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漢字)

洛(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洛[luò],我國常用漢字。作為簡稱,一指水名,即洛河。又作地名,古都洛陽的簡稱。

“洛”字最早在商代帝乙帝辛時期的甲骨文中已經出現,在商代河洛之間,當時存在著一座商王居住的都邑,甲骨文中稱為“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
  • 拼音:luò
  • 組詞洛神洛城
  • 總筆畫:9
  • 鄭碼:VRJ
  • 倉頡:EHER
  • 五筆:LQU
漢字釋義,基本信息,字形結構,基本字義,詳細字義,方言集匯,組詞,古籍解釋,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拼音:luò
甲骨文合集36959號甲骨中的“洛”字甲骨文合集36959號甲骨中的“洛”字
繁體字:洛
部首:氵
部外筆畫:6
總筆畫:9
鄭碼:VRJ
五筆86&98:ITKG
倉頡:EHER
筆順編號:441354251 四角號碼:3716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D1B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氵各
漢字部件分解: 氵夂口
西周金文中的洛字西周金文中的洛字
筆順編號: 441354251
筆順讀寫: 捺捺橫撇折捺豎折橫

基本字義

水名,源於中國陝西省洛南縣,東流經河南省入黃河。有時又作“雒”。
洛陽簡稱
中國的十三朝古都,河南省洛陽市的簡稱“洛”
姓氏的一種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字從水從各,各亦聲。“各”意為“十字交叉”。“水”與“各”聯合起來表示“十字交叉形狀的河流”。本義:十字形河流。
本義指洛水
香港明體香港明體
(2) 同本義 [Luo River]
(3) 洛陽的簡稱 [Luoyang]
(4)洛河,又稱雒水,發源於陝西省定邊縣,黃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內的伊河為重要支流,亦稱伊洛河,即上古時期河洛地區的洛水。南洛河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稱。本作“雒”。如:洛神(洛水女神洛嬪);洛浦(洛水之濱。傳說這裡是洛神出沒處)。
(5) 洛河在中華文明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與黃河交匯為中心的地區被稱為“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發祥地,河洛文化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根文化。

方言集匯

粵語:lok3 lok6

組詞

洛神 洛浦 洛陽 洛水 洛汭 洛下 洛洛 洛川 洛花 洛書 洛師 洛閩 洛靈 洛誦 洛澤
洛食 洛女 洛妃 洛社 洛英 洛苑 洛橋 洛京 洛成 洛龜 洛禊 洛學 洛黨 洛澗 洛夫
洛叉 洛蜀 洛派 洛都 洛涘 洛宴 洛薄 洛荒 洛尾 洛伯
伊洛 河洛 京洛 洛洛 濂洛 九洛 溫洛 宛洛 鞏洛 關洛 許洛 東洛 商洛 青洛 三洛
卜洛 閩洛 普洛 有洛 瀍洛 皋洛 陝洛 函洛 嵩洛 曲洛 拜洛 鹹洛 鎬洛 作洛 中洛
蜀洛 鐵洛 輦洛 凾洛 瓁洛
田字格中的&amp田字格中的&amp
洛陽紙貴 洛陽才子 洛川會議 濂洛關閩 伊洛傳芳 伊洛之學 拜洛受圖 紙貴洛陽 河圖洛書 巫山洛浦 紙貴洛城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洜《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𠀤音落。《春秋·說題辭》洛之為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
水名。《書·禹貢》伊洛瀍澗。《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
雍州之浸。《詩·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注》洛出懷德。
蜀有洛水。《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幾之山,洛水出焉。《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
東海郡有洛水。《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
洛陽,地名。《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為郡。宋初洛陽,河南二縣𠀤置。明屬河南府。
洛南縣,屬西安府,本漢上洛。洛川縣,屬延安府,本漢鄜延。俱見《廣輿記》。
洛洛,水溜下之貌。《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注》淫與瑤同。
與絡同。《莊子·大宗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注》誦,通也。苞絡無所不通也。
《韻補》葉盧谷切,音祿。《馬融·廣成頌》面據衡隂,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濥以滎洛。 《類篇》通作雒。○按《周禮注》,漢以火德,王忌水,攺為雒。魏復攺雒為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