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侯氏

侯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也是一個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漢字的創始者倉頡(jié)的後代,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姓氏所改,鮮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在494年遷都洛陽後,將他改為侯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侯氏
  • 性質:古老的姓氏
  • 起源者倉頡
  • 創建人:北魏孝文帝
泉州侯氏,由來,侯姓起源,漢族侯氏,滿族侯氏,結論,參考,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乘譜牒,誥封修家譜,歷史名人,侯氏掌故,侯姓典故,通用對聯,侯姓典故趣事,

泉州侯氏

1系出史皇氏,倉帝史皇姬名岡,字頡,後為侯氏
2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後代,相傳夏後氏的後裔有的被封於侯,子孫以地為氏,稱為侯氏。
3直接傳自黃帝至軒轅氏姬姓的後代。我國歷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晉國,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國。而侯氏正是出自晉國的公族。春秋時期晉國的公族晉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晉武公所殺,他們的子孫便遷居他國,而且以祖先的爵位為姓,是為侯姓。
4 來自叔段。春秋時,鄭國的叔段因要謀反的動機被哥哥莊公發覺而討伐他,他逃到共這個地方,被稱做共叔段,他死後,鄭莊公賜其子孫共仲為侯氏。
5 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將複姓改為侯姓。北魏代北鮮卑族複姓古口引氏、侯奴氏、古引氏等姓氏改姓為侯氏;北魏有侯植,先賜姓侯伏,繼而姓賀屯,最後改姓侯;隨魏文帝南遷洛陽的少數民族中,有侯莫陳氏改為單姓侯氏。
6滿族一支改姓而來。

由來

根據考證,侯氏發源於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後裔所傳的晉國。歷來有關的古籍都紀載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晉候緡之後適他國,以侯為氏,鄭有侯宜多,侯多羽,魯有侯叔下,侯妃,齊有侯朝,魏有侯嬴”;《唐書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從以上的文獻,可以對侯氏的來龍去脈,獲得兩點認識。第一,他們是甫一出現便遍布於北方各地的,而且這個家族的人材輩出,早在先秦時期就已聲譽卓著;第二,他們是直接傳自黃帝軒轅氏的姬姓後裔,因為3000年前始建的晉國,是傳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於晉國的公族,當然也是名正言順最為光彩的黃帝子孫了。
正統黃帝子孫?
不過,過去的眾多姓氏學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歷史,推溯得更為久遠。像《姓氏考略》一書就指出:“一雲,出自姒姓,夏後氏之裔封於侯,子孫以為氏。”
姒姓,是古時候的幾個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龐大家族。根據史載,夏禹是上古顓頊帝高陽氏之孫,顓頊又是黃帝的孫子,則侯氏不管是出於夏代,或始見於周代,其為正統的黃帝子孫,卻是毫無疑問的。如照系出史皇氏,倉帝史皇姬名岡,字頡,後為侯氏的說法。那侯姓的來源真是非常久遠了。
發源於山西的侯氏,雖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漢天下一統之後,卻在現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帶,繁衍得最為旺盛,也表現得最為優異。因此,長久以來的侯姓人家都世代沿襲著“上谷”的堂號,因為現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漢朝時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呢。
有漢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現,的確是可圈可點的。楚、漢相爭時的侯公,漢成帝時的侯芮,王莽篡漢時的侯剛,以及東漢初年的侯霸,可以說無一不是歷史上響噹噹的名字。
魏、晉以迄於南北朝這段時期,對於侯氏家族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方面,他們有許多新的生力軍加入,使整個家族自此龐大不少;另一方面,他們出了好幾位在當時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氣越來越是響亮。
侯氏家族的龐大,詳見於《路史》所記載的是“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並改為侯氏”。換言之,當時加入侯氏家族的生力軍,至少也有四支。另外,依照《通志氏族》中,也有一支世居庫斛真水的部落,於隨魏南遷之後改姓了三個字的複姓“侯莫陳氏”。這三個字的複姓,現在根本已經看不到了。所以有很多學者判斷,這是由於他們的後裔日漸被漢族同化之後,把自己的姓氏省略為單姓的侯氏的緣故。
由此看來,南北朝時加入侯氏家族陣容的外來血統,又不僅僅只有《路史》上所列舉的四支了。侯氏,真可以說是一個集英聚銳的龐大家族。
侯姓雖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現在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秦、漢之際,中原一帶戰爭頻仍,侯姓部分人外遷到現在的河北、甘肅的一些地方。侯姓還分布在現陝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時期,現在的湖南、湖北、江蘇、江西、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姓的聚點。從清初開始,福建、廣東侯姓陸續有人遷到台灣,此後,有的人又移居海外。侯姓分布較廣,據最新統計顯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國總人口的0.29,近四百萬人口,尤以湖南、安徽、河南、遼寧、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約占全國漢族侯姓人口48。瑤、彝、苗、畲、滿、土家、蒙古等民族都有侯姓。

