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來觀

流來觀

長江西陵峽與巫峽之間南岸的秭歸縣沙鎮溪口,有一座孤立在沙灘上的小山,這小山叫“流來峰”。流來峰呈不規則的圓台體,海拔約120米。它象一位扼守溪口、威鎮江濱的將軍,儀態十分威嚴。在長江三峽,像這種四面環水的小山峰堪稱奇絕。

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傳說故事,文獻記載,地圖信息,

名稱由來

流來峰只有在枯水月份,才和南岸的陸地連在一起,只要到了春天,長江稍一漲水,這流來峰便於南岸隔開,成了一江心孤島,峰頂有一個觀宇,人們叫它流來觀。流來觀又名“真武觀”、“上真觀”、“金山寺”,增添了流來峰的神奇和美妙。流來觀的門口有一副有趣的對聯:“沙鎮溪幾時沙鎮,流來觀何處流來?“據說,歷經許多世代,無人可以正確解答。相傳明朝以前,西蜀有佛流來至此,瀠洄不去,於是當地入便建其觀,故曰“流來觀”。從明朝末年荊南道員陳再善撰《重修流來觀碑記》來看,流來觀至遲建於明代,當時即有自西蜀隨江水流來佛像的傳說。

傳說故事

相傳這流來峰,是從四川峨嵋山流下來的。說的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自以為了不起,就要好好享樂享樂,他派人到全國各地去蒐集奇花異石、美女神仙、亭閣樓台來充實阿房宮,他一有空就出京都游山逛水。
一天, 始皇上朝,蒙恬將軍獻上一條“趕山鞭”, 這可是一條神鞭吶!
原來,南海觀世音到北海去,路過長城的時候,看見抬石頭修長城的民夫很辛苦,動了慈悲心,便給他們每人一根花線,叫他們纏在槓子上,這樣一來,民夫抬起石頭來,竟然一點兒也不吃力了。蒙恬知道了這件事,便下令把所有的花線都收起來,編成一根鞭子,怪的是這根鞭子若當馬騎,一夜可飛千萬里,若用它趕石頭,千萬斤重的石頭也會乖乖地跑起來,就連山也趕得動呢!蒙恬得到了它,趕忙孝敬給他的這位皇帝老子。
秦始皇得到了這件寶貝,喜歡的鬍子直翹,這一回遊山逛水可方便了!有一天,他騎著鞭子飛出了鹹陽,一直飛到四川的峨嵋山,他看見山坳里突起一座小山峰,山峰四周都是刀削一樣的明岩,峰頂一座觀宇,這觀宇的牆壁沿著岩邊建起來,就象比著山頭做成的一頂帽子,秦始皇被這棟美麗的景物吸引住了。騎著鞭子圍著它轉了三十三道圈兒,涎水把面前的龍袍全打濕了他也沒覺得,更沒注意到太陽早已下山去了,幸好道士們的鼾聲提醒了他,使他知道已經深夜了。
這一來,他有主意了,反正這時已夜深人靜,不如把這座山連同觀宇道士一塊趕到鹹陽去,擺在阿房宮前,天天可以觀賞,還可以叫道士煉些仙丹,不是一舉兩得的事么?他越想越美,舉起鞭子抽了小山一鞭子,這小山被抽痛了,就歪呀歪呀地動起來,一直移到江邊上,跳下水去,在江水裡漂起來。漂呀漂,漂出了四川,直漂到西陵峽里來了。
長江里平添了一座山,水被壓得猛漲了十幾丈高,浪頭撲到了三十里以外,西陵峽口兩岸的山也搖晃起來。
這天夜裡,西陵峽畔香溪口東岸水府廟裡的長老和尚正在打座呢,突然覺得坐下的蒲團不大穩當,急忙睜眼一看,原來長江漲了大水,廟都被漂了起來了,他大吃一驚,一拍蒲團,使蒲團飛起來,把他馱到南岸的雞籠山上,他站在山頂向西望去,才明白是秦始皇搞的鬼。這長老原來在楚國做過官,楚國滅亡以後,他不願降秦,才出家的,今天看見秦始皇這種行為,該多氣憤呀!他想:“這傢伙真不知足,搶了天下還不罷手,硬要搶盡天下的好東西,就連出家人的觀宇都愛得上,真不知恥!”突然,他的腳下又搖晃起來,原來這小山越流越近,水勢起來越大,西陵峽口又窄,雞籠山的一座山看到要被衝倒了。長老急了,趕快解下腰帶,化作條大鐵鏈,將這山鎖在雞籠山一起,才算沒有倒下去,這就是今天的“鎖住山”。
這山雖然被鎖住了,可是峽口那么窄,要不及時阻住,秦始皇還會趕山東去,這么一來,誰知一路會衝倒多少山,淹沒多少村莊啊?長老急中生智,只有喚醒觀里的道士和兩岸的百姓,才能治住這個大花強盜。他主意一定,便亮開嗓門,學著公雞叫起來:“咯啊——咯喔——”這一聲,就象對著罈子口叫一樣,聲音在西陵峽里迴響了好久,直引得峽中千家萬戶的雄雞都叫起來。
那秦始皇趕著小山,來到沙鎮溪口,猛聽見兩岸傳來陣陣雞鳴,吃了一驚,想:“糟了!天快亮了,要是觀里的道士,兩岸的百姓醒過來,發現我在做這件事,那可不得了!這裡是楚國的舊都,屈原的故鄉。這裡的老百姓可不愛我呀,要是他們都起來了,我連衛兵都沒帶一個,那不是要吃眼前虧嗎?算了,卯起不要這觀宇,還是趕快走吧。”他把趕山鞭往胯下一夾,飛回陝西去了。
這山沒有鞭子抽它,就再也不走了才老在江面上打轉轉兒,那些道士們醒過來,看見這情況,趕快用繩子把觀前的一對石羊樁栓住,才算穩住了。
從此,這小山便停在沙鎮溪口了,由於它是流來的,人們就叫這山為“流來峰”,觀叫“流來觀”。

文獻記載

《歸州志·八景》渲染這一勝景說:春夏水漲之際,四面碧流環繞,夜望一燈,江心明滅,若沉若浮。又說:登山頂“憑高眺遠,汀沉渚沒,茫然無際,此觀迄浮水面,宛然與波上下“。這種時沉時浮的飄搖之態,給人以獨特的美的享受。登高遠望,象一座浮在水面的“金字塔”,故有人曾在觀上留有“古金山寺”的題字。故此,流來峰便成為“歸州八景”之一,名曰“佛嶼孤燈”。它吸引了不少文人騷客在此揮筆留墨。清代詩人張問陶路過歸州時,寫了一首《上真觀》,詩曰:“縹碧斷崖小,深紅古廟寒。春風吹塔影,一簇好林巒。”另一位清朝詩人劉玉森《偕游流來觀》:“紅光山色翠成堆,江水江風面上開,古佛有情流不去,此峰何處忽飛來。“均寫出了流來峰與流來觀的風韻與情致。

地圖信息

地址:宜昌市秭歸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