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檢手術

活檢手術優點是在直視下準確切取腫瘤最具有代表部位的組織,比較符合病理檢查要求,正確診斷率可達9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檢手術
  • 外文名:incisional biopsy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活檢手術

別名

手術活檢

分類

骨科/骨腫瘤手術/診斷性手術

ICD編碼

77.4001

概述

缺點是較穿刺活檢損傷組織大,在某些血運豐富的腫瘤,有時出血較多甚至出血難止,或引起感染。如骨質切取不當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活檢手術的目的,不僅要確定腫瘤的性質,更重要的是從病理上確定腫瘤組織細胞類型及其分化程度。

適應症

活檢手術適用於:
1.臨床上如考慮為惡性腫瘤或轉移性腫瘤,一般均應活檢手術確診。
2.腫瘤生長在腓骨、肩胛骨體部、鎖骨、肋骨等處,可將診斷性活檢和治療性切除(即整塊切除或廣泛切除)結合起來,做一次性切除並送病理檢查。
3.穿刺活檢失敗,必須明確腫瘤的性質,或疑有惡變的病人,都不宜久待觀望,應及時活檢手術,早日確診。手術活檢是否引起惡性腫瘤的播散一直是被人們嚴肅關注的課題,但迄今尚無人提出確實客觀有證據的報導。

禁忌症

局部有皮膚病或腫瘤已破潰,切開活檢很易招致感染。活檢時不必另做切口,可自破潰部切取瘤組織送檢。

術前準備

1.基本與一般無菌手術相同。手術醫師應熟悉病史及X線片所顯示腫瘤的部位和病理特點,熟練掌握切取部位的解剖及手術操作技術。
2.備好合適的手術器械、病理標本容器和保存液等。
3.通知病理科醫師到手術現場會診,共同選定腫瘤最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材。

麻醉和體位

一般腫瘤小或較淺時,可用局麻完成。如腫瘤位置較深而大,或鄰近有重要的血管,神經等組織時,可選用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安排好病人舒適而且方便醫師操作的體位。

手術步驟

1.切口 原則上要選在距腫瘤生長最活躍部分最淺表的位置上。切口不需過長,一般採用肢體縱軸方向的切口,3~5cm長即可。
切開皮膚後,不做廣泛皮下剝離。應減少神經、血管的損傷,特別要注意保護上肢的頭靜脈和下肢的大、小隱靜脈。
2.切開深筋膜後,術野要層次清楚、乾淨,止血完善,結紮穩妥。選擇最捷徑的方向切開肌間隔或直接分開肌肉纖維,用拉鉤向兩側牽開即可進入深部,達到腫瘤表面或腫瘤的骨段;注意不要隨意切開不必要顯露的肌間隔筋膜。
3.切開瘤組織之前,套用乾紗布塊填塞和保護好周圍組織,以防切開的腫瘤出血和瘤細胞周圍種植。如腫瘤尚屬在骨髓範圍之內,可在瘤部骨皮質上做環形多個鑽孔(切忌粗暴敲打造成骨折),形成一個小橢圓形視窗,揭開骨蓋即能看見骨髓腔內腫瘤。
4.顯露瘤組織後,用銳利小刀切割足夠病理檢查所需量的楔形小塊瘤組織,操作中要儘量輕柔,避免過重的擠壓或鉗夾、儘量勿使取下的瘤塊沾污周圍的正常組織,以免瘤細胞擴散。取出的組織應立即放入盛標本的容器中,局部可用乾紗布或明膠海綿填塞及縫合筋膜止血。取下的骨蓋放回原位封閉骨腔。取出填塞保護周圍組織的紗布後,集中處理不宜再用。
5.取畢活檢的術野,可用適量等滲鹽液或抗腫瘤藥物配製的稀釋溶液沖洗乾淨,然後將已切開的筋膜或肌間隔筋膜嚴密縫合。
6.皮層和皮下切口分層縫合,可不放引流條。

術中注意要點

1.切口要選擇在最捷徑顯露腫瘤而切取活檢處。
2.腫瘤組織和瘤中流出的血液,要用乾紗布隔離保護好,避免污染周圍組織。
3.取得的標本要立即收集在專用的容器或瓶中,同時,注入0.1%甲醛液中固定保存,儘快送病理醫師檢查。

術後處理

1.如果活檢傷口大而深,可選用有效的抗生素數日,預防傷口感染。
2.如活檢切除骨質較多或原有骨質遭受腫瘤破壞者,應以石膏夾板加強外固定防止發生病理性骨折。
3.活檢切口如情況良好,可於7~14d拆線。

併發症

活檢手術併發症主要是傷口的出血與感染。在頸、胸、腰椎、骨盆的活檢,應注意觀察有無血管、神經損傷,氣胸,血胸,腹腔內出血等。如有可疑應及時進行檢查,及時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