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意義追問-詮釋學視野中的法哲學

法律的意義追問-詮釋學視野中的法哲學

《律的意義追問-詮釋學視野中的法哲學》是年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由謝暉編寫。本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類詮釋法律的現象,但同時也涉及到法律詮釋現象。其中心是突出“關於法律之詮釋”,以既堅守哲學研究的固有視域,又拓展法哲學研究的新視域。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律的意義追問-詮釋學視野中的法哲學
  • ISBN:9787100035613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裝幀:平裝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謝暉,1964年生於甘肅甘谷,現任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已經出版的主要學術作品有:《行政權探索》、《法律信仰的理念與基礎》、《法學範疇的矛盾辨思》、《法的思辨與實證》、《法律:詮釋與套用》和《象牙塔上放哨》。發表學術論文102篇,學術隨筆41篇。2000年,獲教育部“首屆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

內容簡介

《法律的意義追問-詮釋學視野中的法哲學》內容簡介:哲學詮釋學是20世紀的顯學之一,它與英美的分析哲學一起,形成了該世紀西方哲學發展之兩翼。同時,它不但對其他哲學思潮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也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甚至自然科學領域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法哲學究竟如何拓展自己的研究進路?是恪守科學實證的老路還是另闢蹊徑?《法律的意義追問-詮釋學視野中的法哲學》作為一種嘗試,根據詮釋學的基本原理,並運用和其相關的實踐哲學、文化—符號哲學和後現代哲學思潮的研究成果,對詮釋法律現象及以之為基礎的法哲學理論,從法律與意義、事實與規範、作者和讀者、理解和解釋、語言與文字、差異與整合、主觀與客觀、方法與真理等八個方面做出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礎上,作者試圖建立以詮釋學理念及其分析方法為主導的法哲學,以區別於以科學理念和分析方法取向的法哲學。

