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河野長城

泉水河長城位於北溝村東,修建於明朝洪武年間,長城自北向南,似一條長龍,忽起忽伏,姿態雄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水河野長城
  • 外文名:無
  • 位置:北溝村東
  • 年代:明朝洪武年間
簡介,“V”字形長城,

簡介

從北邊越過泉水河口、家堂溝口、小關門口,爬上峭壁,又飛下懸崖,渡過清水河,直上王小廟山頂主峰,然後向著安營寨口、黃門子路南去,一座座敵樓象連珠一樣矗立在這段“長龍”的脊背上。

“V”字形長城

站在烽火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段長城“一山轄兩谷”之勢。原來的長城走向是由西向東的,然後到這裡向南修了一段盲道,結果形成“一山轄兩谷”之勢。長城在被稱為“五十一蹬”的地方向北轉。“五十一蹬”這段長城城牆已殘破,但不少垛口目前仍保存完整,上面有射孔,無雲溝。在東北方的一段有11個垛口,西南方有40個垛口,一共51個垛口。這就是“明長城建錄”上介紹的“五十一蹬”。建“五十一蹬”可能是便於瞭望,東西向的長城繼續向東修到山頂才停止。山勢不算險峻,但卻有極其獨特之處,全國唯一的“V”字形長城就在這片山巒中。沿著近乎於90度直角的山凹處,古代的工匠們修建了整齊的長城垛口。 無論遠觀近看,皆為勝利者“V”字的手勢造型。不知是否巧合,這“V”字背後著實存在著無以計數的狼煙戰火。長城城牆上的文字磚也是其一大特色,只要仔細觀察,到處都可找到刻有各種字樣的文字磚,如“萬曆十年瀋陽營秋防中部造”、“河間營”、“河間營造”、“河間”等字樣,磚上的字模之多,是其他長城所罕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