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腳上岸讀歷史

洗腳上岸讀歷史

《洗腳上岸讀歷史》是2013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夫。本書著力於破解一個古老民族的隱性性格特徵,揭示數千年來相沿成習的種種民族痼疾。作品以傳統中國循環的王朝更迭和複雜的官場生態為主要闡述對象,結合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閱歷,詳盡地剖析了競技社會種種最基本的顯達法則和好為人主的民族基因的遞嬗演變歷程,以及得天下者得民心的歷史真實。作者試圖通過一系列全新的思維定勢來透析傳統中國不盡滾滾來的王霸亂象,以期為今人提供一個看待史實與現實的獨特視角。

基本介紹

  • 書名:洗腳上岸讀歷史
  • 作者:田夫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

圖書信息

【作 者】:田夫
【I S B N 】熱翻:978-7-5080-7207-4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責任編輯】:賈洪寶 霍本科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開 本】:16
【類 別】:歷史
【頁 數】:304
【價 格】:36元

作者簡介

田夫,1969年10月生,現居深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先鋒經濟人物,二十歲即擁有自己的龐大產業群,身家鉅萬。大起大落之後,開始研讀歷史,探索人性、社會、國家等問題,試圖從漫長的歷史中尋找人生的真諦。其作品視角獨特,每於平常處翻新意;風格犀利,所行所止皆元氣淋漓。出版有《我與億萬財富擦肩而過》、《位子決定腦子》等著作,《官場人情賬》一文被選入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

內容簡介

《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教授、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孫筱教授聯袂推薦!
目錄
第一輯 歷史的壞蛋邏輯
流寇與坐寇
我一直願意認為,國家乃至政府的由來,絕非狙公式的瞞騙和鞭笞的結果,更非流寇轉換為坐寇的暴力嬗變,而是源於百姓和政府間的契約關係……官吏們之所以必然腐敗,是因為這個國家並不屬於官吏,而是屬於皇帝。官吏們只是皇帝的雇員,皇帝是終身制,官吏是輪換制;皇帝的職務可以世襲,官吏的職務往往及身而止……
大專制套著小專制
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中心,這箇中心便是自己;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祖您鍵有一個皇帝,這個刪境擔墓皇帝也是自己。擁有大權,便成大皇帝;擁有小權,便成土皇帝……傳統中國的政治特色,是一個大專制之內套著無數的小專制,一個大皇帝之下寄生著無數的土皇帝……最可惱的是一個山頭一隻老虎,最可恨的是無所不在、無處不有的一個個土皇帝……
獨裁不是一天煉成的
皇帝一旦宣稱“朕即國家,國家即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小百姓們就可以說:“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對抗性機制的建立是避免寡頭專制的必要條件……朱元璋的掩耳盜鈴換來了皇位的固若金湯,從此,皇權再也沒有受到相權的挑戰……
一代不如一代