侯姓起源

根據考證,侯氏發源於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後裔所傳的晉國。歷來有關的古籍都紀載得清清楚楚。 譬如,《姓纂》指出:“晉候緡之後適他國,以侯為氏,鄭有侯宜多,侯多羽,魯有侯叔下,侯妃,齊有侯朝,魏有侯嬴”;《唐書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從以上的文獻,可以對侯氏的來龍去脈,獲得兩點認識。第一,他們是甫一出現便遍布於北方各地的,而且這個家族的人材輩出,早在先秦時期就已聲譽卓著;第二,他們是直接傳自黃帝軒轅氏的姬姓後裔,因為3000年前始建的晉國,是傳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於晉國的公族,當然也是名正言順最為光彩的正統黃帝子孫了。 不過,過去的眾多姓氏學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歷史,推溯得更為久遠。像《姓氏考略》一書就指出:“一雲,出自姒姓,夏後氏之裔封於侯,子孫以為氏。”
姒姓,是古時候的幾個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龐大家族。根據史載,夏禹是上古顓頊帝高陽氏之孫,顓頊又是黃帝的孫子,則侯氏不管是出於夏代,或始見於周代,其為正統的黃帝子孫,卻是毫無疑問的。如照系出史皇氏,倉帝史皇姬名岡,字頡,後為侯氏的說法。那侯姓的來源真是非常久遠了。
發源於山西的侯氏,雖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漢天下一統之後,卻在現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帶,繁衍得最為旺盛,也表現得最為優異。因此,長久以來的侯姓人家都世代沿襲著“上谷”的堂號,因為現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漢朝時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呢。
有漢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現,的確是可圈可點的。楚、漢相爭時的侯公,漢成帝時的侯芮,王莽篡漢時的侯剛,以及東漢初年的侯霸,可以說無一不是歷史上響噹噹的名字。
魏、晉以迄於南北朝這段時期,對於侯氏家族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一方面,他們有許多新的生力軍加入,使整個家族自此龐大不少;另一方面,他們出了好幾位在當時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氣越來越是響亮。
侯氏是中國北部最主要的姓氏,它最初發源於中國河北省.後來由於來自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滿族"的融合.使中國侯姓具有漢族侯姓成員和滿族侯姓成員.而從五胡亂華以來,侯氏就開始陸續往中國南部移居.不過直到現在,中國北部的侯氏仍然比中國南部的人數多.(註解:在今天,北京仍然有一個地名命名為"侯家莊")

漢族侯氏

侯姓的得姓始祖晉侯緡,跟齊桓公是差不多同一時代的人,曾經主政晉國二十八年﹔可是,後來卻被曲沃武公所滅,他的子孫隨即紛紛逃到別的地方避禍。也就在這個時候,有一部份子孫開始以侯為氏,而誕生了這個古老的姓氏。 以侯為氏的晉國後裔,雖然流落他方,但是他們的蹤跡,應該不會離開故國太遠,經過了一段時期,他們很可能就在上谷地區繁榮茁壯,因此,便順理成章地以「上谷」二字為他們的家族共同標幟了。
侯氏的早就繁榮於上各地區,戰國末期魏國著名隱士侯嬴的事跡,便是最具體的證明﹔因為,當時的上谷,就在魏國的範疇內。

滿族侯氏

滿族採用侯氏為姓氏開始於西漢漢武帝時代,茲依據史書對滿族來源、遷徒及演變加以考證,知滿族來源有二:一為東胡系,一為肅慎系,現分述如下:
東胡係為滿族侯氏的主要成員.
「東胡」系東邊胡人之意,系對東北諸族之通稱,史記謂:「東胡,烏桓之先,後為鮮卑,在匈奴之東,故名東胡」,其居地在今之河北、遼寧一帶,另有一族稱為「山戎」。茲對烏桓、鮮卑再稍加說明。漢初,東胡為匈奴所破,餘眾保有烏桓山,故稱烏桓、居今日河北北部之地。當漢武帝擊破匈奴後,徙烏桓於上谷(今河北省中部)等地,而因為上谷乃漢族侯氏並且當時的滿族沒有姓氏.因此有些滿族採用"侯姓"為其姓氏(此種做法和五胡亂華的匈奴人劉聰採用"漢姓劉"來表示自己的姓氏一樣)

