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盤子現象

有這樣一個故事,幾個僕人一起“洗盤子”,結果,洗的最多的那位,不僅沒有受到表揚,反而受到了主人嚴厲的批評,因為他洗的最多,打的“盤子”也最多,我們不妨將這種現象稱為“洗盤子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洗盤子現象
  • 對象:洗的最多,打的“盤子”也最多
  • 對應:公務員法
  • 屬性:民主測評的方式
概說,原因,認識,現象,措施,網評,

概說

洗盤子現象
隨著《公務員法》的實施,公務員考核普遍推行了民主測評的方式,引入了滿意度調查等社會評價,使公務員考核進入了法制化軌道,令人欣喜。然而,在實際考核的過程中,尤其是一些人數較多的單位,“洗盤子現象”較為常見,一些工作最賣力,業績最突出的人,民意測評時往往得分很低,甚至處於倒數的位置。

原因

一是工作最賣力的人幹的工作最多,出的差錯也最多。二是乾的工作越多,業績越突出,遭到妒忌和攻擊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謂“槍打出頭鳥”就是這個道理。三是業績突出的人往往將心思用在工作上,沒有多少閒心去“琢磨人”,該給人幫忙的時侯沒幫忙,該捧場的時侯沒捧場,甚至在工作中不經意地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因此考核時被民眾打低分。

認識

一位在單位工作了多年的“老革命”坦言,在公務員考核過程中,打分有這樣幾個情況:有的人認為考核結果與選拔使用沒有關係,所以根本沒把考核當回事,對所有人都打一樣的分;有的公務員在給別人打分時,根本不考慮德能勤績廉等情況,只給印象好的打高分,對那些印象不好,或是有成見的人,乘機把分壓得很低;還有的人平時不幹活,卻對那些“盤子”洗得多的人產生意見,認為這些人與自己“不洗盤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值得各地黨委、政府,組織、人社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深思,予以堅決抵制和打擊。

現象

公務員考核被稱為“世界性的難題”,它是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任務,是一項很嚴肅的評價工程。“洗盤子現象”之所以在各地不同程式地存在,它與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不完善,考核的的結果沒有充分利用等原因息息相關。

措施

一是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真正使德能勤績廉等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盤子”洗的多的人被評為“優秀”等級,進而提拔重用。二是民意測評不妨實行“實名制”,對那些故意、惡意對思想先進、業績突出的的公務員打低分的人,予以嚴肅批評、教育和處分。三是加大平時考核力度。解決“平時不算帳,年終糊塗賬”,並把考核的重點放在工作實績上。四是加大考核結果的使用力度。對科學考核評價體系考核出來的優秀公務員,予以優先提拔重用,對連續3年“優秀”者,除“記功”外,不妨在領導幹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中給予加分照顧。對年度考核綜合分排在末位的,不妨實施誡勉談話,限期整改。
論資排輩的升遷機製造成了公務員隊伍中的“混日子”現象,在乾與不乾一個樣、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大環境下,過於努力工作的人就必然會遭到別人的妒忌和攻擊。解決這樣的情況惟有真正落實按勞分配、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觀,只是數十年的理念會不會快速改變呢?