皇帝對天下產業生出“要什麼就是什麼”的思想,小百姓們自願自覺地接受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觀,實際上起源於三個男人:以天下為商品的商人呂不韋,以天下為私業的秦始皇帝嬴政和二流子漢高祖劉邦……有皇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數阿Q式的“要什麼就是什麼”的皇權覬覦者!一旦乾坤倒轉,讓阿Q式的皇權覬覦者南面稱尊,那小民們可真要斷送老頭皮了……
王朝的循環怪圈
新王朝得到舊官僚的支持,才能江山穩坐,否則縱然得了天下,也會被人攆下台去……我們對待舊勢力,歷來只採用一種思維方式:唾棄並打倒之。一個王朝覆滅,代之以新的王朝,從沒有制衡機制的建立。如此循環往復,我們始終無法走出從舊獨裁到新獨裁的輪迴……折騰一通,羊還是羊,狼還是狼,“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數十年”,代之而起的新王朝一切從頭再來……
歷史的壞蛋邏輯
我們的歷史也並非如教科書中所描繪的,一向處在革故鼎新一路前行的進程中,而是除了異族入侵,絕大多數時間在原地打轉……我們的歷史並不是淘盡狂沙見真金,而是劣幣驅除良府擔狼幣,是壞人戰勝好人、大壞蛋戰勝小壞蛋。壞蛋橫行才是中國歷史的本質……在一個以權謀詐術為主體的社會裡,歷史只能是壞人的舞台。壞人戰勝好人或稍好的人,才是王朝更迭的本質……
位子決定腦子
一個人處在什麼樣的立場,就決定了他會有什麼樣的觀念。坐在不同的位子上,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此之謂“屁股決定腦袋”,位子決定論是也……奴才一旦成了老爺,自然有大批願意做奴才的奴才出來幫襯和湊趣……革命領袖的“汗馬血戰”,目的並非拯救普天下的百姓於水深火熱,而是為了“撫有此土”。竊國大盜們以天辯贈府頁下為私業,古來如此……在沒有機會踏足官場時,嘲諷官場最力;在沒有機會腐敗時,抨擊腐敗最力。一旦機會來了,鑽營功夫一點不落人後……
有刑治沒法治
從法統意義上而言,秦始皇實未曾亡國,秦始皇“二世三世至於萬世”的話兒大體正確,只是坐天下換成了好學生而不是櫻體臭好兒孫……法網愈密,百姓愈困……在現實生活中,令小百姓聞風喪膽的,不一定是國家明文規定的正刑,而是刑外之刑;真正要人命的,也不一定是刑罰之刑,而是刑求之刑……
德政可以休矣
千百年來,清官們寥若晨星,孤單而寂寞,高踞在民族的蒼穹之上,供後人憑弔……在中國,所謂人情,只是一種寄貸,並非無償贈予。送者不以為吃虧,受者也不以為白得……政府所謂的德政,如同《封神榜》里的障眼甩組估法,官吏們可以在其幌子之下,借愛民之名而行殘民之實。德政是苛政的溫床,正因為有德政為其張目,苛政才得肆行無忌。德政不絕,苛政不止……
功狗的下場
功狗們之所以會讓他們的主人寢食難安,說到底,還是功高震主這句老話……在皇帝老兒的眼裡,有造反實力的人便等同於造反者,甚至只是以前有過造反實力,現在一無所有的人,也仍然是造反者……
第二輯 官場的不傳心經
官場運籌學
既然有那么多人願意削尖了腦袋往官場鑽,聰明的執政當局在國家財政匱乏或個人腰包空乏時,自然也不會拒絕把官位市場化……往往愈是貧賤,便愈渴望富貴,便愈需要忍耐。當官,是求富貴的捷徑……做官的另一個途徑有點邪門,那便是做賊。這裡所說的賊,更為準確的說法叫做“匪”。宋諺有謂: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官場食物鏈
暴力僅有加害功能,權力則不然,既能加害亦能加惠。有權者在加害的同時,又可以適當地讓受害者以交易的形式獲得某種收益。這是純粹的施暴者無法實現的,所以權力的受害者大多只能忍氣吞聲、無可奈何……民間有一句俗話:一動絞車四兩油。沒有油水的潤滑,顯然無法啟動沉重的絞車。用這話來形容流行於官場的種種不正之風,可謂形神兼備……
官場騰挪術
貪官污吏對於權力的蠶食固然無法容忍,但對統治者而言,仍優於還政於民可能導致的一無所有。兩害相權取其輕,政府唯一願做的,就是在體制內部以人防人、以事制事,而將民眾排除在外……多一個監督的衙門,只是多了一撥坐地分肥的食權族,對小百姓來說,意味著多了一道需要打通的關節,多添一撥需要孝敬的菩薩,對整個官場生態的澄清並無多少助益……
官場人情賬
