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樓第二國小

洪家樓第二國小

歷城區洪家樓第二國小地理位置是在濟南市花園小區一區,總占地面積有7050平方米,使用面積有39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28個,在校學生有1558人,教職工有92人,平均年齡為3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家樓第二國小
  • 創辦時間:1990年9月
  • 類別:公立國小
  • 所屬地區:濟南市花園小區一區
簡介,教學科研,學校特色,

簡介

中國·濟南
歷城區洪家樓第二國小簡介
歷城區洪家樓第二國小位於濟南東部,與山東大學相鄰,1990年9月建校,是一所區屬國小。學校占地面積7050㎡,現有2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58人,教職工92人,平均年齡36歲。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大專以上學歷人員達到95%,中高級以上職稱47人。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學歷層次、職稱結構合理,是一支有創新精神和進取精神的教師團隊。
學校秉承“以人為本,為了每一個孩子的成功”為辦學理念,以“實施優質教育,創建區域名校”為目標,實踐“尚美教育”。學校提出“建設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將“養成好習慣,奠基好人生”拓展到親職教育中。由洪家樓第二國小發起的“全國養成教育聯盟”已經吸引了國內外四百餘所學校,成功組織了多屆論壇活動。
學校努力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上進行不斷的創新、探索。逐步形成了團結勤奮、開拓求真、尊師愛生、立志成才的校風;嚴謹紮實、協作創新的教風;刻苦勤奮、自主進取、思辨明理、全面發展的學風。大力實施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的創新教育工程;以教育科研為動力的可持續發展工程;以藝術語言、計算機語言和英語言為特色的現代人素質工程;以設施裝備數位化為特徵的硬體加速工程。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學校有特色,辦學有特質的“四特”格局。教師“自信、博愛、求美、開拓”;學生“健康、樂觀、敏思、自主”。課程“社會化、信息化、個性化、多元化”;課堂教學“平等、互動、思辨、求新”;各類設施“先進、優良、專業、完善”;環境優美,處處彰顯著“和合”之美,整個學校成為“充滿綠色的生態花園,為學生生命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活動豐富多彩,情趣盎然;信息通暢,廣聞博覽,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四網聯通,為師生的教與學搭建了有力的信息平台,使同學們進入了科技文化的大千世界,並在其中徜徉成長,學校成為了師生依戀的精神家園。
該校始終把教育科研作為該校的立校之本、興校之策、強校之路來抓,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現承擔包括國家級課題《國小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研究》在內的國家、省、市、區級6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在課題研究中,我們重視研究過程和實際效果。在課題管理、課題研究的組織形式、課題資料等方面扎紮實實的開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學校先後有169人次執教過省、市、區級公開課;189篇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68人次被評為市、區級教學能手;24人被評為省、市級優秀班主任、師德建設標兵、優秀教師、2人成為市區名師人選;學生參加區級以上學科競賽有1000多人次獲獎。
由於學校各項工作成績突出,被授予多項殊榮:現為全國英語教學樣板學校;國家人事部創新人才工程實驗基地;全國非智力因素實驗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化學校;山東省科普教育示範化學校;山東省國小小班化教學實驗基地;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化學校、山東省航海模型示範化學校;山東省“三模一電”先進單位;山東省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濟南市規範化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單位、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單位、師德教風建設先進單位、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綠色學校、少先隊工作規範化學校;連續6年評為濟南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連續8年評為濟南市小紅花徵文先進單位,被授予小紅花徵文榮譽學校稱號;歷城區教書育人先進單位,連續13年被評為歷城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目前,全體師生正以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鬥志,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而積極工作!
借這次訪問的機會將我們的學校介紹給各位同仁,以便對該校有更好的了解,更期盼著對該校的訪問。
中國·濟南歷城區洪家樓第二國小時刻準備歡迎您的到來!

