前橫溝細深,背面均勻隆起,兩側緣在中部擴張,後緣淺波形,後橫溝不明顯,後側角尖短,不達肩部,背面密布較整齊細刻點,無中縱溝,在中部後方有1小凹陷。小盾片狹長三角形,端鈍。鞘翅肩寬與翅長比為3:7.5,側緣漸向後收狹,端緣斜截,稍凹入,緣角尖突,翅背較平,翅基小盾片兩側不顯著隆突,翅表密布較勻整的細刻點。腹部漸向後收狹。後足第一跗節長等於其餘各節之和。
雌性生殖器特徵:肛側板較短,其骨桿直,後端向內彎成鉤狀,負瓣片基腹片癒合,其骨桿基部加寬,向後變細,基腹片突較長,著生較長的感覺毛,端突長圓柱形,著生4—5根較長感覺毛,肛側板背面的骨桿長,較細,前端與載肛突接觸,載肛突骨桿較長、直;中輸卵管短;陰道片較短,狹條狀,陰道較長粗;交配囊僅為小突起;受精囊基部寬,背面近基部突出,端半部漸窄,呈彎鉤狀,彎度較深;受精囊腺較粗短,端部膨大,從受精囊基半部背緣凸起處伸出;受精囊管很短,較粗,基部微彎曲,從小形交配囊頂端伸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