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嘆

《流民嘆》是北宋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雜言詩。詩先描寫震災以及水災後,百姓無家可歸的景象。接著詩人用“堯湯水旱”“諱疾忌醫”等典故,認為賑濟災荒,救民於水火要未雨綢繆,表現了作者愛國憂民的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流民嘆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雜言詩
  • 作者:黃庭堅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流民嘆
朔方頻年無好雨,五種不入虛春秋。
邇來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鰲復戴三山游。
傾牆摧棟壓老弱,冤聲未定隨洪流。
地文劃劙水觱沸,十戶八九生魚頭。
稍聞澶淵渡河日數萬,河北不知虛幾州。
累累襁負襄葉間,問舍無所耕無牛。
初來猶自得曠土,嗟爾後至將何怙。
刺史守令真分憂,明詔哀痛如父母。
廟堂已用伊呂徒,何時眼前見安堵。
疏遠之謀未易陳,市上三言或成虎。
禍災流行固無時,堯湯水旱人不知。
桓侯之疾初無證,扁鵲入秦始治病。
投膠盈掬俟河清,一簞豈能續民命。
雖然猶願及此春,略講周公十二政。
風生群口方出奇,老生常談幸聽之。

作品鑑賞

此首詩描寫地震災害以及震後洪水泛濫,百姓無家可歸的景象。全詩可分兩部分去解讀,首先詩人描寫了地震的慘狀,“有似巨鰲復戴三山游”,“傾牆摧棟壓老弱”,隨後又是洪水泛濫,“十戶八九生魚頭”,其慘烈之狀,觸目驚心。而逃難的百姓“累累襁負襄葉間,問舍無所耕無牛”。他們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其次,詩人通過以上事情的描寫,轉入了關於賑濟災荒,救民水火的議論,高居廟堂之上的執政者,“風生群口方出奇”,但終究是老生常談,同時詩人也感慨自己“疏遠之謀未易陳”,職微言輕,無補於事。在此番議論中,詩人的看法是治國必須未雨綢繆,詩人引用“堯湯水旱”“諱疾忌醫”等典故,寓意其中,典重厚實。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進士。曾任地方官和國史編修官。在黨爭中,以修《神宗實錄》不實罪名被貶。最後死於西南貶所。 黃庭堅以詩文受知於蘇軾,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詩宗法杜甫,並有“奪胎換骨”“點石成金”“無一字無來處”之論。風格奇硬拗澀。他開創了江西詩派,在兩宋詩壇影響很大。詞與秦觀齊名,少年時多做艷詞,晚年詞風接近蘇軾。 有《山谷集》,自選其詩文名《山谷精華錄》,詞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詞》)。又擅長行,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書跡有《華嚴疏》《松風閣詩》及《廉頗藺相如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