洎陽街道

洎陽街道

江西省樂平市洎陽街道,面積18.1k㎡,人口108463人。2001年由原樂平鎮撤鎮設街而立,是樂平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樂安河終年通航,是贛東北物資集散地。有列為樂平古十景之一的觀音閣、觀音泉,紀念地有贛東北革命委員會舊址、樂平縣蘇維埃舊址、登高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館和紅十軍紀念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洎陽街道
  • 面積:18.1k㎡,
  • 人口:108463人
  • 地區:江西省樂平市
  • 設立時間:2001年
  • 建立原因:樂平鎮撤鎮設街
  • 行政級別:街道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社區服務,經濟發展,

基本概況

洎陽街道位於江西省樂平市中部偏西,樂安河北岸,市政府所在地。面積18.1k㎡,人口108463人。2001年由原樂平鎮撤鎮設街而立,是樂平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轄22個居委會(其中六個農村居委會)、街辦企業8家、1個農科所和1個林場。辦事處駐聯盟居委會洎陽中路。皖贛鐵路、樂(平)德(興)鐵路、206國道、樂上公路過境。樂安河終年通航,是贛東北物資集散地。有列為樂平古十景之一的觀音閣觀音泉,紀念地有贛東北革命委員會舊址、樂平縣蘇維埃舊址、登高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館和紅十軍紀念館等。洎陽街道管理觀音泉、扶搖、陶家橋、景豐門、南外街、安平、東湖、迎賓、文昌門、沿河、飛仙橋、人民新村、聯盟、鵝頭山、城郊、鄒家、中店、鎮東、湖腰畈、龐公、八一、友誼等22個居委會。辦事處駐洎陽中路。洎陽街道黨工委堅持“以社區黨建為支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城市管理為基礎,以社區建設為重點”的工作思路,以爭創“親民為民富民”好班子、村級支部“五好”為目標,著力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使居民民眾生活更加殷實,社會繼續保持穩定,其他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促進街道三個文明建設。
洎陽街道

歷史沿革

因位於樂安河(又稱洎江,因其支流發源於德興洎山下而得名)以北,故名。洎陽為歷史古鎮,始建於陳,原名會昌鎮。唐會昌六年(846年)易名花靨鎮。中和三年(883)年起為樂平縣治。1930年8月至12月為縣、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1943年屬第一聯保。1944年以內河為界,設一鎮、二鎮,後分別改洎陽鎮、樂平鎮。 1945年兩鎮合稱洎陽鎮。建國後成立樂平縣城關區,轄五個街。1950年改名樂平鎮。1958年稱樂平鎮公社。1960年轄區擴大到34個大隊。1961年恢復原轄區。1980年12月恢復樂平鎮。1997年,面積19.2平方千米,人口8.3萬人,轄東上街、東下街、周家巷、狀元巷、扶搖巷、方家祠、石油、南大街、文昌門、南外街、大碼頭、程家巷、張家巷、西大街、宮保巷、李家嶺、保養場、饒建、十畝地、陶家橋、北上街、北下街、永聚巷、大寺上、人民新村、居民新村、鵝頭山、機場巷、氣象巷、鐵路、八一31個居委會和城郊、鄒家、中店、鎮東、湖腰畈、龐公6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樂平鎮建制,設立洎陽街道。
洎陽街道

社區服務

促進社區建設。街道黨工委始終把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服務民眾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服務中心,全力實施再就業工程。各社區的職介中心對本社區下崗職工調查摸底,造好底冊,構築再就業信息平台,並通過多種渠道,為下崗工人就業創造條件,去年,組織下崗職工參加招聘大會,簽約500多人。組織外出務工200多人,向轄區各單位、企業推薦就業380人,街屬各單位聘用126人,並重點照顧那些40-50歲人員。二是開展社區服務,方便民眾生活。街道把與為民眾辦事有關的科室合署辦公,組建便民辦事大廳,大廳內設立了觸控螢幕、黨員諮詢台,實行街道對外視窗集中辦公,提高了辦事效率,方便了民眾辦事,拉近了政府與民眾的距離。16個社區居委會也相繼開展了職業介紹、家政服務、物業管理、老年活動中心等服務項目,為居民民眾提供了生活的便利。社區始終從創建優美硬環境入手,堅持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一是以市委“三創”活動為切入點,大力整治轄區內臟、亂、差現象,並實行責任到人,把市容工作作為考核居委會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經過幾個月來的整治,轄區基本實現了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創造了一個整潔優美的居住環境。
洎陽街道

經濟發展

洎陽街辦過去工業基礎較好,有11家集體企業。近年來,他們一方面抓緊了集體企業改制,完成了以拍賣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改制工作;另一方面,以樂安江工業園為載體,把上規模、上檔次的外資企業引進工業園,使工業園與街道經濟實現雙向互動。去年6月18日,從上海引進森林瓷業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興辦東方特種瓷業,正在安裝階段。接著,又同浙江西區有限公司簽訂契約,投資2000萬元,引進醫用丁基膠塞生產線。最近,又從美國駐合肥辦事處引進500萬美元,籌建樂平剎車線有限公司。並致力做大做強民營企業,堅持把民營企業的發展作為街道經濟的主要增長點。截止到2003年底,街辦私營企業已發展到1615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發展第三產業,改善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今年,又籌資4000多萬元,在人民中路興建了集貿市場,投資500多萬元,在聯盟路興建了占地8畝的小商品市場,籌資1000多萬元在贛東北大市場征地80畝興建商品倉儲和停車場。這批基礎設施建設將為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拓展廣闊的空間。預計到2004年底,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可增加近萬人,拓寬下崗工人再就業之路。2007年,街道實現生產總值122591萬元;財政總收入3555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8.9%,其中地方本級財政收入1987萬元,較去年增長17.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00元,招商引資共引資10937萬元。固定資產投入45620萬元,較上年增長了25%。
洎陽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