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老蘇州

泱泱老蘇州

蘇州,這座美麗的江南城市,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四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泱泱老蘇州》一書是由蘇州大學周國榮教授多年來通過實地踏勘、查閱古籍資料、考證研究的一重要成果。 《泱泱老蘇州》主要收集了作者多年來在各類報刊上公開發表的文章,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作者對於古城蘇州的熱愛,主要涉及到蘇州古城的名勝建築、人文掌故、風土民俗、名人逸事等方面,《泱泱老蘇州》是作者傾力之作,亦是他對所熱愛的蘇州的真誠回報。

基本介紹

  • 書名:泱泱老蘇州
  •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 頁數:267頁
  • 開本:32
  • 作者:周國榮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泱泱老蘇州》一書是由蘇州大學周國榮教授多年來通過實地踏勘、查閱古籍資料、考證研究的一重要成果。全書主要涉及到蘇州古城的人文掌故、風土民俗、名勝建築等諸多方面。其中談及的內容彌補了歷史上許多空白期以及我們習以為常卻又鮮為人知的知識。該書文筆思路清晰,猶如一位長者在和你談山海經,將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以有趣和生動的事例娓娓道來,絕沒有老夫子、八股文之類的隻字片語。

圖書目錄


靈秀太湖地——略說姑蘇文化性格
太湖有“神砂”
吳文化說略(上)
吳文化說略(下)之一《春秋吳國篇》
吳文化說略(下)之二《吳語蘇白篇》
吳文化說略(下)之三《稻作蠶桑篇》
吳文化說略(下)之四《吳歌戲曲篇》
吳文化說略(下)之五《商貿漕運篇》
吳文化說略(下)之六《建築街巷篇》
吳文化說略(下)之七《文學藝術篇》
吳文化說略(下)之八《傳統教育篇》
吳文化說略(下)之九《民俗風情篇》
要離刺慶忌其謎人難解
要離究竟是何等樣人
干將、莫邪(耶)夫妻之謎
蘇州老城就是闔閭大城(姑蘇城)
蘇州古城八門取名之義
漢代會築“姑蘇”城嗎
《西施》與歷史——漫議近年來之《西施》劇
雷劇濫片狀元——簡評《江南傳奇之十五貫》
先秦水利之智巧工程:黃埭
秦始皇墓模仿自虎丘闔閭冢
蘇州茶文化——東方水城之瑰寶
拯救傳承正宗蘇州話
武大郎、潘金蓮冤案一樁
蘇州“元宵”中華少
說說“端午節”
說“五”
漫話孝·過生日
可歌可泣賤母子(明中期)
頂天立地——工匠(明晚期)
姑蘇城明清中華第一城
民間雅風美俗
牛生蘇州何其幸
牛馬王廟——賴債廟
蘇州出了個陳圓圓
至賢至德青樓女
謎底難解大內女(明末清初)
姑蘇官場多奇事污吏自變大清官
一鳴驚人推磨佚(清前期)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道情”大師 “岐黃”聖手
生死冤家成親人(清後期)
一字不識大詩人(清末民初)
從小丫頭到大賢后——明崇禎帝周皇后
血淚浸漬的兩隻古指甲
蘇州申報世遺的“資本”

文摘

“吳文化”原先考古學界只認定為周太伯奔吳至吳王夫差亡國這段約六百餘年的先秦時代的吳國文化。(約前1100一前473年,而且此期間在吳王壽夢前的約五百多年的歷史,還基本上空白,確鑿可靠的歷史僅112年)而筆者則力主“吳文化”乃是“吳地吳人的傳承文化”(至少起自良渚末一直迄今),吳人不是周太伯之後,而是古太湖地區的土著民族!這一爭論至今仍然……但現今對“吳文化”乃筆者力主的“吳地吳人的傳承文化”(約有三千年之歷史),已取得絕大多數人士的共識了。
“吳地”。歷史上的吳國地域,北曾達山東南部,東到大海,西至皖南淮北,南界嘉興城南。現今,吳地則主要指太湖流域(北擴及揚州淮陰一線,南含杭嘉湖地區,西到南京,東迄大海)。
“吳語”。對世界上任何文化來講,無論它大到一個國家民族,小到一個城市乃至鄉村,其“語言”絕對居第一位的。廣義的吳語,東涵上海,西涵皖南,南至浙江永嘉,北涵蘇北之揚州、鹽城南一線;狹義的吳語則指蘇北興化以南,東含滬語,西至鎮江南(也含皖南),南含嘉興、湖州。其正宗代表,按老言話純正度高低,第一等應是吳江、吳縣、太倉;第二等應是無錫、常州、常熟;第三等則為蘇州、湖州、嘉興(農村均高於城市)。但自明清以來,蘇州(城區)臻為全國第一的經濟文化中心,蘇州城區話就晉升為吳語第一正宗代表音了。
“吳文化靈魂”。物質層面即“太湖水”,非物質層面即“吳語——蘇州話”。
“吳文化生長發育”。太湖歷史文化迄今約有七千年之齡,故吳文化她上承乾人文化、良渚文化、崧澤文化、草鞋山文化,中涵兩晉南渡與兩宋南渡的中原文化,近代又涵西洋日本文化之因素。故吳文化就成了大中華母文化中眾子裔文化里,年齡至長、蘊涵豐富、活力強盛、個性獨特鮮明的水域地方文化。太湖水是吳文化的親生母親,至隋代又加入了江南運河水(它本由長江水構成),於是這兩大水交融,衍生滋潤了太湖流域如網般的大小水脈(蘇州古城地面上的水系最為典型)。於是蘇州就成了“水蘇州”;於是“蘇州水”就具有了“秀慧、柔和、融納、奮進、精緻、素雅”的表象。這十二字表象既體現了太湖運河兩水的稟賦——太湖水:“浩淼”(三萬六千頃)、“柔和”(湖底如碟均深2米)、“明淨”(源匯天目山水與宜興諸山水)、“瀲灩”(湖島秀麗);運河水實即長江水:“百水匯納奔流奮進”,這十二字表象更造就了秀外慧中的“蘇州形象”,亦即蘇州文化之性格特徵!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裡的“養”字不單指供養,更應是“養育”。我們都知道我國北方與南方的自然環境差別巨大,由此必會導致北南方經濟發展與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進而導致北南方居民的體質氣質、習俗風情、觀念意識以及審美情趣上的大不同!故而北方的文化社會表征,可概括成“樸實、粗獷、剛勁、拙直、彩艷、崇德”十二字。而生活在自具優越卓異水土的太湖流域上的吳人,自古就顯出“秀慧、柔和、奮進、精緻、素雅”的性格特徵來——試請諸君不妨將這十二字表象,用來比征比征大蘇州地域上的城建、民居、街巷、橋樑、服飾、器用、餐飲、賞玩乃至小伙子大姑娘之氣質與舉止,是不是都若合符契呀?
“吳文化的六大本質”。以上所述吳文化的本質特性,可以判認她乃是具有水鄉澤國特徵的“才智藝術型”區域文化——她有六大本質屬性:水文化、魚文化、稻文化、蠶桑文化、船文化加崇德文化。於此稍表一句:前述五大文化,可視作“吳文化”之先天性建構者;最末的“崇德”特性則是後天性的,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外來融人者——上起崇德的西周文化的大影響,以及宋明清時期流域間城鄉經濟大繁榮、教育大發達、儒教學校文化大普及所致。換句話說,作為後天性的社會因素,吳文化就像個兒子養育在“尊道德、重群體、講和諧、崇中庸之道”的大中華文化母教中!
附註:由於“吳文化”實在博大精深,故《吳文化說略》(下),將以九個小專題篇來簡約介紹。P6-8

