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中國道路

《法治的中國道路》的主旨在於,中國法治道路的記憶體動力,就在於其基本困境,就在十兩種法治理念的對立統一,兩條法治路徑的二元變奏。因此首要的問題不是急於選定立場,而是儘可能充分呈現這一法治困境的根本性、複雜性與普遍性,呈現這一法治難題的。當代特點和歷史淵源。《法治的中國道路》因而並木給出廉價的解決方案,而是希望強倜和提醒,不論是法治的專職豐義,還是法治的民眾路線,不論足專法還是普法,任何極端片面的解決辦案,都沒能緩解而是加重了當代中國的司法困境乾丌法治危機。只有充分認清問題的實質所在和困難所在,才可能止說和解決真止的問題。這當然並不意味著問題會因此變得易於解決。這只是意味著,認清現實,才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基本介紹

  • 書名:法治的中國道路
  • 作者:凌斌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22942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The Chinese Way to the Rule of Law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定價:35.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法治的中國道路》研究的問題意識。儘管筆者凌斌當然有著關於中同法治當下現狀與未來走向的自己的判斷和立場,但是就《法治的中國道路》而言,希望提供的不是結論、方案或者關丁特定立場的理淪辯護,而是儘可能細緻的分析,儘可能公允的對於不同理念、不同路徑和不同選擇的內在邏輯與潛在後果的允分呈現。

作者簡介

凌斌,1977年生,黑龍江人。北京大學法學學士(2000年),法學博士(2005年),耶魯大學法學碩士(LLM,2006年)。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2006—2009年),副教授(2009年至今)。教授法理學、法律經濟學、法律社會學、司法制度研究、法學論文寫作與資源檢索等課。2011年2月起至今,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掛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

圖書目錄

導論 法治的中國道路與本書的主要內容
一、法治之間的孝公難題
二、路徑之一:商鞅變法的“專職法治”
三、現代西方的“專職法治”
四、路徑之二:當代中國的“民本法治”
五、法治的兩條路徑
六、探索法治的中國道路
第一章 法治建立的孝公難題
一、法治建立的孝公難題
二、中西法治的殊歸同途
二、制度革新的變法常治
四、法令立之的溯及既往
五、旦夕之間的法治成敗
六、普天之下的吏民之別
七、孝公難題的現代品格
第二章 法治思維的基本原則
一、界定法治的基本原則
二、法律他遞的明知原則
三、法律遵守的用之原則
四、法伴袁施的如一味則
五、法律執行的無私原則
六、“法官投法”和“禁屋藏法”
七、法制原則的普遍意蘊
第三章 法律移植的學術異化
一、立法移植與法學繼受
二、繼受法學的非法學化與移植立法的非職業化
三、移植型法治的法學悖謬
四、有“法”無“治”的內在原因
五、“而塒巾國”的法學和面對“中國的法學”
第四章 專職司法的民主困境
一、司法改革的思想麻萑
二、法官之治:有別於科學和民主的法治寅踐
二、司法改革的兩個問題:法律職業化和司法獨立化
四、專職司法的內在困境
第五章 行政法治的倫理困境
一、從“行政強拆”到“司法強拆”:法治何以暴力?
二、“行政執法化”:行政法冶的歷史進程
三、科層上義的法治味則
四、權力制衡與絕對權力
五、專職分化與相對腐敗
六、法律至上與政法衝突
七、結語:行政法活的正當基礎
第六章 民本法治的民眾路線
一、法律遇到秋菊時
二、法盲與法治:一種知以視角
三、法治與法盲:一種儀力視角
四、變法與法治的“精英豐義”
五、普法與法治的“民眾路線”
六、堅持法治的民眾路線
第七章 法治改革的雙重訴求
一 、村長的困惑:中國政治的深層追問
二、打什麼官司:官民矛盾的官方解決
三、秋菊的說法:官員行為的政府責任
四、村長的說法:行政執法的政治條件
五、公家的說法:公私兼顧的官方邏輯
六、法律的說法:形式理性的法治邏輯
七、雙重的追問:兩全其美的政治訴求
八、未解的難題:藝術作品的現實寓意
第八章 法治轉型的思想實驗
一、“孝公難題”的“秋菊網惑”
二、商鞅戰秋菊:實驗場景的建構
二、實驗分忻之一:單薄的知以擘壘
四、實驗分析之二:脆弱的權力壁壘
五、實驗分析之二:專職法治的權力悖論
六、商鞅派·秋菊派
七、結語:尋求和諧法治
結語 法治的中國理想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吾愛真理,亦愛吾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