教學科研

濟南市歷城區洪家樓第二國小致力於教育科學研究、扎紮實實、兢兢業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學校先後被授予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科普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航海模型運動示範學校、山東省英語教學樣板學校,濟南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在學校的發展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1999年教育創新的號角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吹響。歷城區教育局啟動了聲勢浩大的創新教育實驗工程--分層次歷城推進創造思維與個性教學模式實驗研究。這項自上而下推動的實驗工作受到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先後被確定為濟南市教科所創新教育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創新教育實驗基地和國家人事部創新人才工程實驗基地。在學習和初步實踐中,教師們普遍開闊了眼界,啟迪了思維,更新了觀念,激活了方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也從此開創了新的局面。
一、科研化領導,促觀念更新
學校正著力實施四大精品工程,其中以教育科研為重點的可持續發展工程是重中之重。學校領導對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學發展中的作用有著清楚的認識,帶頭學習先進理論,更新觀念,積極實踐。谷校長在1999年3月至6月到上海掛職學習,在小班化教學研究等方面有較高水平。在今年秋季新生中特開設了一個小班化教育班,並對全體教師進行了理論培訓。學校的業務副校長和教導主任都在2001年2月至6月入選濟南市教科所組織的赴天津、北京、上海的學習考察團,專門學習考察三地先進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在教科研方面均有自己獨到的認識,他們帶頭上課,積極在課堂上實踐新的理念。在校領導帶動下,教師們對教育科學研究的熱情空前高漲,出現了一批能承擔國家、省、市課題的科研骨幹,進一步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較高水平上持續深入的開展。
二、重視科研管理,激發科研熱情
科研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學校以研究的態度對待一切教育教學現象,在管理上力求創新,在創新中突出科研地位,意在持續激發教師們的科研熱情。
學校成立教科室,由教導主任直接管理。強調過程性管理,努力實現教研科研化,給備課、上課、輔導、考查等教學常規注入新的內容,要求在教學常規中滲透先進理念。
突出課題在評優推先中的地位,要求每人每學期至少要有一項校級課題,校級名師須有區級以上課題,學校專門制定了對課題的獎勵制度,對確立為區、市、省、國家級課題的教師分別給以50、100、150、200元的獎勵,對區、市、省、國家級課題結題的教師分別給予100、200、300、400元的獎勵。在管理制度方面對教育科學研究的傾斜為教師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使教育科研的實踐由熱情變為一種自覺的要求。
三、教研科研化,提升教科研水平
教研應研究什麼,這是一個易被忽視的問題,隨著創新教育的深入開展,教研科研化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教學常規的改革、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評價方式的變革和課題實驗的研討等,我們強調教研活動中理念的滲透與挖掘,我們提出:
備課應體現學生的活動,應體現設計的理念,應體現教師學生的反思,上課應體現探索性,應關注學生差異性,應體現課堂的開放性,應體現學生的合作性等,我們制訂了評課的5條標準(1)看學生喜歡不喜歡:主要評價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學習的心理自由、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興趣、情感、態度是否得到良好培養。(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是否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3)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評價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探索的要求是否形成,潛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發揮,獨立思考,大膽發表不同想法的水平及展示情況。(4)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合作學習的習慣養成情況和靈活、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水平。(5)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評價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是否科學合理,鞏固訓練方式是否省時高效,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否靈活,紮實。可以簡單概括為:喜歡了嗎?參與了嗎?投入了嗎?互動了嗎?發展了嗎?生活化了嗎?反思了嗎?