序言

蘇州,這座美麗的江南城市,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蘇州歷史悠久。蘇州三山島古人類遺址,是長江下游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它的發現將人類在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區的生活歷史,從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推前至—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並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古文明搖籃。
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四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蘇州歷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是一座園林之城,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是世界文化藝術的瑰寶,集中體現了東方造園藝術的精華。
蘇州是著名的文物之城,境內文物古蹟星羅棋布,國家級的就有拙政園,留園,蘇州文廟內宋代石刻,太平天國忠王府,雲岩寺塔,報恩寺塔,瑞光塔,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退思園,耦園,環秀山莊,滄浪亭,藝圃,獅子林,紫金庵羅漢塑像,保聖寺羅漢塑像,軒轅宮正殿,寂鑒寺石殿,寶帶橋,太倉石拱橋,全晉會館,俞樾舊居,春在樓,柳亞子舊居,張溥宅地,師儉堂,東山民居等幾十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00多處。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盤門,就坐落在蘇州古城南面的盤門風景區。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文壇賢能輩出,繪畫、書法、篆刻、詩文流派紛呈。評彈、崑曲、蘇劇被譽為蘇州文化的“三朵花”,尤其是崑曲,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蘇州可稱為狀元之鄉,僅明清兩代全國共出狀元202名,而蘇州即產生了35名,占全國狀元的比例達17%,而且,出於同一族的狀元,或父子、叔侄秉承,或以兄弟相接,有十餘對。歷史上著名的蘇州狀元有吳寬、顧鼎臣、申時行、文震孟、彭定求、彭啟豐、潘世恩、翁同穌、洪鈞、陸潤庠等,其中申時行、潘世恩、翁同穌等蘇州籍的名相重臣亦蔚為大觀。
蘇州歷代名醫輩出,從周代至今,有記錄的名醫千餘家,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吳門醫派,享有“吳中醫學甲天下”的盛譽。
蘇州又是工藝之市,蘇繡、緙絲、蘇扇、蘇雕、泥塑、紅木器件、民族樂器、蘇裱、宋錦和桃花塢木刻年畫等精湛工藝品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
晚唐詩人杜荀鶴詩云:“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蘇州“亞”字型的城池,2500多年持續地存在並繁榮於原址之上,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它在城市建築史、建築工藝學與建築美學上提供了世界性的傑出範例。它與“水陸平傍,河街一體”的城區棋盤格局和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的七里山塘街為人類貢獻了三個“世界獨一”。
如此美輪美奐的蘇州,由於經歷了千百年的歲月滄桑、戰火硝煙,朝代更迭、人世更新,更多的名勝建築、人文掌故、風土民俗、名人逸事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湮滅。
然而,在“世人逐利爭奔走”的當今,幸運的是,蘇州人文傳承,仍有著孜孜不倦的有志之士,其中,周國榮教授就是蘇州人文歷史傳承方面的佼佼者。他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自幼喜歡古代漢語和古代歷史,懷著對家鄉的熱愛,他更對蘇州的名勝遺蹟、歷史掌故、民俗考證、風土傳聞痴之如迷,“童心便有愛書癖,手指今余把筆痕”。他“朝騁騖乎書林兮,夕翱翔乎藝苑”,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幾十年如一日,浸潤在博大精深的吳地文化之中,滿腹經綸,對蘇州的歷史文化掌故、佚聞如數家珍。
蘇州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需要我們珍重和愛護,更需要我們去搶救、傳承、發揚光大,它是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蘇州持續發展的源泉和根基。為此,我們將周國榮教授的部分文章輯錄成冊,也可視作《說吳·道蘇州》的第二冊,以饗廣大讀者,並冀對蘇州有所裨益。
鮑志軍
2013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