目錄

“關於”法律之詮釋
科學與詮釋:法哲學研究的兩種理路
一、法哲學的科學取向與詮釋學取向
二、法哲學研究的詮釋學轉向
三、法哲學詮釋學取向之當代發展及其模式
四、法哲學在詮釋學轉向中對待科學的態度
第一章 法律與意義:什麼是詮釋學法學
第一節 法律作為符號
一、法律符號的主體需求背景
二、法律符號的社會文化背景
三、法律符號的自然地理背景
四、規範生活:法律符號下的人類實踐
第二節 詮釋學視野中的法律意義
一、自治與溝通:法律的意義追求
二、法律的本體意義
三、法律的象徵意義
四、法律的意義衝突及其救濟
第三節 法律意義“標誌”的詮釋學審查
一、法律解釋:詮釋學的前史
二、法律背景的解釋:追尋法律的合法性
三、作者動機的解釋:圖解立法者意志
四、文本內容的解釋:法律的意義確定性追求
五、關於法律的對話:解釋者的“視域交融”
第二章 事實與規範:詮釋學法學的對象
第一節 事實之為詮釋學法學的對象
一、詮釋學法學視野中的事實釋義
二、事實詮釋之一:確定法律的合法基礎
三、事實詮釋之二:判例法的產出方式
四、事實詮釋之三:法律的實踐運用
五、真相的虛妄:事實的衝突與明晰
第二節 規範之為詮釋學法學的對象
一、規範:法律的文本形式
二、語言性的法律規範文本
三、行動性的法律規範文本
四、文字性的法律規範文本
五、相對的理性:規範的衝突與明晰
第三節 事實與規範的矛盾及其處理
一、事實與規範:矛盾的必然性
二、以事實補救規範
三、以規範詮釋事實
四、利益協調:事實與規範的取捨
第三章 作者和讀者:心鏡中的法律圖像
第一節 法律的作者
一、誰是法律的作者:學理詮釋
二、誰是法律的作者:實踐形態
三、作者:創造法律還是表述法律
四、作者心鏡中的法律圖像
第二節 法律的讀者
一、民眾:行動中的閱讀和解釋
二、法律家:套用中的閱讀和解釋
三、法學家:批判中的閱讀和解釋
四、法律閱讀中的誤解、曲解及其原因
第三節 作者與讀者的閱讀秩序
一、作者的閱讀秩序
二、讀者的閱讀秩序
三、秩序中的閱讀
四、詩意的法律
第四章 理解和解釋:法學家心鏡的法律圖像
第一節 法學家理解法律的向度
一、對法律之理解的闡釋
二、追問人類社會實踐的價值關係
三、尋求法律字面背後的邏輯法則
四、解讀人類行為的規範性及其法律意蘊
五、理解法律的隱喻:法學家的法律前見
第二節 法學家解釋法律的立場
一、價值立場:自然正義、神學正義、實證正義
二、規範:現實社會的統治關係
三、事實:人類交往行動的實在關係
四、利益:降低交易成本的遊戲規則
五、文化:尊重不同“類”的固有生活方式
第三節 法學家詮釋法律的特徵及地位
一、精英立場的解釋
二、邏輯化與學理化的詮釋
三、批判和反思的詮釋
四、自治與多元的詮釋
五、法學家詮釋法律的地位
第五章 語言與文字:詮釋法律的工具及效力
第一節 詮釋法律的語言工具及其效力
一、詮釋法律的語言霸權主義
二、通過語言詮釋法律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三、以語言詮釋法律的效力問題
四、以語言詮釋法律的無效問題
第二節 詮釋法律的文字工具及其效力
一、詮釋法律中的文字霸權主義
二、文字霸權主義的精英特徵
三、以文字詮釋法律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四、以文字詮釋法律的效力問題
第三節 詮釋法律的其他工具
一、詮釋法律的邏輯工具
二、詮釋法律的修辭工具
三、詮釋法律的語法工具
四、詮釋法律的“科學”工具
第六章 差異與整合:詮釋法律的多樣性及溝通
第一節 詮釋法律的多樣性:表現
一、詮釋法律之表現方式的多樣式
二、詮釋法律之方法的多樣性
三、詮釋法律之目的的多樣性
四、詮釋法律之效力和結果的多樣性
第二節 詮釋法律的多樣性:成因及意義
一、“前見”在場與詮釋法律的多樣性
二、事物的法的本質與詮釋法律之多樣性
三、法律的多元存在與詮釋法律的多樣性
四、詮釋者的主觀意圖與詮釋法律的多樣式
五、詮釋法律多樣性的意義說明
第三節 詮釋法律的整合及其意義
一、詮釋法律的整合:一種美學的維度
二、詮釋法律之整合的原因
三、詮釋法律之整合的一般方法
四、詮釋法律之整合的意義說明
第七章 主觀與客觀:詮釋法律的可能趨向
第一節 詮釋法律的主觀性及其原因
一、詮釋法律的主觀性釋義
二、詮釋法律的主觀性:事物關係的向度
三、詮釋法律的主觀性:法律內蘊的向度
四、詮釋法律的主觀性:讀者視界的向度
第二節 詮釋法律的客觀性及其原因
一、詮釋法律的客觀性釋義
二、詮釋法律的客觀性:事物關係的規律
三、詮釋法律的客觀性:法律文本的規範
四、詮釋法律的客觀性:主體認知的能力
第三節 詮釋法律不同趨向之意義和局限
一、詮釋法律不同趨向的意義及其條件
二、詮釋法律之不同趨向的局限
三、詮釋法律不同趨向之局限的救濟機制
四、第三種可能趨向:詮釋法律的公理性
第八章 方法與真理:詮釋法律的過程與目的
第一節 詮釋方法:通向法律的真理之路
一、方法的困惑:詮釋學中有關方法之爭的啟示
二、詮釋法律:方法不能缺席
三、認識視野中詮釋法律之方法的特點
四、本體視野中詮釋法律之方法的特點
五、實踐視野中詮釋法律之方法的特點
第二節 達致真理:詮釋法律的憧憬
一、真理的分歧與必要的釋義
二、詮釋法律之真理的絕對主義觀念
三、詮釋法律之真理的相對主義觀念
四、法律:存在的真理與詮釋的真理
五、法律真理的永恆距離與永恆的詮釋
第三節 詮釋法律的相對合理原則
一、詮釋法律的相對合理原則釋義
二、詮釋法律相對合理之歷史根據
三、詮釋法律相對合理之文化根據
四、詮釋法律相對合理之認識根據
五、法律的終極關懷與詮釋法律的永恆
主要參考文獻
一、國內著作
二、譯著
三、英文資料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