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北島所著小說)

波動(北島所著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波動》是北島最有名的中篇小說(北島,原名趙振開,中國當代詩人,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1984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了《波動》的中英文本,而大陸版是1986年的花城出版社。 1984年,香港出版《波動》中英文本。小說講述文革中一對青年的愛情和幾個人物的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波動
  • 作者:北島
  • ISBN:978-7-108-05258-2
  • 類別:當代小說
  • 頁數:252
  • 定價:57.00元
  • 出版社:圖書策劃:活字文化 策劃推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5.7
  • 裝幀:精裝
  • 開本:880mm×1230mm 1/32
  • 叢書名:北島集
  • 品牌:活字文化
小說情節,小說解讀,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名人推薦,本書目錄,

小說情節

早在1974年寫成,送給女友和妹妹,1981年在《長江》上發表,但在此後的文學史中備受冷遇,孔范今的《二十世紀文學史》,朱棟霖等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等多本文學史中,新文學是喜氣昂揚地進入新時期,真像謝冕所說是斷裂性地進入,所以北島的這部《波動》就為人忽視了,在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對其作了精道的評價,陳思和則認為它是“文革時期潛在寫作中最成功的小說”

小說解讀

堅信型和絕望型,當然這種概括未免有失片面之感,陳思和在《當代文學史教程》中對它就是這樣的概括,但顯然,肖凌的絕望是對祖國、正義等終極價值的懷疑,對在那樣時代重獲幸福和快樂的疑慮,實際上她是既疑又嚮往的,要不然她不會再那么坦然大方地和楊訊走在一起,而且所謂她的絕望恰恰是一種難得的清醒,而且她的清醒也沒有化為一種足以構成反叛的威脅主流意識形態的力量,她只是質本潔來還潔去,而且她的絕望並不是如存在主義哲學的信奉者那樣頹廢,以驚人的舉動來表達反叛,不,恰恰相反,她的笑容依然“那么自然而爽朗,仿佛一條藍色的水平線正在四周飛快地展開。”儘管她經歷了在傳統者眼光中對女性來說可能是最為悽慘的經歷:父母在她幼年時先後自殺,未婚先孕後被棄,獨自撫養私生女,但是,她並不認為這會構成她今後生活的阻力,它是傷疤但不是陰影。這個女性“我只對自己負責”,沒有讓自己在受虐式的反覆痛苦回憶中讓自己降格成為一毫無意義的怨婦,也不缺乏愛心,而且雖然絕望,認為生活是悲劇,但是悲劇不會再重演,“這個世界不會總這樣下去”,而恰恰是楊訊那種大嚷祖國是我們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承擔的人,反倒是一遇痛苦就很難再振,本質上是“最愛自己”的人,雖然他曾為了反對交公糧而坐過監獄。肖凌說“我看你只愛你自己,愛你的影子,愛你的歡樂與痛苦,還有你的未來”。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人會短時間內走在一起,如果說楊訊屬於客廳,肖凌屬於工廠和流放?
首先,肖凌的父母是知識分子,即使父母早逝,她仍然秉承了父母對藝術的愛好和高潔的品質,比如彈鋼琴,寫作,讀詩,這對在客廳中漫談的楊訊構成巨大的吸引,因為,所謂的客廳文化已經從原先的高雅墮落為庸俗,墮落為權力的象徵,肖凌未曾受遭遇客廳污染。
所以分析來分析去,第二點並不能作為他們在一起的原因,我以為,真正的原因也是千古不變的原因,乃是小說中楊訊第一次見到肖凌時,“我愣住了,好漂亮的姑娘”,相比起來,他所認識的女孩儘管屬於客廳,卻都“如同其中的畫卷和花瓶一樣,一旦離開,你再也想不起她們了”,而肖凌卻不同,在楊訊的眼睛裡,肖凌有很多秘密為他不知,為所有人不知,這種女性的神秘感激起了他探索的興趣,從這種表現來看,非常符合西蒙·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對男性性格的分析。

內容簡介

中篇小說。初寫於1974年,定稿於1979年,《今天》1979年第四至六期連載。北島發表的小說。
無論是愛情本身的淒婉與苦澀,還是非臉譜化的人物性格與命運的複雜性,抑或是敘事角度的快速切換、大量使用人物對話等等,都顯現出這篇小說遠超出時代的早熟與“現代”。對於“文革”,不同於傷痕文學的憤怒與簡單控訴,而是直抵人物內心,敘述冷靜而深沉。
著名批評家李陀的長序,著重分析小說的敘述風格和“小資”傾向,對小說的把握高屋建瓴,鞭辟入裡,是近年非常難得的文學批評佳作。

編輯推薦

《北島集:波動》寫作的人是孤獨的。寫作與孤獨,形影不離,影子或許成為主人。寫作在召喚,有時沉默,有時叫喊,往往沒有回聲。遠行與回歸,而回歸的路更長。

名人推薦

《波動》初稿於1974年,定稿於1979年,並在《今天》第四至六期以連載的形式發表。無論從時間看,還是從內容看,這當然也是一部寫“文革”的小說。可是,無論1979年時候的第一次閱讀,還是多年以後的重新閱讀,我從來都沒有把《波動》看成是“傷痕文學”——儘管這部小說里也寫了傷痕,內容里也有和其他以“文革”為題材的小說比較近似的地方,但我一直覺得,《波動》是和“傷痕文學”十分不同的另一種寫作。
——李陀(學者,文學批評家)

本書目錄

序 李陀
波動
附錄 斷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