網評

盤子洗得多也打得多,是不是也涉及本身的辦事效率低呢?勤奮辦實事的人還會受到排擠和職責,這說明在公務員中這類人數量太少,另一方面說,也就是不做事混日子的人多。政府機構需要精簡,據說我國政府下達一個命令從中央到地方實施要一年多,這樣的辦事效率說明中間層次太多,政府應該提高同民眾的接觸度。
公務員考核當中,本身就帶了太多的主觀印象,考核的公正只該是做參考。更多對於公務員工作的認知,其實還是該看工作的成效,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公務員本身職位的作用。當然,看成效也是要在工作量基礎上考慮的。總也不該以一當百。對於所謂民主測試,也總該找著一個合適的衡量標準。現有的標準有時候發揮人們太多的主觀能動性。
其實個人覺得“洗盤子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有人說,人們往往羨慕遙不可及的人,嫉妒身邊人。公務員系統中勾心鬥角的案例舉不勝舉,尤其在政治圈裡很難做到考核公平。如果考核不是走個過場,如此考核制度定會出小人最多。“實名制”一定會有效果,但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是由於擔心“實名”引出的麻煩,考核反而失去了意義。清一色的“A”還不如不考核。
“洗盤子現象”並非文中所說的那么簡單。真實的社會、真實的社會問題,並不是盤子那種靜態的物質,而是不斷變化的帶有強烈感情色彩和博弈色彩的。這,就需要“智慧”而非體力去解決。我認識一位朋友,在他的單位中絕對屬於勞模,事事沖在最前邊,確實賣了力,但由於攬的事情太多,貪多嚼不爛,最後反而成為了反面教材,每年提拔幹部他都上不去。我還認識一位朋友,跟我說了一句話:做事,要有個好結果,不是靠力,而是靠智。顯然他說的好結果,就是把盤子洗乾淨,又打不碎。那些因為事情做多了得罪人的人,其實完全可以把事情安排給別的人去做。如果說安排不動,那是級別還不夠,修為還沒到那一步,事情也不是自己應該管的事情。沒辦法,這就是中國的哲學。也就是說,既然接了洗盤子這個活,就要考慮洗得多打得多這個層面的問題。如果考慮不到,那就是矛盾的潛在製造者了。
通過這篇文章看出,公務員隊伍“洗盤子”現象還是較常見的。原因在於乾的多的,出的事故多也就受的批評多,給人的印象就不好。這種現象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例如,如果洗盤子“公務員”受到提拔。那么在重要崗位上特別是關係國家民族命運的問題上出一點問題,都會帶來不可挽回的重大的後果,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損失,就不如提拔乾的少而不出事故的同志。相反,如果不提拔“洗盤子”的公務員,那么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在系統內出現不做事的工作作風,就會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工作作風,就是重視“嘴皮子”功夫,而沒有實幹精神。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處理呢?我認為,考核公務員還是要從“德能勤績廉”考察,只不過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公選作為重要參考,結合平時工作進行量化考核。洗盤子的人要注重質,如果只注重量不注重質就是個“庸才”,就需要對這一類人進行培訓提高業務水平,量才而用,必要時可以委以重任,“嘴皮子”的人呢,只有理論而缺少實踐,就需要進行實踐鍛鍊,理論聯繫實際,從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成為一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合格人才,所以說“洗盤子”現象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一,肯定是做的事多,出現的錯誤多,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就像做題一樣為什麼有的人錯的多,而有的人錯的少,還是方法問題,能力問題。怎樣提高能力和改進方法呢?就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而不能在實際工作中訓練,以免產生不可挽回的後果。第二,提拔人要注重提拔質量好的,就是說既有量,又有質的,量變才能引起質變,所以質比量更重要。第三,對公務員的提拔要,因材提拔,因材培訓,人無完人,各有優缺。第四,怎樣對公務員進行合理的評價,我認為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進行,主觀是領導的主觀評價,客觀是公務員隊伍內部的評價和人民的評價,公務員也是人民的一部分,也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所以對公務員的評價並不困難,綜合考慮,全面總結。
公務員考核中“洗盤子現象”反映了現實中公務員考核的“世界性難題”,對公務員實現民主測評,用法制化軌道去規範公務員的工作表現是值得稱讚的,但也要避免因為這種考核制度的不完善而又產生新的問題,如“洗盤子”現象,這樣會打擊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所以在實行民主考核的同時要相應完善配套的規章制度,綜合考核公務員的德勤績效廉,還要激勵公務員工作不僅注重量,更要注重質,為國家多做貢獻,減少損失。
多做事,少說話,並且做漂亮事,說關鍵話,這是領導喜歡的下屬。但是,這只是希望,在現實面前,卻反其道而行之。就選拔公務員而言,多洗盤子的人洗的多,砸的多,挨批的多,同時也是得到教訓和親身經歷的多,所以,公務員在做事當中犯錯,是很正常的,人無完人,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經過不斷的改正,必能有所領悟和提升。在審核中,應該給予公平對待,這樣才能留住肯幹事人。有句話說得好,一個適合的人才,超過100個湊合的人力,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在洗盤子的環境中,做好自己分內的每一件事,少說話,多做事,不做跟自己職責沒關係的活,不攬花里胡哨的功,勤謹謙和不計得失,應該沒什麼可挑了不怕別人挑了吧。考核只是一個參考,對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關鍵還是自己做事的方法和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