做事只靠技術就能臻於至境,做人則是一門彈性極強的藝術,講求的是無法量化和複製的分寸感;做事學一次就有畢業的可能,做人卻要活到老學到老,要一輩子下工夫……古人決訟,參考的因素遠比今人複雜,既不能“有傷天和”,又不能“有違人情”,兩面的委屈只好留給夾在中間的國法了……掌握公權力的官吏即使如我們所希冀的那樣公正廉明,也是我們無法把握的。唯有過硬的關係,才可教人放心……
官場的腐敗定律
導致一個王朝最終覆沒的,並不是由於羊的普遍進化,進而自覺地擺脫身上的枷鎖。而是因為犬的退化變質,也即原先的牧羊犬已普遍退化為吃羊的狼,羊們不勝其吃,只得揭竿而起……從古至今,對貪官污吏的處罰,最常見的是削職為民。這樣的處罰其實很有問題。把職位當做實施制裁的工具,這本身就是對官位價值的一種肯定……決定一個人的思維的,決非昨日之我,而是今日之位。出淤泥而不染,作為一個人的理想尚可,放在現實中絕對行不通……
官場的風險成本
在良知和律法不大起作用的情況下,人們便希望鬼神和老天爺能對人的行為產生相應的約束,也即通常所說的“德不足,法補之;法不足,天譴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觀念,是實現一切公平的基礎。當現實使人失望時,神道設教的善惡果報就必須起到輔助實現公平的作用……文學作品中的壞人,總是以招牌式的壞引人憤慨;文學作品中的壞人,也總是在機關算盡的時候突遭天譴……
官場的不傳心經
自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始,宋代君臣之間就取得了權力上的諒解與默契。從此皇帝成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所有者,成了領導一切的核心,也成了所有貪賄者的庇護所,而官員們則成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皮搜括者和現實利益擁有者……統治者真正防範的對象,一直都是可能危及自身統治的勢力。一心貪瀆食利之輩,往往對政權沒有太大的興趣……
官場秩序的破壞者
面對清官和貪官,如果純粹從交易本身來看,老百姓往往更願意選擇貪官,因為後者至少可以保證充分的交易機會,而充分的交易機會才是經濟生活良性發展的前提和保障……貪官壞法,法紀尚在;清官壞法,則法紀蕩然……在極權社會,最可怕之處是獨裁者的艱苦樸素和永遠正確。獨裁者艱苦樸素,便預示著民不聊生;獨裁者永遠正確,一定會萬馬齊喑……
第三輯 皇帝光棍做
人性與猴性
其實做皇帝與做猴王一樣,第一等好處同樣是多吃多占……登高一呼,應者如流、從者如雲的王霸之慨,一直以來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普遍的審美期待。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此也”等血性之言,雖歷經數千年的歲月塵封,猶能穿越時空的阻隔,至今仍使人血脈賁張、神志癲狂……我們無法拋棄食色卻羞談食色;我們無法舍卻財勢卻羞談財勢;我們無法杜絕名利卻羞談名利……
皇帝老兒的太陽情結
皇帝老兒一貫自我感覺良好,這中間很難說沒有小民們老在跪著的責任……推行封建制的弊病在於地方專權,推行郡縣制的弊病在於中央集權。一句話,不管是地方專權,還是中央集權,對小民們來說,一樣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小民們用相同的方法在原地兜了整整二十五個圈子,整整二十五個圈子兜下來,太陽的軸心地位依舊分毫未改……
皇帝老兒的包裝術
君主們都喜歡在來路上大做文章,大搞“非人”之舉……所謂的異象異秉,不過是野心家的異想天開和小丑表演罷了……
皇帝老兒的隱身份
我們一直就有罵人不帶髒字的雅好,更有不露聲色的惡搞傳統,所以,很多雙關語的使用就成為必然……所謂的不世出的聖天子,與我輩凡夫俗子其實都一個樣,都是娘生爹養的凡胎,都是五穀雜糧餵大的俗物,並非天造地設的異數,更非受命與天、代天司牧的神異……古今之稱王霸者,亦非什麼賢聖,考其由來,不過一“鳥”人而已……
能跳便是草頭王
在初民的生活里,只有尹,沒有君……大約在“三皇”時代,“君權”開始反客為主,逐步架空“尹權”。最後,尹權反而成為君權的從屬……大祭司同大酋長調換角色,大祭司成了分管各種雞零狗碎事務的領導及下層社會的群氓;大酋長則成了奉天承運唯我獨尊的天之驕子。君徹底篡權成功,尹則風光不再,被君牢牢踩在腳下,萬劫不復……
