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七中學

泉州市第七中學

泉州七中創建於1931年5月,原名“私立晦鳴中學”,擇天后宮為校址,1948年增設高中部,1956年改為公辦,易名泉州第七中學,並遷校至現址,是一所具有76年辦學歷史的高中。校園占地33畝,學校占地31278.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13.74平方米,擁有42個教學班,學生2276人,教職工22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市第七中學
  • 原名:“私立晦鳴中學”
  • 建立時間:1931年5月
  • 地點:泉州市
辦學背景,教學成績,育人機制,校園文化,辦學特色,對外交流,教學管理,發展歷程,

辦學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七中師生髮揚不甘落後、團結拼搏的苦幹精神,深化內部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硬是在“一般”中學辦學條件下,創造出“不一般”的成績和特色:學校1990-1995年“五年連上三個大台階”躋身省一級達標中學行列,用五年的時間完成九年的任務,這在全省是首例;1996年開始按國家示範高中標準建設,2001在全省普通中學中首家通過ISO9002教育質量體系認證;2003年全省首家通過國家示範性高中省級驗收;2004被省教育廳授予首批“省素質教育先進校”稱號;2005年通過“第九屆省級文明學校”驗收,從而成為1984年至2005年泉州市區唯一一所連續九屆榮膺該項稱號的學校;2006年被國家教育部確認為“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學校”;2007年成為全國第六所、全省唯一一所“清華大學實驗基地校”,200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稱號,至今榮獲集體榮譽稱號國家級14項,省級68項。

教學成績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該校一手抓師資隊伍建設,一手素質教育和辦學特色,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一大批既有個性又品學兼優的學生,學校教學成績逐年大幅度攀升。
(一)集體榮譽:先後榮獲集體榮譽稱號國家級14項,省級68項。其中不乏高層次榮譽,如成為1984年至2005年泉州市區唯一一所連續九屆榮膺“省文明學校”的學校;福建省首批 “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學校”;全國第六所、全省唯一一所“清華大學實驗基地校”,泉州市唯一一所榮獲“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稱號的學校。
(二)高考、奧賽:05-08年有39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176位學生考入全國排名前十所重點高校,600分以上高分人數達478人(不含保送生),連續四年位居市區第一。49位學生獲得全國學科奧賽和科技創新大賽金牌,並取得清華、北大等全國重點高校的保送資格,連續四年位居市區第一、全省前列。共獲得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大賽、電腦機器人比賽獎牌93枚。更重要的是,學校堅持“No student left behind”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近幾年本二升學率遠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三)體育、藝術:先後榮獲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優秀學校、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集體榮譽稱號;20多位學生被北京體大、華東師大、上海體院、中國美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重點高校錄取,6位學生進入省體校、省體工隊,還向國少隊、國青隊各輸送1名隊員。2007年參加市區中學生運動會第十次奪得團體總分冠軍,校男籃第八次蟬聯市中學生籃球錦標賽冠軍,校足球隊首次參加市中學生足球比賽獲冠軍。

育人機制

在鞏固一級達標成果,建設示範高中,深化新課程實驗的過程中,該校始終堅持“理念先行、制度保障、以人為本、文化育人”的思想,引導學校結合制度的管理並進一步提升到校園文化的管理。
1.“理念先行”:該校以相適應的科學理念為指導,科學規劃,形成“福建著名、全國聞名、世界知名”的發展目標;培養“身心健康的現代中國人”的育人目標,“策略性、計畫性、實施性”的目標管理;“標高管理、分層輔導、過程控制、動態調整”的實施策略;“尊師愛生、嚴教勤學”的教風、學風;“和諧、創新、魅力”的校訓、校風;“要為成功找辦法,不為失敗找藉口”的積極策略;“不稱職的員工永遠是學校最大的成本”的質量意識;“創一流業績,建美好家園”的生活願景等理念,引領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2.“制度保障”:該校以借鑑交流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形式,創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使該校能夠在黨建、教育、教學、教研、工會、後勤等各方面高效辦事,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如:ISO9000輔助管理、學校發展規劃、新課程各項管理制度、工會各項制度、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教研常規管理、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管理、國際交流管理體制等。校領導班子統一認識,教職工全員積極參與,學校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領導幹部、教職員工、學生們都自覺樹立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品牌意識,並由此打造魅力學校、魅力師生。
3.“以人為本”:一切實踐重視人的因素,以促進人的提高為根本目的。該校形成“團結協作、敬業奉獻、拼搏進取、開拓創新”的七中精神,“No student left behind”,“讓每個家庭充滿陽光”,“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等一系列的服務意識和師生自勵行動。學校構建教師專業成長共享的資源平台,及時有效地整合校內教育教學資源。同時,以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為內在動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通過教師水平提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同時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4.“文化育人”:抓住創建一級達標、示範高中和開展新課程實驗的契機,通過這些過程中一步形成的新型管理文化、師生文化、課堂文化、課程資源構築文化、教研文化、教師專業成長等文化,形成涵蓋軟硬體環境的良性育人機制。全校師生將這些文化自覺融為立身行事、學習生活、建功立業的動力和品質,做到更加和諧、不懈創新,努力實現學校各項事業持續不斷地飛躍。

