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白蠟樹

洋白蠟樹

洋白蠟樹,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美洲綠梣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var.lanceolata (Borkh.)Sarg.的樹皮。分布於瀋陽、北京、天津、西安、烏魯木齊等地。具有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於濕熱瀉痢,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目赤腫痛,牛皮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洋白蠟樹
  • 別稱:洋白蠟樹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木犀科
  • :梣屬
  • :美洲綠梣
  • 分布區域:瀋陽、北京、天津、西安、烏魯木齊等地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大腸、肺經。

功效

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斂止血。

主治

濕熱瀉痢,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目赤腫痛,牛皮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採集加工

秋、冬季整枝時剝取樹皮,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0-20m。樹皮灰色,粗糙,皺裂。頂芽圓錐形,尖頭,被褐色糠秕狀毛。小枝紅棕色,圓柱形,被黃色柔毛或禿淨。羽狀複葉長18-40cm;葉柄長2-5cm;葉軸圓柱形,上面具較寬的淺溝,常無毛;小葉7-9枚,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4-13cm,寬2-8cm,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幾等大,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葉緣具不明顯鈍鋸齒或近全緣,下面疏被絹毛;小葉無柄或下方1對小葉具短柄。圓錐花序生於去年生枝上,長5-20cm;花密集,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與葉同時開放;花序梗短;花梗纖細,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齒不規則深裂,花葯大,長圓形,花絲短;兩性花花萼較寬,萼齒淺裂,花柱細,柱頭2裂。翅果狹倒披針形,長3-5cm,寬0.4-0.7cm,上中部最寬,先端鈍圓或具短尖頭,翅下延近堅果中部,堅果圓柱形,長1.5-2cm,寬約2mm,脈棱明顯。花期4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道旁或庭園栽培。分布於瀋陽、北京、天津、西安、烏魯木齊等地。

相關論述

《中華藥海》:“用於濕熱黃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