遠來的和尚好念經
洪秀全不通《聖經》,學佛亦不精,誤把佛經中相對低層次的三十三天當做最高層次的極樂天,故而有此創造。所以說洪秀全的大小天堂的理想社會並不適於智識階層,而僅能在普羅大眾中流布……宗教知識的貧乏反而有利於他按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基督教教義進行二次創造,從而產生一種新的、只屬於洪秀全一個人的思想體系,從而成為拜上帝會的核心思想……
得天下者得民心
對天命和民心的詮釋一直就是勝利者的當然權利。將混亂不堪的國家重新帶入有序的軌道,則成了“天命在彼”或“民心向彼”的明證,而這往往又被理解成政權新舊更迭的歷史必然……所謂的統一,只是力爭的因素多一點,而所謂的德取,不過是勝利者的遁詞罷了……贏得戰爭,就贏得民心的詮釋權;輸掉戰爭,自然也就輸掉這詮釋權。所以說得天下者得民心,失天下者失民心……
專業人才與帝業無緣
傳說中的三皇並非以品德取得執政地位,更非詐力取之,而是以自己的專利技術取得的……惺惺相惜只是理想的人才最佳化境界,一山不容二虎,強強相斥或同類相斥才是人之常情……專業型人才大多容易宥於本行業的定見,局限了對全局的把握,還不如不學無術的無賴。無賴本就所知不多,反倒能廣納善見……
書痴與白痴
歷史的弔詭恰在於此,最後圖王興霸的,並不是孔、孟、程、朱等飽學之士,卻是這些不學有術的流氓。與此相對,亡國被俘的讀書人,倒有一籮筐……如果李唐王朝結果成了後晉一樣的地方割據政權,那么李淵的開門揖盜同樣會遭到歷史的無情清算,他的名字同石敬瑭一樣,也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示眾萬年……
皇帝光棍做
光棍的第一等本領正是膽大包天,當皇帝首先就得有一股不怕死的精神,這同讀書人的軟骨頭完全不一樣……傳統中國的農民若安於本分,只能處於末位……最後,這些不務正業者,卻都成就了最大的功業。他們不治田產,卻置下了最大的產業……
扛著紅旗反紅旗
欲行大私必稱大公,要爭天下,得先有面漂亮的旗幟,才能師出有名……李自成的嚴明軍紀,並非完全出於籠絡民心,而是視天下為己物,沒有人會放任別人任意踐踏自己名下的財物而不加阻止……搞歷史的人,對歷史人物的自說自話,最好“處處打幾分折頭”,如此,才能大體靠譜……
為天下者不顧家
那些個王霸之徒,自以為身負非常之任,便視保全自己和犧牲他人為天經地義,包括犧牲自己的家人,也是為天下者不顧家,這便是所謂的天家無骨肉親……有舍才有得,愈是捨得下大本錢,回報自然愈大,除了捨得家人妻子外,奸雄的另一個看家本領是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即克己……
行堯舜之事
要成就王霸之業,最保險的還是另一種辦法,即努力成為舊勢力的一分子,像聰明的蜾蠃一樣,棲身在人家的軀體裡,借殼生蛋,最後再把那襲無用的偽裝去除,成就霸業……所謂應兆,不過是任人評說的政治靶子罷了,孔子說:“天何言哉?”老天爺不會說話,任你們怎樣附會都可以。要怎么說,全看掌握詮釋權的人的意思……
第四輯 歷史的真相
漢武帝才是皇帝們的祖師爺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則是把儒家的思想當做最先進、最正確的思想,當做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但這標準只掌握在政府手裡。於是政府便壟斷了評判是非對錯的話語權,就不怕有另外的一套標準來與之相抗衡。這就比始皇帝的做法高明多了……漢武帝才是專政體制的總設計師,是事實上開兩千年獨裁之局的始皇帝,也是皇帝們真正意義上的祖師爺……
劉備義氣嗎
曹操太奸,騙人借頭的事兒都能倒騰得有板有眼。此為不可學。諸葛亮太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為不易學……在不顧家這方面,劉備其實比劉邦毫不遜色。素以仁義著稱四海的劉備,一生中有四次丟下妻兒獨自逃命的不良記錄……在無信義這方面,劉備也同樣出色……說劉備,贊劉備,其實說的贊的正是心底里那個現實中尚屬一文不名的我……
