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四先生

浙東四先生

元末明初浙江青田的劉基、龍泉的章溢、麗水的葉琛,還有浦江的宋濂。他們才學超群,相互之間交誼極深。朱元璋打下浙東後,把劉基與宋濂、章溢、葉琛一起召往身邊。四人並稱“浙東四先生”。

基本介紹

  • 本名:浙東四先生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浙江
  • 主要成就: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 組成人員:劉基、宋濂、葉琛、章溢
(1)劉基(1311-1375年),字伯溫,以字行。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他14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17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準備科舉考試。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也可以與我象比了,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縣浙江金華市)人。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劉基高啟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功力。
(3)葉琛(1314-1362),字景淵,明初大臣,浙江麗水高溪村人。元至正四年(1344)任縣縣丞。十二年,升任處州路總管府判官,元將石抹宜孫在處州一帶鎮壓農民起義,琛積極為其出謀劃策。十八年,官至行省元帥。次年,朱元璋軍攻取處州,琛隨石抹宜孫避走福建建寧。二十年,與劉基章溢宋濂同時被朱元璋徵聘至應天府,初授營田司僉事,不久調任洪都(今江西南昌)知府。二十二年,降將祝宗康泰叛亂,琛被俘,不降,為叛軍所殺。明洪武元年(1368),追封南陽郡侯。
(4)章溢(1314一1369),明初大臣。浙江龍泉人,字三益,號匡山居士。朱元璋取處州後,與劉基宋濂、葉琛受聘重用。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後因母喪守制,不久病死。
從師王毅,寇犯龍泉,被他集合地方武裝打敗,論功累授浙東都元帥府僉事,辭不受。把他掌握的地方武裝交給兒子存道率領,而自己退隱匡山。明兵攻占處州,他逃到福建。朱元璋聘請他到南京,作用他為僉營田司事,管理戶籍,確定賦稅,百姓稱便。鎮守處州,供應軍餉甚多,百姓不覺勞困。升任湖廣按察僉事,建議分兵屯田。洪武元年(1368)封為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當時朝廷大臣惟有他能持政平和。因母死,悲傷過度,染病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