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樑甫行

《泰山樑甫行》是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描述了邊海百姓的艱難生活,比較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慘痛景象,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詩採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的手法,使邊海貧民悲慘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言簡意賅,寓意深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泰山樑甫行
  • 創作年代:三國
  • 作品體裁:樂府詩
  • 作者:曹植
  • 作品別名:梁甫行
  • 作品出處:《曹子建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泰山樑甫行1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2
劇哉邊海民3,寄身於草野4
妻子象禽獸5,行止依林阻6
柴門何蕭條7,狐兔翔我宇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泰山樑甫行:一作《梁甫行》,樂府《相和歌·楚調曲》名,古曲《泰山樑甫吟》分為《泰山吟》和《梁甫吟》二曲,皆為輓歌。古辭已佚。詩內容與古辭無關。
  2. 八方”二句:以各地氣候不同起興,引出下文邊海人民生活特別貧困的感慨。八方:東、南、西、北四方和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隅,合稱八方,這裡泛指各地。氣:氣候。千里:喻各地相距遙遠。殊風雨:風雨甚不相同。
  3. 劇哉:艱難啊。
  4. 寄身:居住,生活。草野:野外、原野。
  5. 妻子:妻子和兒女。象禽獸:形容極其貧困落後的非人生活。
  6. 行止:行動和休息,泛指生活。林阻,山林險阻的地方。
  7. 柴門:以柴木為門,喻居處窮困。這句感嘆邊海民居處荒涼,很少有人來往。
  8. 翔:這裡是形容孤兔之類在邊海民住處竄來竄去,極其自在,竟像鳥兒在空中任意飛翔一樣。

白話譯文

四面八方氣候不同,風霜雪雨千里有異。
邊海的人民生活艱辛,平時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老婆孩子像野獸一樣沒有衣服穿,每天就在這艱險的山林里生活。
家家戶戶沒有煙火,狐狸野兔在屋內亂竄。

創作背景

《泰山樑甫行》是借樂府舊題描寫海邊逃民的困苦生活而作。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考證,有多種說法。有人根據曹植《求自試表》中“臣昔從先武帝南極赤岸,東臨滄海……”的敘述,認為這首詩當作於曹植隨曹操北征烏桓時,寫途中所見。可為不實,因當時曹植雖在戎馬之中,未經流離之苦,還不可能對災難中的人民有如此詩中那樣深厚強烈的同情。有人根據曹植《遷都賦·序》中“號則六易,居實三遷,連遇瘠土,衣食不繼”的敘述認為作於魏明帝時,是自況。因曹丕父子的迫害,曹植不斷地搬家,每況愈下,雖近似“流離”,但並未“失所”,還沒有到藏身草野的地步。這首詩寫於魏明帝時是無疑的,但不是自況。在曹叡的時代徭役繁興,賦斂苛細,百姓為了逃避徵調,常常不敢家居而竄入山林;詩中寫的正是這種悲慘情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泰山樑甫行》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是“劇哉邊海民”的襯托。各地的情況雖然不同,但最艱難困頓的要數“邊海民”了。“寄身”三句,實寫“邊海民”的悲慘生活。他們沒身於“草野”,過著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剝,巢息穴居,所以說“象禽獸”;他們不敢出來,怕被人發現、抓走,每天就鑽在山林裡邊所以說“行止依林阻”。一個“依”字把逃民們的實際活動和恐懼心理都表現出來了。他們要靠在林中採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險阻的坳壑以藏躲,他們怕暴露行跡,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聲“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是全詩的精華所在。逃民們每日出沒在山林之中與狐兔爭食爭住,而自己原來的家園卻因為無人居住,反而變成狐兔們的自由跳踉縱情嬉戲的王國,非常可悲的現實。這兩句擴大了全詩的內涵,它不僅使人想見逃民們的傷心落淚,而且使人看到生產凋敞,村落蕭索的更廣闊的社會圖畫;也擴大了全詩的境界,前三句是詩人眼中的情景,這兩句是詩中人心裡的想像。有此一筆,使短短的八句詩多了一層波折,添了一組形象,是以少馭多的佳構。可惜這一點歷來被人忽略,以為這兩句也是狀“邊海民”慘苦生活的,與前三句配合,寫住處的荒涼;試想,已與禽獸混跡的“邊海民”對“狐兔翔我宇”又何居嘆哉。結果使詩的內容和形象頓然減色,因而對這首詩並不是寫“邊海民”,而是寫逃到“邊海”之“民”的,也就未能理解。
曹植曾在《諫伐遼東表》中勸曹叡“省徭役薄賦斂,勤農桑”,至此又以他的詩歌直接為民生疾苦而呼籲。建安詩人反映下層人民生活的題材極少,因而這首詩就更為寶貴。

名家點評

近現代中國文學史研究學者任訪秋:《泰山樑甫行》對那些“妻子像禽獸,行止依林阻”的災難深重的人民寄以深切的同情,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與關懷人民疾苦的精神。(《任訪秋文集·古代文學研究》)
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殷義祥:《泰山樑甫行》原是輓歌,此篇是曹植借用舊題寫荒遠地區貧民的困苦生活。全詩八句,是一首敘事短歌。詩中具體形象地描寫了海邊貧民的艱苦窮困生活。他們寄身於草野,過著如同禽獸一般的野人生活。這是曹植唯一的直接描寫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值得重視。(《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三曹詩選譯》)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三國魏文學家。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陳王,謚曰思,故世稱陳思王。自稱“生乎亂,長乎軍”。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賞愛,幾乎被立為太子,終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而失寵。其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後期詩歌主要是表達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為建安文學中成就最高者。有集三十卷,已佚,宋人輯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