兩個短命王朝淪亡探秘
始皇帝的大規模建設,也非事出無因,六國爭戰,產生了多少職業軍人?一旦天下無事,這批人如何安置?都是作為最高決策者的始皇帝所必須考慮的。從這點看,統一後的大興土木,化兵為工似乎無可避免……可以說,秦帝國就是因為吃得太快太多,無法消化,最後活活給撐死了……隋政權的夭折同秦亡一樣,有兼併過急、人心未附的緣由……
從隋煬帝弒父烝母說開去
醜惡總是以善良為偽裝才得以肆虐,荒淫也總是以高潔為名義才得以延續。自古以來,敗德和壞法很少以腐朽的真面目示人,因此小百姓應特別加以警惕,不要相信勝利者的宣傳,更不要相信所謂的好人政治……
玄武門之變其實是父子間一場針對最高權力的政治角力。而這場角斗最終以李淵失位告終,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死不過是一場被精心掩蓋的政治陰謀……歷史就像一幅水彩畫,近看模糊不清,遠看溝壑分明……理想主義者往往都是獨裁者,他們往往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改天換地,所以,面對機遇時往往當仁不讓。現實主義者往往都是被統治者,因為他們無不迷信秩序的力量,所以他們一貫馴服如羊……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貞觀之治
其實,終李世民一生,大唐帝國不僅在經濟上無法與前朝比匹,在人口上也不及前朝甚遠……“盛世”造假,早有人為之。所謂的貞觀之治,不過是一幫御用史家依樣畫的葫蘆罷了……在傳統中國的權謀詐術中,早就有這么一說: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我來剝德齡公主的皮
至於德齡的公主身份,則是更大的一個烏龍……德齡的出身,跟這十二人比,不啻是地下天上,公主的名號,除了冒稱,再沒有更好的解釋了……當年康有為僅憑一份子虛烏有的光緒皇帝的衣帶詔,就騙得洋大人們競相折腰,為了一個個侯爵、伯爵的空銜而擠破腦殼,康有為保皇無力卻斂財有道,實不失為一高明之人。德齡故伎重演,以一個野雞公主的噱頭而大發洋財,同樣不失為高明之舉……
王朝的循環怪圈
新王朝得到舊官僚的支持,才能江山穩坐,否則縱然得了天下,也會被人攆下台去……我們對待舊勢力,歷來只採用一種思維方式:唾棄並打倒之。一個王朝覆滅,代之以新的王朝,從沒有制衡機制的建立。如此循環往復,我們始終無法走出從舊獨裁到新獨裁的輪迴……折騰一通,羊還是羊,狼還是狼,“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數十年”,代之而起的新王朝一切從頭再來……
歷史的壞蛋邏輯
我們的歷史也並非如教科書中所描繪的,一向處在革故鼎新一路前行的進程中,而是除了異族入侵,絕大多數時間在原地打轉……我們的歷史並不是淘盡狂沙見真金,而是劣幣驅除良幣,是壞人戰勝好人、大壞蛋戰勝小壞蛋。壞蛋橫行才是中國歷史的本質……在一個以權謀詐術為主體的社會裡,歷史只能是壞人的舞台。壞人戰勝好人或稍好的人,才是王朝更迭的本質……
位子決定腦子
一個人處在什麼樣的立場,就決定了他會有什麼樣的觀念。坐在不同的位子上,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此之謂“屁股決定腦袋”,位子決定論是也……奴才一旦成了老爺,自然有大批願意做奴才的奴才出來幫襯和湊趣……革命領袖的“汗馬血戰”,目的並非拯救普天下的百姓於水深火熱,而是為了“撫有此土”。竊國大盜們以天下為私業,古來如此……在沒有機會踏足官場時,嘲諷官場最力;在沒有機會腐敗時,抨擊腐敗最力。一旦機會來了,鑽營功夫一點不落人後……
有刑治沒法治
從法統意義上而言,秦始皇實未曾亡國,秦始皇“二世三世至於萬世”的話兒大體正確,只是坐天下換成了好學生而不是好兒孫……法網愈密,百姓愈困……在現實生活中,令小百姓聞風喪膽的,不一定是國家明文規定的正刑,而是刑外之刑;真正要人命的,也不一定是刑罰之刑,而是刑求之刑……
德政可以休矣