我們關注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開展了教研論壇:每次教研活動中由一名教師談近期的新發現,新思路,新經驗等。
學校教研實現了"四個一"向"五個一"的轉變,即一堂課、一篇論文,一篇教案,一篇說課稿向"一堂課,一個課題,一本讀書筆記,一篇教學設計,一篇科研論文"的轉變,教研科研化使教育教學的大部分內容納入科研範圍,使以科研態度對待一切工作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四、關注多元評價,樹立科研新品牌
評價應體現素質教育理念,有利於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利於提高教師水平,評價應具有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各學科以教研組為單位,進一步按照新的理念,對舊有的方法進行修訂完善,形成學科評價方案,做好日常記錄,關注學生的發展與提高,將評價作為激勵手段,將評價作為一種交流過程。
評價實現了幾個轉變:(1)注重甄別與選拔轉變為重視激勵、反饋與調整。(2)注重學生學業成績轉變為注重多方面發展潛能。(3)由強調量化轉變為重視質的分析。(4)評價主體由單一轉變為多元。(5)評價角度從終結性轉變為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個別差異。(6)評價方式從單一紙筆測試轉變為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實踐活動報告等開放的多樣化的方式,更多關注學生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語文學科建立了語文素養形成記錄,要求從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生進行評價,重點關注學生的實踐過程。英語學科建立了學生的成長袋,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創造性的嘗試,這五個方面是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空間立體化。許立英老師在全國英語教學研討會上作典型發言,並受到國家基教司有關領導好評。數學學科也著眼於省級課題"足跡式評價"的實驗要求,在評價方面作了積極探索。
五、研究作業改革,解放創新空間
作業作為教學的常規,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具有重要價值。但是傳統的作業方式不可能產生這樣的作用。學校開展了開放性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的實驗研究,對接受性學習方式下的作業方式發起的一場深刻變革。開放性作業以師生的主體性的發揮為基礎,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開放性作業會使作業充滿活力和樂趣,會給師生帶來成功與驚喜,會給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以深刻影響,並有利於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形成。
我們嘗試了做手抄報、古詩配畫、寫課外閱讀讀後感、觀察後記、學具製作、調查圖表、自選作業、自編作業等作業方式,受到學生歡迎。作業把學生引向更為遼闊的舊有的知識領域、熟悉的生活領域,也指向更為深刻的知識的套用領域和實踐領域,使學生得以從機械、枯燥的簡單重複中解放出來,使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知識的價值、真正形成穩定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的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套用的全過程,同時給親職教育社會教育以科學的、深刻的影響。作業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作業也已經成為"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創造新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的重要途徑。開放性作業真正發揮了作業的積極作用,建構了課內外、校內外聯繫的橋樑,使作業成為連線學校與家庭、社會的紐帶。使作業也成為學生的另一塊更加廣闊的創新天地。
六、最佳化育人環境、營造研究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到環境建設時指出:"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板報廣播,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在說話。"環境也會成為一種教育力量。設計的關鍵是要透露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旺盛的生命力,體現教育者價值取向、志趣和文化素養,體現學校特色。應努力使環境成為一位沉默但有風範的教師,使學生置身其中獲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在心靈的參與中受到觸動,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校園應當是花園,更應當是課堂。應努力使環境彌散教育性經驗,促進環境的課程化。
我們努力使每一面牆壁能說話,每一株草木都含情,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課程的功能。
學校為每一間專門教室起了意味雋永的名稱,為每一條道路刻上催人奮進的名字,改每一間教室為學創室,改每一間辦公室為學研室,校長室改為研創中心,教導處改為學研中心,我們的意圖絕不僅在於換個名稱,每一個名稱都可以看作是一雙有力的手,會產生推動前進的力量。
