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茲南事件

波茲南事件

波茲南事件(波蘭文:Poznański Czerwiec(波茲南六月事件);英文:Poznań 1956 protests(波茲南1956年抗議運動)、Poznań 1956 uprising (波茲南1956年起義))是波蘭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次針對波蘭統一工人黨政府的大規模罷工事件,因發生在波蘭中西部城市波茲南而得名。事件爆發於1956年6月28日,於同年6月30日結束。波蘭政府的鎮壓行動導致了至少74人死亡,800人受傷,包括一名13歲的少年羅莫克·斯恰烏科夫斯基(Romek Strzałkowski)遭到波蘭政府軍的殺害。波茲南事件是波蘭逐漸擺脫蘇聯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背景,過程,後續,

背景

波茲南事件是1948年-1953年間波蘭人民共和國模仿蘇聯模式所造成的惡果。這種模式就是在龐大的官僚機構的指導下,實行一元化領導,同時產生了個人崇拜和種種殘暴現象。在經濟領域則依靠強迫集體化、加速重工業化、擴大積累比重等手段,來追求物質指標。指標的實現給官僚的事業來了利益,但往往是以損害人民利益為代價的。
在經濟指導思想上,波蘭政府片面的強調重工業,忽視輕工業和農業,結果出現了周期性的比例失調,生產下降、倒退。在國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上,實行高積累、低消費的方針,造成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市場商品緊缺。因此人民有理由認為,黨只對完成指標感興趣,而不關心他們的生活。
波茲南事件紀念碑波茲南事件紀念碑
在政治方面,波蘭政府對史達林時期犯下的錯誤諱莫如深。波蘭黨內的史達林主義者意識到改革正在損害他們的自身利益,社會生活的民主化削弱了他們的特權和地位,追究歷史責任會使他們的不光彩的一面公諸於世,這是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的。
史達林體制所造成的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民主,這些事實在人民民眾的心中積聚了不滿和憤怒。
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波蘭社會開始解凍。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現象得到了初步糾正,在政治方面也出現了鬆動。但是改革受到保守派的阻礙,進展緩慢甚至有停頓的危險,因此使人民喪失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1956年,蘇共召開“二十大”,赫魯雪夫所作的《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傳出,在波蘭引起極大反響,使得人民內部長期積聚的不滿爆發了。

