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灸

泥灸是一種在人體特定部位通過用泥藥熱灼和熨燙刺激,以達到治病防病的治療方法,其涵義是熱灼和熨燙。泥灸是傳統蠟灸的基礎上加上礦物泥和藏紅花、雪蓮花、當歸、川芎、雞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十多種中草藥粉配置而成;因其形狀如泥,固名泥灸。泥灸具有很強柔韌性,可隨意貼敷身體的任何部位,療效好,見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風除濕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體經絡,將人體內的風寒濕邪驅出體外,達到快速治癒頑疾的目的;安全、對皮膚無副作用,標本兼治。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中醫科
作用及機理,操作方法,適宜人群,適應證,

作用及機理

中藥泥灸作為現代人在傳統蠟灸療法、溫敷療法延伸出來的一種新型實用高效療法,創新發展了祖國溫灸技術,它以經絡學說為原理,現代醫學為依據,根據分子醫學理論、生物醫學全息理論以及內病外治、異病同治的中醫理論,通過刺激穴位、疏通脈絡和藥力熱傳導,安全高效祛除體內的風、寒、濕、熱、毒,達到治疾病、防未病,扶本固元,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肌體免疫力的功效。其作用主要有:
1.借熱助陽
即藉助熱力,溫壯陽氣。這種被導入的熱量,通過病灶處或特定部位在人體內可以激發精氣,鼓舞血氣運行、溫壯臟腑陽氣。
2.開門驅邪
特殊穿透力的藥物以最短的距離直達病灶,通過泥灸施灸於腧穴腠理而開啟經脈絡脈之外門,給賊邪以出路。
3.以熱引熱
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藉助熱力強開外門,使毒熱外泄,將致病物排出體外。
泥灸主要通過以下機理髮揮治療作用:
1.局部溫熱刺激效應
施灸區域皮膚外溫度上升高達50~60℃,使皮膚內溫度在局部形成一個熱環境。皮下與肌層內的溫度變化和表皮不同,泥灸刺激不僅涉及淺層,還涉及深層。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症、瘢痕、浮腫、黏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同時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於代謝產物的排泄;還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發揮鎮靜、鎮痛作用;其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2.經絡調節機理
經絡學說是中醫學說的重要內容,也是灸療學的理論基礎。人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協調的,這種互相協調關係,主要是靠肌體自控調節系統實現的。皮膚起著接收器和效應器的作用,經絡起著傳遞信息和聯絡的作用,頭腦可以綜合分析處理信息和發出指令,起著指揮的作用,這也是生物全息論的研究結果。醫學已證明,即便是一種微小的局部性病變,也會呈現全身肌體失調的一些反應(如皮膚紅腫,可引起發燒、全身不適),因此,經絡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在穴位上施灸時,由於泥灸的溫熱刺激,可產生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迭加的結果,導致生理上的放大效應。
3.其他作用
泥灸還可以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因為泥灸施於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的發揮行氣血和調陰陽的整體作用,並且激活皮膚中某些神經末梢酶類參與機體的免疫調節,因而對疾病的治療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

操作方法

1.去掉蓋子,首先用微波爐將泥灸加熱2~3分鐘取出,攪扮均勻,根據融化程度再加熱10~20秒融化備用(外界溫度不同時間會有稍許變化)。
2.清潔皮膚,用熱毛巾將皮膚熱敷1分鐘左右,待人體感覺泥灸溫度適宜後(試溫的時候可將手指放入融化好的泥灸中攪動十圈左右,感覺溫度合適即可敷泥),將其攤塗於病灶處、阿是穴(疼痛處),厚度1~2厘米,蓋上防水透氣紙(一次性床單)或用保鮮膜替代,再蓋上保溫用的毯子,40~50分鐘後,取下泥灸,清潔泥灸與敷泥部位即可。

適宜人群

1.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
2.患有慢性疾病或久病體虛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腎炎、貧血、腰腿疼、男性性功能障礙、女性月經不調等。
3.需要進行體質調理的人群。
4.處於康復期的患者,如手術後、出血後、大病重病後、產後身體虛弱等。

適應證

泥灸在臨床醫學上的作用非常廣泛。可促進腫脹消退、組織修復;起到緩解關節痙攣,減輕肢體疼痛,增加組織彈性,軟化瘢痕的良好作用。泥灸中還含有油脂,對皮膚有潤滑作用,使之富有彈性,具有美化皮膚的作用。臨床適用於風濕骨痛、軟組織損傷、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病的治療。還能夠調整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使得人體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全方位調節各個臟器的功能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