千百年來,清官們寥若晨星,孤單而寂寞,高踞在民族的蒼穹之上,供後人憑弔……在中國,所謂人情,只是一種寄貸,並非無償贈予。送者不以為吃虧,受者也不以為白得……政府所謂的德政,如同《封神榜》里的障眼法,官吏們可以在其幌子之下,借愛民之名而行殘民之實。德政是苛政的溫床,正因為有德政為其張目,苛政才得肆行無忌。德政不絕,苛政不止……
功狗的下場
功狗們之所以會讓他們的主人寢食難安,說到底,還是功高震主這句老話……在皇帝老兒的眼裡,有造反實力的人便等同於造反者,甚至只是以前有過造反實力,現在一無所有的人,也仍然是造反者……
第二輯 官場的不傳心經
官場運籌學
既然有那么多人願意削尖了腦袋往官場鑽,聰明的執政當局在國家財政匱乏或個人腰包空乏時,自然也不會拒絕把官位市場化……往往愈是貧賤,便愈渴望富貴,便愈需要忍耐。當官,是求富貴的捷徑……做官的另一個途徑有點邪門,那便是做賊。這裡所說的賊,更為準確的說法叫做“匪”。宋諺有謂: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官場食物鏈
暴力僅有加害功能,權力則不然,既能加害亦能加惠。有權者在加害的同時,又可以適當地讓受害者以交易的形式獲得某種收益。這是純粹的施暴者無法實現的,所以權力的受害者大多只能忍氣吞聲、無可奈何……民間有一句俗話:一動絞車四兩油。沒有油水的潤滑,顯然無法啟動沉重的絞車。用這話來形容流行於官場的種種不正之風,可謂形神兼備……
官場騰挪術
貪官污吏對於權力的蠶食固然無法容忍,但對統治者而言,仍優於還政於民可能導致的一無所有。兩害相權取其輕,政府唯一願做的,就是在體制內部以人防人、以事制事,而將民眾排除在外……多一個監督的衙門,只是多了一撥坐地分肥的食權族,對小百姓來說,意味著多了一道需要打通的關節,多添一撥需要孝敬的菩薩,對整個官場生態的澄清並無多少助益……
官場人情賬
做事只靠技術就能臻於至境,做人則是一門彈性極強的藝術,講求的是無法量化和複製的分寸感;做事學一次就有畢業的可能,做人卻要活到老學到老,要一輩子下工夫……古人決訟,參考的因素遠比今人複雜,既不能“有傷天和”,又不能“有違人情”,兩面的委屈只好留給夾在中間的國法了……掌握公權力的官吏即使如我們所希冀的那樣公正廉明,也是我們無法把握的。唯有過硬的關係,才可教人放心……
官場的腐敗定律
導致一個王朝最終覆沒的,並不是由於羊的普遍進化,進而自覺地擺脫身上的枷鎖。而是因為犬的退化變質,也即原先的牧羊犬已普遍退化為吃羊的狼,羊們不勝其吃,只得揭竿而起……從古至今,對貪官污吏的處罰,最常見的是削職為民。這樣的處罰其實很有問題。把職位當做實施制裁的工具,這本身就是對官位價值的一種肯定……決定一個人的思維的,決非昨日之我,而是今日之位。出淤泥而不染,作為一個人的理想尚可,放在現實中絕對行不通……
官場的風險成本
在良知和律法不大起作用的情況下,人們便希望鬼神和老天爺能對人的行為產生相應的約束,也即通常所說的“德不足,法補之;法不足,天譴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觀念,是實現一切公平的基礎。當現實使人失望時,神道設教的善惡果報就必須起到輔助實現公平的作用……文學作品中的壞人,總是以招牌式的壞引人憤慨;文學作品中的壞人,也總是在機關算盡的時候突遭天譴……
官場的不傳心經
自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始,宋代君臣之間就取得了權力上的諒解與默契。從此皇帝成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所有者,成了領導一切的核心,也成了所有貪賄者的庇護所,而官員們則成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皮搜括者和現實利益擁有者……統治者真正防範的對象,一直都是可能危及自身統治的勢力。一心貪瀆食利之輩,往往對政權沒有太大的興趣……
官場秩序的破壞者
面對清官和貪官,如果純粹從交易本身來看,老百姓往往更願意選擇貪官,因為後者至少可以保證充分的交易機會,而充分的交易機會才是經濟生活良性發展的前提和保障……貪官壞法,法紀尚在;清官壞法,則法紀蕩然……在極權社會,最可怕之處是獨裁者的艱苦樸素和永遠正確。獨裁者艱苦樸素,便預示著民不聊生;獨裁者永遠正確,一定會萬馬齊喑……