學校建立了英語角,布置了西方文化牆,每一個名稱,每一條標語都以雙語形式出現,營造濃厚的雙語氛圍。在走廊的牆壁上設計了動物卡通圖像,努力把學校變為讓學生留戀的樂園。另外,學校為每一種樹設計了標牌,並為每間學創室的每盆花木也設計了標牌,把科普放在學生身旁。同時設定了小氣象站,航模站,科技展室,圖書室,實驗室,假期向學生開放。總之,力求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可以暢遊的知識海洋,更成為啟迪智慧的源泉,創新創造的樂園。
校園環境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校園的人文氛圍對師生起到潤物無聲的感染作用。因此,我們學校在校園的每個設計,每個裝飾中都重視了其育人功能的發揮,樹立"大教育觀"、"大人才觀"、"大服務觀",體現"尚美和合"的學校精神。讓每一個空間體現"尚美",讓整體環境體現"和合"的總體追求。
七、重視讀書活動,涵養文化底蘊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具有寬廣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要求教師有基本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要使我們的教師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學校必須建立健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機制,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2002年9月,當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們區全面推開之時,我們學校為解決"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上,實現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以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學校應教育發展的要求提出了"讀書與新課程同行"的課題。
在新課程視角下,學校重視人文素養與專業智慧型培養、培訓的有機結合,強調教師的教育理念、知識觀、倫理觀和教師人格的整體化、生態化的和諧提升。我們以"營造文化校園,涵養人文精神"為契機,以深化課程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為目的,以教師讀書活動為載體,建立教師讀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長效機制,積極組織和引導教師讀書學習,為師生的共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讀書活動中,制訂教師長期讀書活動計畫,確定教師讀書範圍,推薦閱讀書目,分別向教師推薦"教育新理念"、"課程改革"和"教育隨筆類"的書籍,每學年讓教師從這三大領域中分別選擇一本來讀,其他的書再根據個人的需要自由選讀。鼓勵教師與學生同讀一本書,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書信、電子郵件、生活聊天、網路對話、查閱筆記等形式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以發現學生閱讀中的實際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或尋找學生閱讀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體驗閱讀的快樂。學校為保障讀書活動的順利開展,加強了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的建設,加大了學校圖書經費投入,採取多種形式豐富教室圖書角,全天開放學校閱覽室。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每學年都為骨幹教師訂購專業報刊,確保讀書活動的書籍來源。
教師通過讀書提高了理論水平,轉變了教育觀念,形成了獨特的"想法"並轉化為個性化的"做法":陳岩老師重視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搞"每日一聯"活動;孫立華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穿插經典名言閱讀,開展師生師生換書看活動;劉艷老師在班裡搞古詩文誦讀活動;劉燕老師開展誦讀《中華成語千字文》活動;季新、張君芳、郭利紅等老師開展做讀書剪報、手抄報活動;陳岩、李霞、蘇晗老師重視課本劇及童詩童謠的編排,編出的精品在區級活動中分獲特等獎、一等獎;李應香、劉月英老師重視學生讀書知識競賽和讀書辯論會的開展,在區級讀書辯論活動中獲一等獎的第一名。
教師教育教學行為隨著讀書活動的開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教師在"問題-設計-行動-反思-新問題-新設計……"的教學設計過程中,給予課堂以生機和活力,精彩課堂時時湧現,並在各級各類活動中展露頭角:在區級課堂教學活動中獲獎的老師有15人,在市級堂教學活動中獲獎的有13人;在省級課堂教學評優觀摩活動中獲獎的有5人;在國家級錄象課評比中獲獎的有3人。
我們將讀書融入了教師行動研究或校本教學研究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將教師的讀書不斷地為教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教育的眼光”“教育的心情”。讀書活動,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和運用理論處理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師的人文素養,培養了教師的讀書人格,打造了一支有知識、有文化底蘊的優秀教師隊伍:培養了1名濟南市名師,1名濟南市職工職業道德十佳標兵,1名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名濟南市師德建設先進個人,1名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市學科帶頭人,5市教學能手,17名學科教學骨幹,8市優秀班主任,3級師德建設先進個人。
