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凼石林

泥凼石林

泥凼石林風景區位於貴州省興義市東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興義國家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景區由風波灣石林、攏戛石林、雙獅洞、菩薩洞及何應欽故居等自然、人文景點組成,景區總面積約48平方公里。

興義泥凼石林景區內石峰聳立,千嶂蒼翠,石林主要分布於土山、石山相間的台地和緩坡上,這座無人工雕琢痕跡、迷宮式的石林景觀,形成於古生代,是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興義泥凼石林風景區由集中型和散落型的石林、峰叢、峰林交融而成,一石一姿,一孔一景,各具風格,有的連綿成崗、有的獨立成塔、有的相映成巷、有的拱揖成門,登上風波灣何應欽故居觀景台,極目遠望,一覽眾山小,令人心曠神怡,在此能觀賞到雲山霧海奇觀和日落日出美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泥凼石林
  • 外文名稱:Nidang stone forest Scenic Attraction
  • 地理位置:貴州省興義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48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8:00-18:00
  • 景點級別:省級風景名勝區
  • 著名景點:風波灣石林、攏戛石林、雙獅洞、菩薩洞等
景區概況,景點分布,景區特色,石林造型,人文景觀,

景區概況

泥凼石林景觀,形成於古生代,是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隨著地殼的運動變化和擠壓從海底隆起,經千百萬年的雨水沖刷和風化,夾雜泥沙的部分一點點剝落,沒有泥沙的部分則保留了下來,約在二百萬年前,形成了千奇百怪拔地而起的石峰、石柱、石筍、石芽,遠望猶如一片莽莽森林,得名石林。
造型造型
泥凼石林,為“金州十八景”之一,位於興義市東南部,長達20公里,總面積約3萬餘畝。位於煙波浩渺的萬峰湖畔,是萬峰林中的一個盆景。石林區比較集中的有風坡彎、戴家壩、小寨等處。石林呈東北--西南走向的長條形,長15公里,寬1-3.2公里,面積近6.7平方公里,為距今2億年前後形成的水平狀薄層灰岩,經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成的錐狀和葉片狀石林。石林單個石峰最高20米,一般高10米,最低8米。
泥凼石林風景區

景點分布

泥凼石林分為前後兩部分,前石林在風波彎和戴家壩一帶,石灰岩形成的石峰、石柱石牙石筍星羅棋布,獨立成趣,或互襯為景。有的形同珍禽異獸,跳躍賓士;有的形似人物,姿態各異;有的拔地而起,直衝天際。李家彎子溶洞壁上,石鐘乳形成的石龍,與戴家壩的臥虎石,遙相對峙,民間有“石龍對石虎”的傳說。
泥凼石林泥凼石林
這裡,集中和散落型的石林與峰林相交融。
其中的隴戛石林景觀獨特,它與著名的雲南路南石林相比,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林天透空,數萬平方米集中成片的石林,酷似一座傲然挺立了億萬年的“石頭城”;二是自然露面成林,酷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少女”;三是石林剛健,細條、片薄、穿孔多,造型奇特,錯落有致。一石之上,有“宮殿”,有“門窗”,可謂一石多景,步移景遷。

泥凼石林泥凼石林
景區中有六座石峰,渾然組成“山川”兩字,神形兼備,大有使古今書家退避三舍之勢;“擎天柱”、“倚天劍”、“佛後石”、“蘑菇石”亭亭玉立,“頑猴望月”、“壽龜登天”、“群象爭飲”栩栩如生;“將軍出征”、“一夫當關”巍峨壯觀;“姑嫂情深”、“醉翁踏月”、“採藥老人”維妙維肖。還有“霧海雲山”、“紅日彩霞”和白馬洞溶洞景觀,美不勝收。

景區特色

石林造型

泥凼石林單個石峰最高20米,一般高10米,最低8米。這裡,集中型和散落型的石林與峰林相交融。其中的隴戛石林景觀獨特。與雲南路南石林相比,它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林天透空,數萬平方米集中成片的石林,酷似一座傲然挺立了億萬年的“石頭城”;二是自然露面成林,酷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少女”;三是石林剛健,細條、片薄、穿孔多,造型奇特,錯落有致。一石之上,有“宮殿”,有“門窗”,可謂一石多景,步移景遷。石林中有六座石峰,渾然組成“山川”兩字,神形兼備,大有使古今書家退避三舍之勢;“擎天柱”、“倚天劍”、“佛後石”、“蘑菇石”亭亭玉立,“頑猴望月”、“壽龜登天”、“群象爭飲”栩栩如生;“將軍出征”、“一夫當關”巍峨壯觀;“姑嫂情深”、“醉翁踏月”、“採藥老人”維妙維肖。石林旁有白馬洞,深五百餘米,鐘乳石晶瑩潔白,層層有景。登馬路坡觀賞天際日出,一覽變幻多端、遼闊澎湃的桂北雲海,又是一番景象。
泥凼石林泥凼石林

人文景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泥凼僅是一個地處興義城南部45公里,位於峰林、石林之中的小集鎮,石堡好像建在一條“回龍轉向”的龍頭之上,易守難攻,堅固沉穩。堡內建築由正廳、兩廂、花園、魚池等構成。何應欽故居地處貴州省興義市東南部泥凼石林風景名勝區內的風波彎,1890年4月,何應欽出生於鎮南一幢木結構中式房屋內。房屋原系普通民居,是何應欽之父於1874 年修建的,後隨著何應欽職級的不斷升遷,其家人先後改建加高了三次。為了配套,又新建兩幢廂房,最後成為巍峨高大、寬敞明亮的一樓一底標準的三合院建築。樓房中的石柱、石凳、石缸、石壁,雕龍畫鳳,刻制精細;牆上鐫刻的 “魚躍鳶飛”,花鳥蟲魚,栩栩如生。作為興義市旅遊業“四大品牌”(自然風光、自然遺產、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的重點,何應欽故居建築設計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和歷史文物研究價值,是興義市不可多得的人文旅遊資源。為開發、保護和利用好這一資源,興義市投資300萬元對其進行修復,一期修繕工程已全部完畢。遊客可在修繕一新的何應欽故居觀賞300多件與何應欽有關的實物、圖片、書法等故居藏品。正廳面闊五間,長30米,硬山木結構,三層三重檐。門窗、柱礎採用透浮相間的中國傳統雕刻手法,刻制諸多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獅虎龍鳳圖案,既典雅莊嚴,又富貴美觀。柱礎上刻梅蘭竹圖案,宛如一幅幅水墨丹青,其手法之高,堪稱山區石雕傑作。
何應欽故居何應欽故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