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葉甲

泡桐葉甲

泡桐葉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為鞘翅目葉甲科鋸龜甲屬的一種昆蟲。取食葉片,將葉片咬食成網狀,嚴重時整個樹冠呈灰黃色,導致泡桐提早落葉,影響樹勢。主要危害泡桐、梓樹、楸樹等林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泡桐葉甲
  • 拉丁學名:Basiprionota bisignata
  • 別稱:叫泡桐葉甲、二斑波紋龜甲、北鋸龜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鞘翅目
  • :葉甲科
  • :鋸龜甲屬
  • :泡桐葉甲
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和用藥,

形態特徵

成蟲
泡桐葉甲(圖1)泡桐葉甲(圖1)
體長12毫米,橙黃色,橢圓形,觸角淡黃色,基部5節,端部各節黑色,前胸背板向外延伸;鞘翅背面凸起,中間有兩條隆起線,鞘翅兩側向外擴展,形成邊緣,近末端1/3處各有一個大的橢圓形黑斑。
泡桐葉甲(圖二)泡桐葉甲(圖二)
卵 
橙黃色,橢圓形,豎立成堆,外附一層膠質物。
幼蟲
體長10毫米,淡黃色,兩側灰褐色,紡錘形,體節兩側各有一淺黃色肉刺突,向上翹起,上附脫皮
蛹 
體長9毫米,淡黃色,體側各有兩個三角形刺片。

發生規律

該蟲在1年發生2代,僅有少數個體1代,部分個體3代或不完全3代。以成蟲在石塊、枯枝落葉層、土坑或雜草、灌木叢下越冬。在淺山區,多集中在泡桐林附近的崗坡上越冬;在丘陵區,多集中在林區內或林區附近的溝底越冬;發生在平原區,多集中在林區內越冬。翌年4月初成蟲開始出蟄,5月上旬第1代幼蟲開始化蛹,6月上旬始見成蟲,第2代幼蟲6月下旬孵出。8月底開始化蛹,9月上旬可見成蟲。成蟲10月底進入越冬期。成蟲歷期為98-201天,雌雄比例1:1。成蟲可多次交尾。多將卵產於葉片背面、嫩枝和葉柄上。第1代卵歷期為9天,第2代為7天。幼蟲共5齡。每年有2次危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品種中秋葉桐、蘭考桐和豫雜1號桐危害嚴重,對毛泡桐危害輕;對中、老齡桐危害重,對幼齡桐危害輕。主要天敵有葉甲卵姬小蜂、齧小蜂、螳螂大黑螞蟻七星瓢蟲異色瓢蟲、苹褐卷蛾長尾小蜂、無脊大腿小蜂獵蝽等,其中以卵期的葉甲姬小蜂、齧小蜂的寄生率高。
泡桐葉甲幼蟲(圖3)泡桐葉甲幼蟲(圖3)

防治方法和用藥

(1)保護和利用天敵。
(2)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蟲品種。
(3)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時將病殘物消除,減少蟲源。
(4)可鑽孔蛀藥,在樹幹基部胸徑5cm以下,鑽1-2個孔;胸徑6-10cm,鑽3個孔;胸徑11-19cm,鑽3-4個孔;胸徑20-30cm鑽4-5個孔;胸徑31cm以上,鑽5個以上孔;孔距均等,孔深2-4cm,注射37%巨無敵乳油或50%甲胺磷或40%氧化樂果注原液;40%久效磷注1;1水溶液防治,每孔注2-3ml。
泡桐葉甲蛹(圖4)泡桐葉甲蛹(圖4)
(5)發生嚴重時,噴灑2.5%溴氰菊酯乳油1000-3000倍稀釋液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