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2011年艾里斯特·格雷爾森導演美國電影)

洞穴(2011年艾里斯特·格雷爾森導演美國電影)

《洞穴》是2011年2月4日上映的動作、驚悚歐美電影,由艾里斯特·格雷爾森執導,理察·勞斯伯格瑞斯·維克菲爾德等主演。

《洞穴》講述了安德魯·韋特個人的一次探險經歷改編,當初他曾潛水深入水下洞穴數英里,結果一場強烈的風暴讓他進來的地方塌方,把他困在了水下洞穴中,他後來獲救,這段經歷也就成為他創作劇本的素材。

基本介紹

  • 導演:艾里斯特·格雷爾森Alister Grierson
  • 主演理察·勞斯伯格瑞斯·維克菲爾德伊安·格魯福德, 愛麗絲·帕金遜, 丹·懷利, Allison Cratchley, Sean Dennehy,約翰·加文
  • 製片人:安德魯·韋特Andrew Wight 約翰·加爾文John Garvin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洞穴
  • 其它譯名:奪命深淵
  • 製片地區:歐美
  • 類型:動作,驚悚
  • 片長:104分鐘
  • 上映時間:2011年2月4日
  • 分級:美國R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製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影片根據安德魯·韋特個人的一次探險經歷改編,當初他曾潛水深入水下洞穴數英里,結果一場強烈的風暴讓他進來的地方塌方,把他困在了水下洞穴中,他後來獲救,這段經歷也就成為他創作劇本的素材。
擁有豐富潛水經驗的弗蘭克·麥克蓋爾數月以來都在南太平洋的沿岸幾內亞的埃薩阿拉附近潛水探險,兼帶進行一些洞穴探險。不過這些小打小鬧的探險無法滿足麥克蓋爾的雄心壯志,因為當地有一個尚未被探明的巨大洞穴。這個被人尊稱為“洞穴之母”的洞穴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結構最為複雜、最危險,也是最雄偉、最美麗的洞穴。為了成為名垂歷史的探險家,並創造人類洞穴潛水的世界紀錄,麥克蓋爾拉來了投資,找來了一批精兵強將,準備下洞穴探險。
開始的一切非常順利,所有的隊員都顯示出了良好的專業素質,所有的裝備都是頂級的,所有的計畫看上去都天衣無縫。不過隨著探險小隊的深入,大自然開始漸漸發威--路越來越狹窄、水流越來越湍急、水下的地形也越來越複雜。這時候,幾內亞計入了雨季,強熱帶風暴襲擊了這個國家。連續的大雨致使河水上漲,地下的水位也隨之上升。雨水倒灌進洞穴深處,在地底形成了“洪水”。巨大的洪水成為了探險小組的障礙,在失去幾名隊員之後,麥克蓋爾和隊內的喬什以及他們的資助人卡爾·何雷面對著食物和飲用水的短缺,不得不改變原先走回洞口的逃生計畫。他們只有通過潛水的方法,在複雜如迷宮搬的洞穴水體中,找到通往海洋的道路。
這時候,麥克蓋爾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主宰著人類性命的什麼?是人類自己還是偉大的自然的偉力?或許在洞穴的處境裡,人類只是匆匆而渺小的過客。
編劇之一的Andrew Wight曾在澳洲納拉伯平原(Nullabor Plain)一個地下洞穴潛水探險時,不幸遇上山泥傾瀉險遭活埋,幾經辛苦靠水路逃出生天,並寫下這個生死一線的真人真事:電影講述潛水專家Frank率領探險隊深入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不毛之地,正當隊員潛入地底水洞時,卻遇著傾盆大雨,沙石雨水滾滾落下並封死了唯一的出口。要自救,就要利用手上僅有的器材,潛入錯綜複雜的水底迷宮,找出連線大海的秘道!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理察·勞斯伯格----
——瑞斯·維克菲爾德----
——伊安·格魯福德----
——愛麗絲·帕金遜----
George Christopher Baker 丹·懷利----
JudesAllison Cratchley ----
Chopper PilotSean Dennehy ----
Jim Sergeant​約翰·加文----