校園文化

辦學理念:
德育為先、智育為重、體育為本,五育全發展
規劃目標:
“福建著名、全國聞名、世界知名”的目標
“創一流業績、建美好家園”的願景
統一思想:
理念先行、制度保障、以人為本、文化育人
展示風貌:
“和諧、創新、魅力”的校風
“尊師愛生、嚴教勤學”的教風、學風
弘揚精神:
“團結協作、敬業奉獻、拼搏進取、開拓創新”的七中精神
創新開拓:
“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時代”的競爭意識
“你永遠不能休息,否則你將永遠休息”的危機意識
“不稱職的員工永遠是學校最大成本”的質量意識
“要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藉口”、“不斷超越,止於至善”的積極策略
“No student left behind(不落下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家庭充滿陽光”的服務意識

辦學特色

體育特色:校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為國家級體育傳統校、籃球傳統校,校男籃8次獲得省傳統校冠軍,14次奪得市中學生冠軍,一次全國高中男子甲組第八名,乙組第五名;校田徑隊第14次奪得市區中學生田徑賽男女總分冠軍,學校每年向各級運動隊和體育院校輸送大量體育人才。2012年同時有8名籃球運動員獲得一級運動員稱號,11月奪得福建省中小學生籃球聯賽男子(高中組)第一名。
藝術特色:每學年舉辦各類文藝活動,創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並從中發現和培養人才。如校園歌手賽、合唱節、迎新晚會、書畫比賽等。學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考入“央美”、“國美”、“中戲”、“北影”等藝術院校,還培養了一大批畫家書法家。2012年組織學生參加泉州市中小學生校園集體舞比賽獲高中組第一名。國家“十二五”重點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子課題“在中學開展南音多聲部教學的研究”獲教育部批准,音樂組教師指導學生獲區合唱比賽一等獎,市中國小“賢鑾杯”鋼琴比賽一等獎。
國際交流:學校成為國家漢辦的“漢語國際推廣中國小基地校”,與其他基地校一起,承擔“漢語國際推廣”這一國家戰略任務,目前正在籌辦中美班,現有中美高中交換生、中德國際青少年夏令營、中美體育夏令營等項目,2012年加入以清華大學附中為基地的中國知名中學聯盟,為學生進入國外知名大學提供直接推薦渠道。

對外交流

2011年,學校被省教育廳定為“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學校之一”,規定“泉州七中的任務為深化課程改革,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發揮校本課程功能,提升素質教育水平,辦好留學預科班,辦好外國留學生班,積極派駐教師到國外開展漢語國際推廣教學,開設孔子課堂”(《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總體方案》)。 進入二十一世紀,泉州七中制定了“全省著名、全國聞名、世界知名”的發展目標,並逐步實現。七中堅持素質教育,走內涵發展道路,並前瞻性地積極探索教育發展與國際的合作交流,於2002年在全省率先與加拿大合作辦學創立“中加班”,至今已向國外著名大學輸送了幾百名學生。2004年七中成立國際交流中心,2006年七中又被確定為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中國小基地校”,2006年被確定為“中美教育合作交流校”。這次被省教育廳定為“教育改革試點校”,是對該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厚基礎的肯定,也為該校推進互派留學,進一步實現“三名”目標增添了強大動力。
漢語國際推廣
2006年,該校被國家漢辦確定為“漢語國際推廣中國小基地校”,是我省六所中國小基地校之一。在過去的五年中,該校積極開展外派漢語教師、建立海外孔子課堂、組織漢語夏令營、培訓對外漢語教師等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學校有十幾位老師參加了省級、國家級的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具備了對外漢語教學的能力。2009年,該校劉燕燕老師赴德國多特蒙德GSG中學教授漢語和推廣中華文化,這是全德國最優秀的十五所中學之一;2010年,該校又派出葉文靜、黃丹丹老師赴日本京都兩洋高等學校擔任漢語教師,承擔傳播中華文化的任務,並獲得喜人的成績,她們共同輔導的學生獲“漢語橋”日本關西區第一名併到中國參加總決賽。2010年,我們開始接受外國學生到該校接受漢語培訓和學習,已有美國、土耳其、菲律賓、馬來西亞學生到該校參加漢語學習。2011年,德國、日本等國的學生將到該校參加漢語學習和了解中華文化的系列活動。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天才夏令營”
2010年,該校與世界排名前30位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建立合作關係,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該校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大衛多次到該校考察學生和辦學成績,最後決定吸納該校加入其為吸引中國最優秀人才而特地設計的“天才夏令營”活動。“天才夏令營”的目的是讓優秀的高中生了解人類活動和地球複雜的外界系統之間的變換關係,通過活動把最新的科學技術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解決,並通過這類研究活動全面了解和考察學生,從中發現學生與眾不同的素質和才能,從而找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渴望的人才。

