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環靈峰山休閒度假區

浙江安吉環靈峰山休閒度假區

據《青年時報》報導 2009年11月30日,中央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土資源部和監察部聯合曝光了五個土地違法項目。在五個項目中,由於建設高爾夫球場而非法占地的“中國安吉生態旅遊健身中心”備受關注。在安吉,不管是本報記者接觸到政府部門的相關材料,還是在道路路標上,或者在當地國土部門的執法經過匯報材料中,幾乎找不到“高爾夫”等字眼,大都以“中國生態旅遊健身中心”或者“世紀牧場”等名字代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安吉環靈峰山休閒度假區
  • 土地:2405.24畝
  • 高爾夫球場:建成18洞
  • 基本農田:209.95畝
“這個公司關於高爾夫的宣傳好像做的不多,我直到今年才知道我們這裡有這個活動項目。”安吉縣一位機關幹部對記者說。
三部門通報稱,該項目租賃集體土地2405.24畝,並建成18洞高爾夫球場,實際違法占地面積618.69畝,其中基本農田209.95畝。當地國土資源局曾多次查處卻仍然建成。對此,三部門將“掛牌督辦”,“嚴肅認真查處”,“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就在國家三部門通報當晚,安吉縣的主要領導們高度重視,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同時,停止營業、責令復耕、配合調查的決定,也傳到了安吉縣龍袍塢生態健身有限公司。
“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剛剛才知道安吉有個高爾夫球場似的。如果說縣領導們對這么大的一個高爾夫球場根本不知情,你信嗎?”一位多年舉報該高爾夫球場的舉報者反問記者。
記者了解到,由中央督辦、浙江省相關部門組成的調查組日前已進駐安吉縣,拉開了一場安靜卻聲勢浩大的糾責風暴。
1、“與眾不同”的開工儀式
幾乎所有與本報記者接觸的官員都透露,這個包含了高爾夫運動的“中國生態旅遊健身中心”是一個招商引資項目。具體是誰把這個項目引進安吉,仍然是個謎。
在民間也流傳著兩個版本,一種說法認為引資單位是安吉縣政府,另一個版本認為是安吉縣發改委。
座落於安吉縣經濟開發區的“中國安吉生態旅遊健身中心”項目,由浙江安吉龍袍塢生態健身有限公司負責運作,該公司由浙江恆勵集團有限公司與香港恆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告訴本報記者,由縣政府指定,這個項目放在安吉縣經濟開發區,該項目簽約時間大約在2005年二三月間,協定投資上億元。
“當時是以旅遊項目進駐安吉的。因為安吉縣是旅遊大縣,縣領導們一直希望把項目在省里立項,但結果沒有如願。”
該官員同時回憶道,也就在項目立項期間,時任安吉縣經濟開發區主任的童初平發出了反對的聲音。
“童主任反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項目用地面積太大,如果不能爭取到省里的用地指標,會很被動,所以表示不支持。”這位官員說。
就此,當本報記者數次向童初平求證時,童以“時間過去多年,現在已經退休”為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作為安吉縣經濟開發區的主要領導,童初平反對的聲音並沒有起到作用,項目依然在他負責的開發區落地。
2005年11月,時任安吉縣經濟開發區副主任的陳水龍,突然來到下屬的劍山村,找到了村支書項利成。
“當時陳主任主要說明開發區有個旅遊休閒項目,準備在村里租地。”項利成告訴本報。
於是不久,劍山村村委就向村民下發問卷表格,了解村民對於出租土地的意願,“當時大約有70%多的村民同意了。”
2005年11月25日,在大多數村民同意的情況下,浙江安吉龍袍塢生態健身有限公司與劍山村村委會簽訂了土地租賃協定。
按照協定,租賃的價格分別為每畝每年300元、400元、500元三檔,同時約定每三年按照原來價格的15%比例遞增,租賃期限為50年。
與浙江安吉龍袍塢生態健身有限公司簽約的,還有安吉縣淨土社區、孝豐鎮城東社區。
2005年12月18日,土地租賃協定簽訂後不足一個月,“中國安吉生態旅遊健身中心”正式開工建設。
那天的奠基大會,項利成因為有瑣事纏身,沒有親自參加,但在事後通過了解,他還是發現了一些與眾不同之處。
“這個跟其他招商引資項目不同,其他項目開工,會有很多來剪彩的縣領導,還有扛攝像機的記者,但是這個項目開工那天,來的最大的領導就是陳水龍,也沒有看到扛攝像機的人。”項利成稱。
2、執法不能還是執法無能
開工儀式背後的秘密,並沒有因為它的刻意低調而隱藏太久。
劍山村村民在簽訂租地協定時,沒有被告知項目中包含高爾夫球場建設,“我們那時候只知道裡面有釣魚的、養珍稀動物的、跑馬場、休閒滑草場”。
但是,時隔不久,“健身中心”里在建設高爾夫球場的說法開始外傳。
本報記者接觸到的數位舉報者中,最早聽聞此訊息的是劍山村村民董立華,時間是2006年初。
“當時,一位村民與項目的施工人員聊天,偶爾聽說是在建高爾夫球場。”但是,那位老農並不知道高爾夫是個什麼玩意,就把這個訊息告訴了董立華。
董立華迅速跑到縣城的網咖上網,才知道,高爾夫是有錢人玩的一種運動,而且建設高爾夫球場也是中央明令禁止的。
隨後,董立華等人開始四處舉報,舉報材料如雪片一樣,從安吉飛到了北京。
“2006年6月左右,國土資源部專門派人來現場踏勘,但是,那時候正處於建設初期,並沒有發現球場痕跡。國土資源部的官員要求施工方將破壞的土地復耕、復綠。”當地一位官員向本報透露。