職員表

導演
艾里斯特·格雷爾森Alister Grierson

幕後製作

來自現實的驚險故事
探險的故事不少,洞穴探險的影片也有,但那些大多是一些虛構出來的故事發生在一些虛構的洞穴中。雖然有的影片很精彩,但卻缺少了一些真實性,以及人類的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洞穴》這部電影雖然主打的是探險故事和驚悚情節,但故事主題卻來自於編劇安德魯·韋特的一次洞穴探險之旅。
數年前,安德魯·韋特聯合了另外15個探險家一起下到諾拉波平原的一個洞穴深處探險,但是卻不幸遭遇到了暴風雨,他們被困在地下很久。隨後,韋特帶領這群人摸索出了一條路,回到地面。安德魯·韋特說:“我們那次所探險的洞穴和影片中的洞穴非常相似,都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洞穴。我們遇險的時候是探險的最後一天,當時我們都在準備把所有的裝備送到地面,因為那個時候地面上的氣象條件已經不算好了。就在我們準備把氧氣瓶送出去的時候,風暴來了,一瞬間洞穴里發了洪水。我們能聽到洪水衝來的轟隆隆的聲音,然後能感覺到腳下的地面在顫抖,隨後一塊一塊的碎石頭開始從岩壁上剝落。最後,掉下來了一塊足足有一輛SUV那么大的石頭徹底堵上了出口。眼看事情發生了突變,我們只有在洞穴內自救。當時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很多,比如說食物短缺、氧氣不足等等。不過好在我們這15個人比較團結一致,最終終於在地下水系中找到了通往大海的出口。靠著僅存的一點氧氣,我們攙攙扶扶地回到了地面。”
由於安德魯·韋特本身就是一個紀錄片導演,再加上他的這次傳奇經歷有具有相當的戲劇性,所以他便想將其改編成一部電影。為此,安德魯·韋特聯繫到了自己的老搭檔詹姆斯·卡梅隆,卡梅隆聽到這個計畫後,欣然表示同意,因為卡梅隆本人首先是一個冒險家,其次他又是一個潛水愛好者,最後,他對這種要在“水池”中拍攝的影片充滿了興趣。卡梅隆說:“韋特的經歷實在是太讓人著迷了,我有時候也非常渴望自己也有這種非同尋常的經歷。現在,他提供了故事的藍本,我們為什麼不把它搬上銀幕呢?”
卡梅隆的支援
有了卡梅隆的支援,這一切似乎開始變得簡單而明朗起來了,而且在他的幫助下,劇組搞到了兩樣“秘密武器”:3D和實時電腦合成技術--這兩樣東西的實力,我們已經在《阿凡達》中有所領略。卡梅隆說:“《阿凡達》是一部發生在純粹的電腦技術搭建的場景中的影片,可以說這是仙境,也可以說這是技術。而且,我個人的感覺是,每一幀畫面的成本越高,它距離真實生活也就越遠。所以,對於《阿凡達》來說,2D還是3D的差別沒有那么大,但是在《洞穴》中,因為一切的場景都來自於自然而不是想像和設計,所以3D將成為一種表現力,而並非像以往的3D那樣,只是作為技術而存在的。和《阿凡達》相比,《洞穴》的3D更逼真、更有感染力。”
為了能讓影片的導演擺平這兩個技術,卡梅隆專程前往惠靈頓,和導演阿里斯特·格里爾森(《大戰科科達》)會面,教會他如何使用自己的3D攝影機以及實時電腦合成技術。格里爾森說:“卡梅隆在惠靈頓呆了一個星期,主要就是教會我去用那些高科技的設備。看到那些設備的時候,我驚訝的不得了,雖然對它們早有耳聞,但是見到實物還是嚇了一跳。因為我們在監視器上看到的東西都是實時合成後的圖像,它們幾乎顛覆了以往拍電影的習慣。由於和拍攝《阿凡達》使用的是一樣的系統,所以我們也遭遇到了很多卡梅隆碰到的問題。不過,卡梅隆是一個技術狂型的工程師,只要我們在設備的使用上有什麼疑問,他都能給予100%的解答。”
在惠靈頓期間,卡梅隆給格里爾森放映了一小段他和安德魯·韋特拍攝的水下片段,這個小片段是3D的。看多之後,格里爾森說:“觀賞水下的3D影片是一種奇妙的感覺,那種感覺讓人恨不得馬上拿起手中的機器到水下去拍電影。與他拍的那些3D水下紀錄片不同,我們在影片中使用了兩台攝影機同時拍攝,一台叫做步幅融合攝影機,它能讓我們在後期對3D效果進行校對和更為精確的控制
精彩劇照

影片評價

澳洲,昆士蘭,黃金海岸。藍天碧海之中,影壇大鱷詹姆斯·卡梅隆的身影,尤其耀眼。以《阿凡達》稱霸武林之後的老卡,難道又打算回歸水下深淵?非也,非也!雖然老卡現場督戰,掛名製作人,還獻上兩樣“秘密武器”——實時電腦合成技術和《阿凡達》中使用的同一款3D立體攝像機,但影片的主心骨,卻是他的老友安德魯·韋特。韋特其人,本身就是知名的水下探險家、潛水教練兼紀錄片導演,此前曾監製過卡梅隆執導的多部水下紀錄片:《重返俾斯麥戰艦》《深淵幽靈》和《深海異形》。而本片中驚險刺激的逃生故事,居然還來自於韋特的一次洞穴探險的親身經歷。
未知的冒險、真實的驚悚、極具戲劇性的傳奇經歷、前所未見卻又真實可信的地下世界,讓本身就是潛水探險迷的卡梅隆很是著迷。在他看來,與幾乎完全由電腦技術搭建的潘多拉星球相比,每一幕都來自於自然真實的洞穴探險,必須達到更逼真、更驚險、更有感染力的效果。身為技術狂的他,雖然只是作為監製,卻在百忙之中專程前往澳洲,與導演艾里斯特·格雷爾森會面探討拍攝細節。如果《洞穴》攝製組在設備的使用上有什麼疑問,他也是不遺餘力地解決,沒有一點大牌的架子。而本片最終使用了包括步幅融合攝影機在內的兩台攝影機同時拍攝,能在後期對3D效果進行更為精確的校對和控制,這比起卡梅隆之前拍的3D水下紀錄片,無疑更為精進。
雖然影片的投資僅僅三千萬美元,不過是許多視效大片的鳳毛麟角,但面對水下拍攝的艱難挑戰,製作團隊卻絲毫沒有放棄精益求精。由於卡梅隆的3D攝影機非常龐大且沉重,加之影片本身題材和環境的複雜多變,所以即便有時候連續拍上12個小時,能夠使用的鏡頭仍然只有40秒到1分鐘。也正因為水下拍攝的危險性和偶然性,和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背景,演員從一開始就被要求親自上陣完成所有特技鏡頭,並接受嚴格的潛水以及身體訓練,確保萬無一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