中加合作高中課程班項目該校於2002年在福建省率先引進加拿大ESL課程項目,學生通過三年的高中學習完成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所要求的語言及學科學習的任務,可以順利進入加拿大、美國等英語國家如多倫多大學、西安大略大學等著名大學;通過這個課程項目學生可以在國內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加拿大高中課程並節約語言學習和預科學習的時間和金錢,是目前志向出國留學學生的最好途徑之一。過去的十年,該項目已有幾百名學生順利進入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著名大學。

中美高中“姐妹校”交流活動
2010年該校在美中友好協會的支持下,與美國紐約托特維爾高中、紐約STAR大學先修高中結成“姐妹校”,雙方學校將在學生與教師交流、互訪、教師培訓、電腦機器人等方面展開合作交流。

泉州七中—德國奧博豪森市國際青少年學生夏令營2010年,該校12名師生代表參加了德國奧博豪森市國際青少年學生夏令營,該校師生在德國與來自12個國家400多名青少年學生共同參加了各項活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該校將與德國奧博豪森市輪流舉辦青少年夏令營,2011年德國的學生將到該校參加以漢語學習為中心的夏令營,他們將居住在中國家庭,與中國的同齡學生一起學習、活動、體驗中華文化、了解中國。今後,該校將與德國奧博豪森市開展定期的學生、教師和家長的交流活動。

清華大學海外勵志修學營2006年該校成為清華大學基地校以來,該校與清華大學開展了許多活動,每年組織該校學生訪問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睹名校風采,親身感受美國名校氛圍,在地道的英語環境中提高英語,體驗異國校園生活,結交全世界的朋友,開拓視野,培養學生的全球眼光。

美國高中交換生項目
2010年該校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留學預科學院合作開展高中交換生項目;通過該項目學生可以進入免費的美國公立高中,寄宿在美國家庭進行為期一年的高中學習,為立志到美國讀大學的學生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途徑,為將來進入世界頂尖名校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可以徹底告別啞巴英語、學會獨立學習和研究、提升各種能力、開闊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增強學生的信心。2011年,該校共有5位學生經過考試選拔參與這個項目。
英國牛津歷史、文化夏令營
從2011年開始,該校與英國的高中、大學開展相互訪問、學習活動。該校學生將在暑假到牛津大學參加為期三周的英語學習、了解英國的歷史和文化的夏令營;他們將住在英國當地家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一道在牛津大學學習和交流,感受世界最著名高校的風采,為自己的人生奮鬥吸收豐富的營養和動力。英國學生也將在晚些時候到該校參加漢語學習和體驗中國文化的系列活動。

