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單元測井解釋

流動單元測井解釋

流動單元測井解釋是指對具有相同滲流特徵的儲層單元,它是儲層岩石物性特徵的綜合反映,同一流動單元具有相似的水動力學特徵,亦具有相似的水淹特點,不同的流動單元,其水淹特點亦不相同,剩餘油的分布特徵亦不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動單元測井解釋
  • 外文名:Flow unit log interpretation
  • 開始時間: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
  • 提出人:美國的Hearn
  • 套用:合理劃分儲集層、提高解釋精度
  • 學科:測井
研究進展,基本思路和方法,

研究進展

儲層流動單元研究是國外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興起的一種儲層研究方法,而在國內則是最近幾年才開始進行探索性研究,由於具體的地質條件和實際資料的限制及研究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流動單元的認識及研究方法也不完全一致。
流動單元的概念是由Hearn等於1984年提出來的。Hearn在研究美國懷俄明州Hartzog Draw油田Shannon砂岩儲層時,提出把Shannon砂岩劃分為5個流動單元,並把流動單元定義為橫向連續的儲集層,在該單元的各部位岩性特點相似,影響流體流動的岩石物理性質也相似,這裡提到的岩石物理性質,主要是指孔隙度和滲透率。流動單元定義的提出,為砂岩儲層進一步細分提供了較量化的定義,同時為油藏數值模擬提供了基礎。
自Hearn提出儲層流動單元的概念以後,很多學者套用這一概念開展了儲層表征或儲層評價研究,並對流動單元的概念和劃分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
“八五”中後期流動單元的概念被國內研究者廣為接受,並開始著手研究和套用,特別是第2屆國際儲層表征技術研討會(1989)以後,大量的國外研究方法被介紹到國內,同時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也提出了他們自己對流動單元概念的理解和研究方法。
流動單元的研究,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套用:
①合理劃分儲集層,預測儲集層的分布及性質;
②提高滲透率的解釋精度;
③確定剩餘油的分布及加密調整挖潛的對象;
④為油藏數值模擬提供分層依據。

基本思路和方法

目前,國內、外儲層流動單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大體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以數學手段為主的儲層參數分析法:廣泛套用儲層中的各種地質參數,通過單井中密集取樣的聚類分析尋找劃分流動單元的有效參數和定量界限,然後直接在整套儲層中定量劃分流動單元。最終建立以流動單元為基礎的三維定量地質模型。該分析法可大體分為如下幾類:
(1)岩相及巨觀岩石物理參數:如岩石類型、沉積構造、粒度中值、泥質含量、砂層厚度、淨毛比、孔隙度、滲透率、滲透率變異係數、Kv、Kh、含水飽和度等;
(2)微觀孔隙結構參數:如孔隙組合類型、孔喉半徑、平均流動半徑或流動帶指標等;
(3)傳導係數、存儲係數;
(4)生產動態參數:如井間流動能力指數。
第二種是近年來剛剛形成的以地質研究為主的儲層層次分析法:
首先套用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旋迴等時對比法則,建立高分辨等時地層格架,並研究其間泥質岩隔、夾層的分布。然後在等時地層單元內,按照其中不同級次沉積界面和結構單元的特徵,把儲層詳細解剖到成因砂體或成因單元,並進一步分析界面間沉積、成岩膠結屏障及斷層遮擋狀況,建立精細的儲層結構模型及滲流屏障模型。最後通過影響滲流的儲層地質參數分析,在成因砂體或成因單元內定量劃分流動單元,建立儲層流動單元分布模型及其三維定量地質模型。這類方法比較適用於陸相非均質儲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