過程

1955年下半年,由於波蘭政府改變工資制度,約有75%的工人工資下降。政府同時向先進工作者徵收過高的獎金所得稅,後來雖然得到糾正,但卻遲遲不予退款。
1956年6月8日,波茲南采蓋爾斯基機車車輛製造廠16000名工人首先提出增加工資和減稅的要求,車輛廠職工召開全體大會,決定派30名代表前往華沙,向機械工業部陳述意見。但兩個星期過後,工人們同廠方談判毫無結果。廠方以沒有授權為由,拖延時間。為此工人決定開始罷工,同時聲援罷工的還有鐵路修車廠的職工和市交通公司的職工。
此次罷工正值第25屆波茲南國際博覽會開幕,為此,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克沃謝維奇趕往波茲南,但他不重視罷工者的要求,使工人的情緒進一步惡化。
1956年6月25日,機車車輛廠派出工人和廠方代表一同前往華沙同機械工業部部長費德爾斯基和工會主席克沃謝維奇談判。在談判桌上,部長接受了工人的要求並允諾在波茲南繼續談判。但費德爾斯基到達波茲南後,立即食言,他以下命令的口吻對工人們說:“情況哪有那么壞,大家趕快上班工作去!”政府想在博覽會結束後再解決問題。 6月27日,鐵路修車廠工人再次罷工,各工廠的代表決定在第二天組織大罷工和上街遊行示威。
1956年6月28日早晨6點半,采蓋爾斯基機車車輛製造廠約80%的職工開始上街遊行,從捷爾任斯基大街向波茲南市中心行進。遊行者舉起“要麵包和自由”的標語,並喊出了“俄國佬滾回去”、“釋放囚犯”和“打倒秘密警察”等口號,沿途有更多的民眾和鐵路修車廠的工人加入遊行隊伍。
遊行隊伍走向密茨凱維奇廣場(史達林廣場),到達省黨委和市政府大樓時,已經聚集了約10萬人。遊行隊伍派出的代表見到了市人民代表會議主席弗龍茨科維亞克,卻沒見到省委第一書記斯塔夏克。工人們普遍要求西倫凱維茲總理前來波茲南。
雙方的僵持使遊行隊伍內部流言四起,遊行隊伍中流傳著工人代表已被逮捕的訊息,一部分示威者高喊著口號,湧向姆溫斯卡街監獄,於11時將其占領。遊行者解除了獄警的武裝,奪得了武器,並釋放了257名囚犯。11時30分,人群湧向省公安局。當局動用高壓水龍試圖驅散示威民眾,示威民眾則用石塊襲擊省公安局。爾後是槍聲響起,人群開始後退,有人負傷,有人死去,有人構築街壘。這時從姆溫斯卡趕來了手持武器的示威者,他們開槍還擊。人群開始衝擊省公安局,雙方對峙,互相射擊。12時左右,裝甲軍校的運兵車和幾輛坦克開進現場。由於士兵們執行禁止使用武器的命令,他們很快就被遊行者解除武裝,士兵們和民眾相安無事。一小時過後,內衛軍第十團的部隊帶著開槍的命令趕到現場。
當波茲南工人走上街頭的訊息傳到華沙後,10時10分左右,波蘭政治局開會研究決定派出軍隊進行鎮壓。14時,西倫凱維茲總理、中央書記蓋萊克和格羅霍夫·波布瓦夫斯基將軍飛抵波茲南。16時至29日早晨5時,波蘭第十裝甲師、第十九裝甲師、第四步兵師和第五步兵師,共約10300人的部隊和波蘭國家安全部隊奉命進入波茲南,軍隊配備有坦克、裝甲車和野戰炮。整個晚上槍聲不斷,直到29日早晨4時許才平靜下來。30日,軍隊撤出市區。波茲南秩序得以恢復。據官方統計,波茲南事件共造成74人死亡(包括軍警8人),800人受傷,658人被拘捕,直接物質損失高達波幣350億茲羅提。

後續

波蘭總理西倫凱維茲於1956年6月29日發表廣播講話,強調波茲南事件是“帝國主義代理人”和“國內地下分子”精心策劃的挑釁活動。
1956年6月30日,波蘭政府採取一些緩和矛盾的措施:將原機械工業部部長費德爾斯基降職,將波茲南采蓋爾斯基機車車輛製造廠徵收的稅款分期返還給該廠工人,為事件中的受難者舉行安葬儀式等。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使騷亂終於平息下來。
整個7月,蓋萊克領導一個黨政委員會,調查波茲南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調查的結果不曾公布。1956年9月27日~10月22日,波茲南法院開庭審判罷工事件參與者,22人被判刑。
波茲南事件發生在國際博覽會期間,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哈馬爾舍爾德正在波蘭訪問,許多外國客人目睹了波茲南事件,感觸頗深。西方媒體則紛紛譴責波蘭政府的粗暴行徑。
同年10月,波蘭統一工人黨召開二屆八中全會,被批評為“有右傾民族主義傾向”的哥穆爾卡當選為波蘭中央第一書記,新改組的黨中央為波茲南事件平反,釋放被捕者。哥穆爾卡說:“把痛心的波茲南悲劇說成是帝國主義特務挑起的,這種笨拙的企圖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波茲南工人抗議的是對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歪曲”。統一工人黨二中全會的召開引起了蘇聯的強烈不滿,為此赫魯雪夫突然飛抵華沙。波蘭統一工人黨對蘇聯的干涉極為憤慨,雙方發生激烈爭論。在波蘭強烈要求下,蘇聯最終將包圍華沙的駐波部隊全部撤回基地,並將擔任波蘭國防部長的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調回蘇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