舉報也同樣震動了安吉縣國土資源局。從2006年至2008年期間,安吉縣國土資源局一共5次對企業下發了《責令停止土地(礦產)違法行為通知書》,4次對企業進行了處罰,繳納的罰沒款高達814萬元。
在多次處罰中,安吉縣國土資源局或者責令企業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恢復原貌,或者責令對非法占用的基本農田進行治理,恢復原種植條件。
“我們一直在處理,一直在查,可他們就是不停,我們也沒有辦法。”安吉縣國土資源局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而當記者追問是否申請過法院強制執行時,安吉縣國土資源局紀委書記、新聞發言人程衛華回答說,“我不是分管土地執法的,不是很清楚。”“我那時候還沒有來國土局。”
這樣的窘境在尹富強看來顯然並不合理。尹富強是中國律師精英網首席律師,他分析說,《土地管理法》中對此有明確規定:對繼續施工的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決定的政府機關有權制止。限期拆除期滿而不自行拆除的違法行為,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尹富強認為,三年時間,安吉縣國土局雖然一直在查處,但最終“中國生態旅遊健身中心”依然在建設,這背後是執法不能還是執法無能,值得相關部門思考。
多次叫停卻最終沒有停建,這讓當地民眾難以接受。一位網民發帖稱,“我憤慨的不是龍袍塢高爾夫球場違法占地,我憤慨的是為什麼我在萬畝村的鄉村公路邊上占了20平方米的地,搭了個小售菜棚,安吉土管和安吉城建就以我違章占地、違章建築為由將我的棚子強拆了。”
3、誰才是知情人
從2006年初民眾舉報開始,龍袍塢高爾夫球場在民眾反對和國土資源局多次查處的雙重壓力下安然建成。而針對土地違法亂象,早在2004年1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便下發了《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明令禁止新建高爾夫球場。
此後國家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表明,在龍袍塢高爾夫球場實際違法占用的618.69畝土地中,還包括國家三令五申嚴禁占用的基本農田209.95畝。
誰應該有所作為卻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官方材料上顯示,“中國生態旅遊健身中心”的責任單位是“縣經濟開發區”,責任人是“陳水龍”和“王榮根”,負責縣領導是“金凱”。
陳水龍從2001年開始在安吉縣經濟開發區工作,中途被調離。大約在2005年5月左右,又調回開發區工作。
“2005年5月我回單位以後,正好負責跟蹤這個項目,那時候,項目剛剛完成簽約手續。”陳水龍告訴記者,“我跟蹤這個項目的那段時間裡,主要負責拆遷、通水電,根本不知道項目中有高爾夫球場,也決不允許高爾夫球場建設”。
陳水龍回憶,一次,在工地平整現場,看到了一個大型機械,機械上寫著“高爾夫”字樣,當即就提出了疑問:這裡不是建高爾夫,放著這樣的機器乾什麼?
不久,這台機器就被拉走了。
“不知情”的陳水龍卻在隨後來臨的問責中受到了處罰。2004年7月,安吉縣紀委對陳水龍進行了“行政記過處分”。“處分的主要原因是企業違法用地,我是項目的聯繫人。但並不是因為建設高爾夫球場才處分我的”。
事隔一年多,陳水龍仍然對這次處分頗有意見。
他向記者表示,當時有一位負責開發區的縣委領導找到他,並且說,“這次處分要么處理你,要么處理我。”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是下屬,我能怎么辦?”陳水龍無奈嘆道。
“後來,縣紀委找我談話的時候,我就明確說了,紀律處分叫我承擔,我服從。但是其他的責任要讓我承擔,我是不同意的。”
“其他責任指的是什麼責任?”本報記者追問。
陳水龍說:“我指的是刑事責任。”
2006年底,陳水龍調離開發區時,接替陳水龍負責聯繫“中國安吉生態旅遊健身中心”項目的人換成了王榮根。當時,王的身份是安吉縣經濟開發區黨委委員、人武部長。
面對本報記者,王榮根的說法幾乎與陳水龍如出一轍,“那時候我主要負責項目的拆遷,對工地上在建設高爾夫球場毫不知情。”
當地一位官員對記者指出,憑陳水龍等人根本不能讓這個高爾夫球場順利進行,陳水龍等人的背後又是誰呢?這隻有等待調查組的調查了。
一位接近調查組的人士告訴記者,12月10日上,當時開發區的領導童初平、陳水龍、王榮根都被調查組叫過去了解情況。
該人士還對本報透露,調查組非常嚴格,以前很多做過的調查筆錄都在重新調查,“調查組估計在安吉還要呆上一段時間,現在大家都是隨叫隨到,誰都不敢懈怠!”
調查風暴同樣也刮向了事件的核心主體:中國安吉生態旅遊健身中心。
12月11日上午,本報記者來到位於劍山村的該健身中心,不時看到大型工程車進出,中心大門口立了一個大木牌,木排上醒目地寫著:停止營業,禁止通行。
門衛告訴記者:上面已經交代了,記者一律不讓進,不接待。
記者詢問中心辦公室的電話,該門衛說:“辦公室都被封了,哪裡還有人去接聽電話啊?領導們都在現場復耕呢!”
當日下午,記者又看見數輛卡車裝載著滿滿的草皮,從健身中心緩緩運出。生命力極強的小草鬱鬱蔥蔥,但仍然沒有在劍山村那塊土地上紮根下來,因為,那塊土地,本不屬於他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