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K.A.

凱瑟琳·安·波特美國傑出的小說家,評論界公認的文學家,以短篇小說而著稱。她生於南方德克薩斯州,16歲時從修女學校出走,當過記者、演員、歌手、編輯與教員,後專門從事寫作,30歲時開始發表作品,晚年在大學執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特K.A.
  • 外文名:Katherine Anne Porter
  • 出生日期:1890
  • 逝世日期:1980
生平簡介,作品介紹與賞析,

生平簡介

凱瑟琳·安·波特 波特生於德克薩斯州印第安河市一個頗有聲望的家庭。2歲時,母親去世,由祖母撫養。她16歲時離開學校,和人私奔,後來與丈夫離異,到芝加哥當電影演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擔任報社記者,後來訪問過墨西哥和德國等國,於1937年回美國定居。
1922年波特開始從事小說創作,年底她的處女作《瑪麗亞·康珊普西恩》(Maria Conception)就發表了,這是一則描繪一個墨西哥印第安女人的剛強性格和火一般的感情的故事。作品以一個古樸的墨西哥村莊為背景,把一則妻子與情婦爭寵的故事寫得生動而富有道德感化力。故事中的人物個個做了一次道德選擇。他們理智地認識到在情慾與正式婚姻的爭鬥中婚姻與家庭應該占上風,因而一致寬恕了殺死情婦的那個妻子。
在以後的八年間,她先後發表了《風霜老奶奶的婚變》(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ltherall)和《開花的紫荊樹》(Flowering Judas)等五個短篇。1930年波特把包括處女作在內的六個故事集結成冊,以《開花的紫荊樹》為題出版,立刻引起評論界和同行們的重視。1931年她獲古根海姆獎學金。
波特的作品大多是短篇和中篇。這些小說大多取材於她在美國南部度過的童年時代以及後來在墨西哥度過的歲月;小說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是一個在年齡和背景上與作者相仿的姑娘。除1935年她在《開花的紫荊樹》的基礎上又加上四篇新作,以《開花的紫荊樹及其他故事》(Flowering Judas and Other Stories)為題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外,後來她還發表了《灰色馬,灰色的騎手》(Pale Horse, Pale Rider, 1938)、《斜塔及其他》(Leaning Tower and Other Stories, 1944)。
波特的惟一一部長篇小說是1962年發表的《愚人船》(Ship of Fools),作者以1931年訪問德國見到的納粹勢力興起的經歷為依據,描寫一艘由墨西哥開往德國的客船上形形色色乘客的故事。作品通過眾多的人物揭示了20世紀西方社會中人的劣根性,並指出這正是滋生納粹主義的土壤。《愚人船》是波特作品中惟一的暢銷書。晚年,波特寫下了她最後一本著作《千古奇冤》(The Never Ending Wrong, 1977),這是一本關於美國歷史上一宗冤案的回憶錄。
波特在她的小說中力圖表現新舊秩序的衝突、傳統與變革的矛盾以及人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揭示現代“荒原”中存在的問題——人無法按照自己的夢想去生活。波特還善於用象徵手法。她的文體也比較優美,,結構嚴密,詞句精練,沒有絲毫斧鑿的痕跡,由於這些成就,波特被譽為優秀的文體家。

作品介紹與賞析

《開花的紫荊樹》(Flowering Judas)是以作者1918年至1921年間在墨西哥學習藝術並參與革命運動的經歷為基礎寫成的。美國姑娘勞拉是個純潔、正直、充滿幻想的天主教徒,她被捲入墨西哥的革命浪潮之中,自願幫助革命者作了許多工作,但在思想深處卻感到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她力圖拋棄對天主教的信仰,卻又找不到堅定的新信仰,她厭惡自私自利、冷酷無情的革命領導人布拉焦尼,痛恨革命隊伍中的弊端。當她發現自己的理想和現實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時,勞拉痛苦地感到生活背叛了她。作者通過對勞拉夢境的描寫,揭示出她那被壓抑的感情和因自己背叛同志而內疚自責的心情。
小說刻畫了勞拉對愛的無能,她不能像一個女人那樣付出情慾上的愛,也不能像一個獻身革命的人那樣付出人道的愛。她生活在一個沒有信仰和愛的荒原世界中。小說運用了很多象徵手法並以背景神話為依託,旨在表明人類的存在離不開古老的信仰和愛的真理。只有真正的信仰和純潔的愛情才能使人的生命之花盛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