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掌鎮

泉掌鎮

泉掌鎮位於新絳縣城西北部15公里處,東連三泉鎮、北依北張鎮、西鄰稷山縣、南接古交鎮,地勢平坦。面積29.22平方千米,2007年小麥總產5068噸,秋糧總產5803噸,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14329人(2017),鎮政府駐泉掌村。侯禹高速公路穿鎮而過,澤古線、北古線等縣道、鄉道縱橫交錯,交通便利。

泉掌鎮周朝時叫桃源鎮,西漢時為侯國,漢高祖封杜恬為長修平侯,後設長修縣,屬河東郡。東漢廢。北周時叫長秋鎮。明清時,因村東南有五眼泉,村當中有泉一眼,布狀似掌,故取名泉掌。晉國靈公台即建於此,遺址尚存。泉掌建鎮史有2500年以上。1956年3月設泉掌鄉,1962年新絳縣與侯馬市分設,新絳縣恢復建制,稱泉掌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9月改稱泉掌鎮。

泉掌鎮,歷史悠久。有唐朝開元年間重修的白台寺。古絳“景記”版畫傳人景福盛。王守宮燈古樸典雅,雕刻細膩。文物古蹟還有泉掌的靈公台遺址和朝陽莊的春秋戰國墓群遺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泉掌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新絳縣
  • 下轄地區:14個行政村
  • 面積:29.22平方千米 
  • 人口:14329人(2017) 
  • 車牌代碼:晉M
基本鎮情,經濟實力,產業結構,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社會局面,

基本鎮情

泉掌鎮位於新絳縣西北部,東連三泉鎮,北依北張鎮,西鄰稷山縣境,南接古交鎮,地勢平坦,西北略高,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物資集散中心。國土面積29.22平方千米,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14329人(2017),耕地31131畝。澤古線橫穿東西,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優越,是傳統優質糧、菜生產基地。
泉掌鎮

經濟實力

2003年以來,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0%,以年均21%速度持續增長,勝利完成了“十五”計畫,確保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以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3134元,比上年淨增232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000萬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產業結構

經過幾年努力,全鎮形成了溫室蔬菜、畜牧養殖、輕紡加工三大主導產業。新建了武平、王守、朝陽南張四大溫室蔬菜示範園區,全鎮累計新建日光溫室1100個,達到戶均1.2個,年產銷量達9000萬斤,每年為農戶增收8000萬元,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與此配套的劉建、王守、南張等產地市場建設,農民經濟人隊伍的培育壯大,也為蔬菜產業的進一步做強做大創造了必需的發展條件;畜牧養殖產業在西片區泉掌、西韓、武平、梁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養殖小區,投資400餘萬元組建了桃園牧業有限公司;輕紡加工業以投資2000餘萬元的大益紡紗為龍頭,輕紡針織戶達40餘家,從業人員1000餘人,產品遠銷五省三市,年產值4600餘萬元,為財政創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泉掌鎮

新農村建設

去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準確定位,科學規劃,確定了全鎮新農村建設六項原則,鎮村兩級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立足當前,各村相繼制定了《村規民約》、《衛生公約》》,鎮上印發了《倡議書》,各村與村民簽訂了《衛生協定書》,初步建立起了環境衛生長效機制。與此同時,園林村建設、衛生村建設、藍天碧水工程、農村文化大院建設、農村民眾業餘文化隊伍建設等都有了良好的開端。為全鎮今後的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組織和制度基礎。

基礎設施

先後投資140餘萬元,新建了東韓、武平、朝陽、光馬四座教學樓,從而徹底結束了全鎮師生在危房中授課學習的局面;開通了劉建村一新鄉路5.5公里的道路,並進行了鋪油硬化,實現了泉掌人民期盼已久的直通縣城道路的夙願;全鎮巷道硬化總里程達到46公里,14個村的主巷道全部實現了硬化,8個村基本實現了戶戶通;投資170萬元,打深井14眼,保證了人畜吃水和生產用水的要求,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後勁;投資12萬元,擴建10KV線路一條,解決了全鎮電力供應不足的矛盾。

社會局面

積極開展創建平安村鎮建設,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重點解決了一大批民眾關注的焦點問題、難點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全鎮的穩定,為全鎮經濟社會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全鎮由過去受全縣關注的不穩定區域,逐步轉變成為得到縣委政府信任的平安鄉鎮。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倍受全縣人民關注的恢復泉掌鎮建制工作,在上級部門的全力支持下,省政府已正式批覆通過;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農業稅費全面取消;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啟動,參合率達90%以上;嚴格執行了國家糧食補貼政策;健全了土地保護網路,落實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抓好計畫生育工作,連續五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人口、素質逐步提高;認真貫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政策,使這一惠農政策真正落到了實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