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家茶座(第13輯2007.1)

法學家茶座(第13輯2007.1)

《法學家茶座(第13輯2007.1)》是2007年1月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士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學家茶座(第13輯2007.1)
  • 作者:張士寶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160 頁
  • ISBN:9787209041713
  • 定價:14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中國,茶館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大約於唐代便有雛形,於宋代漸成規模。至明清則已為時尚。古往今來,茶館的名稱很多,如茶樓、茶肆、茶坊、茶店、茶居、茶社.茶藝館等;種類也很多,如只供飲茶閒談的清茶館,專賣粗茶的野館,兼賣點心酒菜的葷茶館,帶有說書唱詞的書茶館,兼供下棋打牌的棋茶館,表演茶道的茶藝館等。茶館的基本功能是供人們喝茶、休閒、娛樂、洽談,但是也曾經“客串”過調解糾紛、解決矛盾的場所。在舊中國,時有糾紛雙方相約到茶館商談解決辦法或條件,即俗話所說的“吃講茶”或“吃品茶”,而且往往有調解人或評判人在場調停乃至仲裁,於是,茶館也就有了一點法院的功能。
筆者到世界各國訪問,很喜歡參觀當地的法院,不僅要旁聽審判,而且要欣賞其建築布局和雕塑繪畫。在筆者看過的法院中,有的高大威武,有的精緻玲瓏:有的古香古色,有的現代摩登;有的令人感到莊嚴肅穆,有的讓人感到親善平和。法院的基本功能是定分止爭,在公平正義的前提下維護社會安定。為此,法院既需要威嚴性,也需要親民性。古代法院的設計往往注重前者,而現代法院的設計則更加強調後者,包括設有專門供律師和當事人休息、談話乃至飲萘或咖啡的場所,於是,法院似乎也有了一點茶館的功能。
有茶,就會有茶館;有法,就該有法院。現在,有些超豪華的茶館的門檻很高.門臉很嚇人,讓人望而卻步;有些法院的門檻也很高,門臉也很嚇人,讓人敬而遠之。近聞有些地方出現了一種“返古”現象,鄉民在遇到糾紛時不去法院,而是由當地“長老們”調解或進行“神明裁判”。這很值得我們從事法學研究和司法實務工作的人深思。竊以為,茶館的門檻過高,百姓可以自己回家解決飲茶的需要,於國於民並無大害;但是,倘若法院的門檻過高,百姓都自己去尋找解決糾紛的途徑,那對社會來說就是後患無窮了。

圖書目錄

【卷首語】 何家弘 茶館與法院
【法治漫談】 夏勇 十字路口話法治
郭明瑞 也談徵收
柳經緯 平遙古城楹聯中的法律文化
肖金明 便民服務中心:意義與問題
劉立霞 對法律規則的反思——與羅納德·J·艾倫教授的對話
【法學札記】 龍宗智 大學的精神——在2006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
徐學鹿 學者·時代·責任
崔敏治學三忌
路見 論文答辯的技巧與方法
關保英 我國行政法學研究中知識分配偏失談
張成敏 論不可理喻——近代以來無罪推定怪現象之考察
【法苑隨筆】_林來梵 文人法學
劉武俊 “富士康訴訟”與中國法治的積弊
陳翔熙 “司法功夫茶”隨想
劉子平 為司法官者,該如何看待“實在證據”
【身邊法事】 呂忠梅 松花江污染:不能被法律遺忘
傅達林 “法律六進”與“蘇格拉底之死”
周大偉 聊聊北京胡同,說說城市規劃,談談法制建設
【名家訪談】 廖明 求索西部法學繁榮,關注西部法治發展——賈宇教授訪談錄
【史海鉤沉】 黃風 司法協助親歷記
譚金土 自首,在最後時刻
【法林逸事】 劉大生 俗法佛法孰管用?——答小能師太
劉慧英 任東來 美國最高法院的“奧林匹斯山神”—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上)
【域外法制】何萍 感受美國
徐國棟 哥倫比亞大學與中國人
時延安 司法與形象
彭伶 嘆息橋上的嘆息——歐洲遊記兩則
【名師剪影】 鄒平學 追憶恩師何華輝教授
【茶客論劍】 喻中 再論法律與藝術的對峙——答李琦君
李琦 法律與藝術:通聯與一致
【書城夜話】 戴宜生 求實之路——讀《發展犯罪學》後感
【何博士信箱】 讀者來信三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