八、群策群力攻關,科研碩果纍纍
課題是推動教師深入實踐新理念的優良載體,課題本身就具有先進性,更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去實踐,用課題凝聚教師,以教師集體智慧實踐課題,是學校課題能取得較大成績的重要因素。目前該校承擔國家級課題4項,省級課題7項,市級課題2項。其中由該校教師許立英參與的國家級課題《國小英語低齡化教學》立項,並獲國家科研基金資助。由該校教師徐學蓮參與的山東省九五重點課題《社會課教學模式》已結題。由該校教師李師民主持開展的山東省九五重點課題,《現代科技》已結題,成為歷城區第一位課題通過省級鑑定的普通教師,其相關研究論文分別發表在《課程研究》、《山東教育科研》等雜誌上,其課題的研究也帶動了學校科技活動的開展,學校被評為山東省三模一電先進單位,山東省航模示範學校,在2002年7月結束的山東省航天模型錦標賽中奪山東省團體冠軍,又代表山東省參加了全國航模錦標賽並獲得組織一等獎。
由該校教師參與的山東省十五規劃課題《做數學--國小數學創新學習的基本策略研究》,開展順利,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山東教育科研》雜誌上,並被推薦參加全國數學年會論文的評選,由該校教師謝兆水主持的市級十五規劃課題《開放性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研究》實施順利,階段研究成果被評為2002年山東省中國小科研成果一等獎。僅2002年上半年就有19篇教育科研論文獲山東省中國小科研成果一、二等獎。自1996年以來,該校教師已有65篇教育科研論文發表在市級以上刊物上。2004年學校主持和參與的三項區、市、省級課題分別圓滿結題,其經驗論文分別在省市教育電視台、播出,在市級以上的教育報刊刊登。
九、探索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明天
我區作為新課程實驗區,已在新學期開始實施新課程,為確保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學校組織了新課程理論培訓。
學校在研究性學習方面作了積極嘗試。研究性學習把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並且突破了原有學科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之中,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積極情感體驗,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為推動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學校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課例研討活動(學科課例、小專題研究開題課例、小專題研究結題課例)。為更好的開展研究性學習,學校專門開設了小專題課和社區服務課。
小專題課的設立使各班建立了各自的問題庫,然後經各班推薦,形成了學校的問題庫,進而引導分析,解決問題,形成學校的成果庫。
今天的學校教育決定著明天的社會發展。今天的社會成員也有責任、有義務創建良好的社會教育氛圍,與學校教育共鑄合力,共同培養社會完美的人。社區服務課強調以社會勞動服務為主,同時強調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勞動中發現問題,改進勞動方法。學校與社區積極配合,確定了部分學生義務勞動區,同時學校組建了假日小隊定期進行社區公益勞動,並設立了便民服務站、小天氣預報站等,努力影響和規範社區和社會的人的行為。
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上級領導下,經過洪家樓第二國小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學校已逐步成為校風好、質量高、有特色、知名度越來越高的規範化學校。我們更清楚的知道,不斷的創新才是學校教育科研的生命力之所在。具有艱苦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洪家樓第二國小人將乘著新課程改革的春風,繼續朝著“實施優質教育,創建區域名校”的宏偉目標邁進!

學校特色

該校作為一所省級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充分發揮單位優勢加強藝
術教育工作,大力推進特色教育。狠抓了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學
生藝術素質及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使該校藝術教育水平持續保
持良好態勢。各種以班級為單位的興趣特色活動蓬勃開展,特別
吸引孩子們。我們既注重特長生的培養,更重視大面積的普及提
高,做到了學校有特色,班班有特點,生生有特長。每年的校園
文化藝術活動、科技節是孩子們展示自身素質和才藝的大好時
機,精美的手工藝品、繪畫、書法、科技作品一個個展現在人們
的面前,精彩的文藝演出贏得了滿堂喝彩。校合唱隊、舞蹈隊參
加濟南市第藝術節多次榮獲一等獎,管樂隊參加區濟南市藝術節
管樂比賽也多次獲獎。
充分發揮藝術特色建設好校園文化,強化環境的育人功能,讓牆
壁“說話”。充分利用宣傳、壁報欄和教學樓走廊牆壁,張貼懸
掛名人畫像、名言、學生藝術作品,用無聲的藝術語言營造了一
個良好的教育氛圍。同時,組織學生展開豐富的藝術創想,動手
書寫、繪製了大量健康向上,想像豐富,貼近兒童生活,充滿童
趣的書法繪畫作品。作品形式多樣,有蠟筆畫、水粉畫、國畫、
剪紙、紙版畫等。並配製鏡框張貼懸掛起來,用少量的投資建成
了一條有特色的文化長廊。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讓無處
不在的藝術作品感染薰陶每位師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