第三輯 皇帝光棍做
人性與猴性
其實做皇帝與做猴王一樣,第一等好處同樣是多吃多占……登高一呼,應者如流、從者如雲的王霸之慨,一直以來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普遍的審美期待。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此也”等血性之言,雖歷經數千年的歲月塵封,猶能穿越時空的阻隔,至今仍使人血脈賁張、神志癲狂……我們無法拋棄食色卻羞談食色;我們無法舍卻財勢卻羞談財勢;我們無法杜絕名利卻羞談名利……
皇帝老兒的太陽情結
皇帝老兒一貫自我感覺良好,這中間很難說沒有小民們老在跪著的責任……推行封建制的弊病在於地方專權,推行郡縣制的弊病在於中央集權。一句話,不管是地方專權,還是中央集權,對小民們來說,一樣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小民們用相同的方法在原地兜了整整二十五個圈子,整整二十五個圈子兜下來,太陽的軸心地位依舊分毫未改……
皇帝老兒的包裝術
君主們都喜歡在來路上大做文章,大搞“非人”之舉……所謂的異象異秉,不過是野心家的異想天開和小丑表演罷了……
皇帝老兒的隱身份
我們一直就有罵人不帶髒字的雅好,更有不露聲色的惡搞傳統,所以,很多雙關語的使用就成為必然……所謂的不世出的聖天子,與我輩凡夫俗子其實都一個樣,都是娘生爹養的凡胎,都是五穀雜糧餵大的俗物,並非天造地設的異數,更非受命與天、代天司牧的神異……古今之稱王霸者,亦非什麼賢聖,考其由來,不過一“鳥”人而已……
能跳便是草頭王
在初民的生活里,只有尹,沒有君……大約在“三皇”時代,“君權”開始反客為主,逐步架空“尹權”。最後,尹權反而成為君權的從屬……大祭司同大酋長調換角色,大祭司成了分管各種雞零狗碎事務的領導及下層社會的群氓;大酋長則成了奉天承運唯我獨尊的天之驕子。君徹底篡權成功,尹則風光不再,被君牢牢踩在腳下,萬劫不復……
遠來的和尚好念經
洪秀全不通《聖經》,學佛亦不精,誤把佛經中相對低層次的三十三天當做最高層次的極樂天,故而有此創造。所以說洪秀全的大小天堂的理想社會並不適於智識階層,而僅能在普羅大眾中流布……宗教知識的貧乏反而有利於他按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基督教教義進行二次創造,從而產生一種新的、只屬於洪秀全一個人的思想體系,從而成為拜上帝會的核心思想……
得天下者得民心
對天命和民心的詮釋一直就是勝利者的當然權利。將混亂不堪的國家重新帶入有序的軌道,則成了“天命在彼”或“民心向彼”的明證,而這往往又被理解成政權新舊更迭的歷史必然……所謂的統一,只是力爭的因素多一點,而所謂的德取,不過是勝利者的遁詞罷了……贏得戰爭,就贏得民心的詮釋權;輸掉戰爭,自然也就輸掉這詮釋權。所以說得天下者得民心,失天下者失民心……
專業人才與帝業無緣
傳說中的三皇並非以品德取得執政地位,更非詐力取之,而是以自己的專利技術取得的……惺惺相惜只是理想的人才最佳化境界,一山不容二虎,強強相斥或同類相斥才是人之常情……專業型人才大多容易宥於本行業的定見,局限了對全局的把握,還不如不學無術的無賴。無賴本就所知不多,反倒能廣納善見……
書痴與白痴
歷史的弔詭恰在於此,最後圖王興霸的,並不是孔、孟、程、朱等飽學之士,卻是這些不學有術的流氓。與此相對,亡國被俘的讀書人,倒有一籮筐……如果李唐王朝結果成了後晉一樣的地方割據政權,那么李淵的開門揖盜同樣會遭到歷史的無情清算,他的名字同石敬瑭一樣,也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示眾萬年……
皇帝光棍做
光棍的第一等本領正是膽大包天,當皇帝首先就得有一股不怕死的精神,這同讀書人的軟骨頭完全不一樣……傳統中國的農民若安於本分,只能處於末位……最後,這些不務正業者,卻都成就了最大的功業。他們不治田產,卻置下了最大的產業……
扛著紅旗反紅旗
欲行大私必稱大公,要爭天下,得先有面漂亮的旗幟,才能師出有名……李自成的嚴明軍紀,並非完全出於籠絡民心,而是視天下為己物,沒有人會放任別人任意踐踏自己名下的財物而不加阻止……搞歷史的人,對歷史人物的自說自話,最好“處處打幾分折頭”,如此,才能大體靠譜……