教學管理

1.班子建設。校領導班子團結高效、開拓進取,富有事業心、進取心,學歷層次高,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水平。他們充分認識到教育對鯉城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和泉州七中作為鯉城教育“視窗”學校的重要位置,不僅高瞻遠矚規劃學校的發展,而且身體力行深入具體實踐,密切聯繫民眾,帶領廣大教職工實現一次又一次的飛越,為鯉城教育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師資建設。優質高效的教育,要靠一流的師資隊伍來實現,因此,學校把師資隊伍的建設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對教師努力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幫助、生活上照顧。首先,加大了對教職員工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福利待遇的投入,主動調整課時津貼,及時辦理新教師及新引進骨幹教師的醫療保險、社會保險等手續,妥善調整、解決他們住房和配偶工作問題。對於新引進的中高級教師,學校未能及時安排住房的,每人每月給予300元的住房補貼。校領導還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前往關心、慰問教師,同他們談心,關注其思想和心理發展狀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使他們能安心教學。其次,以任務為驅動,通過課題研究、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開發、公開教學等各項活動,抓好常規落實、抓好教學研究的有效性、持續性,制度化。開展教師的業務訓練和業務考試制度,加強教學研究和高考研究,全面跟蹤高三的教育教學和質量管理,統一教師認識,做好教、學、練、考各個環節,做好提優補差、質量分析、勵志教育等各方面工作。最後,從教師引進、培訓、配置、編制、晉級、獎懲,包括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業務管理等方面開展工作,全面協調,穩定和發展教師隊伍,如積極鼓勵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定期選派教師外出學習交流,開展校本培訓、以老帶新、發展性教師評價等工作,聘請省內外教育教學專家到校講學,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開展名師工程建設,樹立教師榜樣,以良好的教師群體形象體現學校形象,以名師水平增強名校品牌效應。該校專任教師平均年齡33歲,有19位研究生,並且擁有一大批省、市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教師們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不搞有償家教,“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成為每一位七中教師自覺的行為。“不甘落後、拼搏進取”的團隊精神,使學校形成人人“講敬業,爭一流服務;講愛生,送一片溫馨;講奉獻,創一流業績”的良好教育教學氛圍。近幾年,教師在課件、教具製作、說課、優質課、技能等各項比賽中多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獲獎層次和次數居全省前列。
3.深入開展新課程實驗工作。06年該校被列為省級高中課改樣該校在課程建設、師資培訓、校本教研、校本培訓、課程資源建設方面著力建設,突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這一新課程重點工作,努力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水平,整頓教研風氣、提高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有效性,建設好課程資源網站。在2007年9月份的新課程省級樣該校評估檢查中獲得領導、專家的好評。發揮省樣該校的實驗、示範、輻射作用。接待了多所省內外兄弟學校的來訪考察,各學科專家回訪活動或市、區校際交流組示範課;聯合區屬其他學校開展新課程實驗,取得良好的成效。
4.豐厚的獎教獎學基金。該校的長足發展,極大鼓舞了廣大海內外校友,他們紛紛慷慨解囊,鼎力支持母校。香港太平紳士李群華、南益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樹哲、菲華公會常務理事長戴國興、金鹿集團董事長張華安、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金山石材董事長梁志鵬等海內外校友紛紛回響,共設立12個獎教獎學助學基金會,為母校的再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75周年校慶之際,該校發動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屆人士成立“泉州七中助學獎學基金”,對品學兼優者予以免費入學並提供一定的生活費補助,以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從七中校園做起”,“不讓任何一位七中學子因貧困而輟學”。

發展歷程

  • 1931年5月創建泉州七中,原名私立晦鳴中學,取《詩經》“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
  • 1948年增設高中部。
  • 1956年改私立為公辦。
  • 1985年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省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 1987年省教委讚譽“一般中學不一般”。
  • 1990年12月經省教委驗收為全省第一所三級達標中學,躋身省重點中學行列。
  • 1993年5月晉升為二級達標中學。
  • 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確認為一級達標中學。
  • 2003年9月被授予“示範性普通高中”稱號。
  • 2006年7月曾春明同學榮獲省高考文科狀元。
  • 2007年成為清華大學全國六所基地校之一(福建唯一),同年,成為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基地校。
  • 2008年4月七中工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模範職工之家”稱號。
  • 2008年獲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一等獎27人,並列全省第一!。
  • 2009年6月高考取得優異成績,謝萍同學以總分664分獲得泉州市文科原始分狀元!洪燕輝同學以699分獲得泉州市理科投檔分(全國中學生信息學奧賽福建賽區一等獎加20分)狀元!莊婉同學以150分滿分獲得省文科數學單科第一名!
  • 2009年8月該校1984年至今連續十屆榮膺省級文明學校稱號
  • 2010年7月高考取得優異成績,黃燦雲同學以總分686分奪得2010年福建省高考理科原始分狀元。康劍琦同學以633分奪得泉州市區文科原始分狀元。
  • 2010年10月泉州七中金山校區舉行掛牌儀式,停辦10年的國中部正式復辦,學校發展邁入新階段。
  • 2010年獲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一等獎28人,獲獎總數居全省第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