為天下者不顧家
那些個王霸之徒,自以為身負非常之任,便視保全自己和犧牲他人為天經地義,包括犧牲自己的家人,也是為天下者不顧家,這便是所謂的天家無骨肉親……有舍才有得,愈是捨得下大本錢,回報自然愈大,除了捨得家人妻子外,奸雄的另一個看家本領是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即克己……
行堯舜之事
要成就王霸之業,最保險的還是另一種辦法,即努力成為舊勢力的一分子,像聰明的蜾蠃一樣,棲身在人家的軀體裡,借殼生蛋,最後再把那襲無用的偽裝去除,成就霸業……所謂應兆,不過是任人評說的政治靶子罷了,孔子說:“天何言哉?”老天爺不會說話,任你們怎樣附會都可以。要怎么說,全看掌握詮釋權的人的意思……
第四輯 歷史的真相
漢武帝才是皇帝們的祖師爺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則是把儒家的思想當做最先進、最正確的思想,當做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但這標準只掌握在政府手裡。於是政府便壟斷了評判是非對錯的話語權,就不怕有另外的一套標準來與之相抗衡。這就比始皇帝的做法高明多了……漢武帝才是專政體制的總設計師,是事實上開兩千年獨裁之局的始皇帝,也是皇帝們真正意義上的祖師爺……
劉備義氣嗎
曹操太奸,騙人借頭的事兒都能倒騰得有板有眼。此為不可學。諸葛亮太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為不易學……在不顧家這方面,劉備其實比劉邦毫不遜色。素以仁義著稱四海的劉備,一生中有四次丟下妻兒獨自逃命的不良記錄……在無信義這方面,劉備也同樣出色……說劉備,贊劉備,其實說的贊的正是心底里那個現實中尚屬一文不名的我……
兩個短命王朝淪亡探秘
始皇帝的大規模建設,也非事出無因,六國爭戰,產生了多少職業軍人?一旦天下無事,這批人如何安置?都是作為最高決策者的始皇帝所必須考慮的。從這點看,統一後的大興土木,化兵為工似乎無可避免……可以說,秦帝國就是因為吃得太快太多,無法消化,最後活活給撐死了……隋政權的夭折同秦亡一樣,有兼併過急、人心未附的緣由……
從隋煬帝弒父烝母說開去
醜惡總是以善良為偽裝才得以肆虐,荒淫也總是以高潔為名義才得以延續。自古以來,敗德和壞法很少以腐朽的真面目示人,因此小百姓應特別加以警惕,不要相信勝利者的宣傳,更不要相信所謂的好人政治……
玄武門之變其實是父子間一場針對最高權力的政治角力。而這場角斗最終以李淵失位告終,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死不過是一場被精心掩蓋的政治陰謀……歷史就像一幅水彩畫,近看模糊不清,遠看溝壑分明……理想主義者往往都是獨裁者,他們往往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改天換地,所以,面對機遇時往往當仁不讓。現實主義者往往都是被統治者,因為他們無不迷信秩序的力量,所以他們一貫馴服如羊……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貞觀之治
其實,終李世民一生,大唐帝國不僅在經濟上無法與前朝比匹,在人口上也不及前朝甚遠……“盛世”造假,早有人為之。所謂的貞觀之治,不過是一幫御用史家依樣畫的葫蘆罷了……在傳統中國的權謀詐術中,早就有這么一說: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我來剝德齡公主的皮
至於德齡的公主身份,則是更大的一個烏龍……德齡的出身,跟這十二人比,不啻是地下天上,公主的名號,除了冒稱,再沒有更好的解釋了……當年康有為僅憑一份子虛烏有的光緒皇帝的衣帶詔,就騙得洋大人們競相折腰,為了一個個侯爵、伯爵的空銜而擠破腦殼,康有為保皇無力卻斂財有道,實不失為一高明之人。德齡故伎重演,以一個野雞公主的噱頭而大發洋財,同樣不失為高明之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