結論

史實斑斑,天下侯姓中國人的根源所在,的確就在現今河北省中、西部的上谷地區。
「 上谷」侯氏,早期是活動於我國北方,不過,他們很可能在五胡亂華時,便已經跟著人群發展到了南方的福建地區,不過以當時的比例來看,我國北方的侯姓仍然多於南方.
唐文宗的大和年間,有一位閩縣人侯固,在進士及第後當到坊靈武節度使同平章事的高官,可見當時福建不但已經有了侯氏的某業,而且名氣還不小。
福建的「上各」侯民,大多是從河南地區拆遷過去的,這一點,有一項鹹豐年間「侯氏九甲四房分派古池內後坑族譜序」 的記載可以

參考

「我始祖宗貴公,自河南光州固始來閩,駐廨於泉州城街萬厚鋪,後卜居南安縣十八都,地以姓名,因名侯安鄉。嗣是子孫的繁,開九甲一族焉。數傳而支分派別……四世三房復分一支於舊館驛,即宗貴公舊公館也。然考閩志所載,家乘所記其為光州固始者,皆宗貴公後無疑也。……迨乙鄒之初秋,余適渡台談及修譜一事,乃有下雙溪莊鋪美子孫國富、國謹、國統、文守、文勒等,有心顯祖欲捐資重修對面祖宇。」
台灣的「上谷」侯氏,便絕大多數是那位侯宗貴的裔孫。根據他們族譜的記載,侯宗貴共有九個兒子,其中的五個,後來返回河南原籍,另外的四位,即長子侯華資,次子侯華岳,三子侯華美,四子侯華和,則跟看他在南安十八都的侯安鄉定居下來。其後,這四房的子孫,都有渡海移居到台灣的,目前,嘉義的下雙溪,以及二重港、三寮灣、潭底、土庫圳、頭厝等地聚族而居的侯氏,便全是他們的苗裔。 來自南安的「九甲」侯氏,迄今仍襲用著他們從「唐山」老家帶過來的宗行昭穆,所以很容易辨認。其昭穆為:
名行:
昭(二世)伯久武,爾君延志,成信禮光,振耀奕世,數達萬邦,丕乃高第,字行:肇(六世)仰懋玉,啟士錫國,文章有意,可以立名,大業維新。
此外,分支自九甲的另外兩派侯氏,則以下列不同的昭穆示別:
楊厝正矩公派:振(十七世)起家聲,祖基恢宏。
深安海派:天昌國仕啟,子孫賢繼志,奕世起簪纓。
據說,侯宗貴的苗裔,散布極廣,除了泉州、安溪等地外,河南、廣東、溫州、福清、永福、建寧等地都有,因此侯氏目前雖然在台灣的眾多姓氏中列第五十八,但是他們同枝同葉的兄弟,實際上處處皆是,在聲勢上絕不孤單。

遷徙分布

關於侯氏的遷徙分布情況,史料不是特別的多,今天來考察有一定的難度。大體上,侯姓發源於我國山西境內,秦漢之際已遍布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寧夏等省。其中以河北的發展得最為旺盛。漢末,有侯氏後裔侯恕為北地太守,舉架遷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陝西境內。魏晉南北朝時期,又有許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河南形成一個望族。西晉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樣因為戰亂遷到南方,遍及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唐代的時候,侯氏開始移居福建、廣東等地。宋代以後,侯氏已遍及全國各地了。

郡望堂號

郡望

1 .上谷郡:戰國燕時開始置郡,秦朝的時候治所在懷來東南。相當於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帶。
2 .丹徒縣:秦置丹徒縣,既今江蘇省丹徒縣。此支為上谷郡分支,其開山始祖為東漢大司徒侯霸的後代。
3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陽。此支侯氏為北魏時鮮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後裔形成。

堂號

1. 卻幣堂和救趙堂:這兩個堂號有一個同一的來源,戰國的時候,秦國要攻打趙國,趙國於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沒有兵符,不能指揮軍隊,於是拿著金幣就找到侯贏,侯贏是一位71歲的隱士,職位是魏國大梁看門人 ,家裡很窮卻堅決不要信陵君的金幣,他給信陵君出了一計,讓如姬偷來了兵符。侯贏又介紹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參與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晉國的兵馬,打敗了秦國,救了趙國。

家乘譜牒

山東:山東濟寧、棗莊侯氏譜不分卷
天津:侯氏譜不分卷
河北:南皮侯氏族譜不分卷
江蘇:侯氏宗譜三十一卷首一卷、無錫錫山東里侯氏宗譜十二卷、無錫錫山東里侯氏八修宗譜二十卷
浙江:侯氏支譜不分卷、臨海夏館侯氏宗譜卷、臨海夏館侯氏宗、臨海縣邵東鄉山下坦村朱家巒臨海夏館侯氏宗譜十二卷
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譜不分卷、
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譜不分卷、湘鄉湘西侯氏三修譜卷、衡山若驛侯氏三修譜十六卷
廣東: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番禺金錢村侯氏族譜不分卷、南海亨田鄉侯氏族譜不分卷
四川:簡陽侯氏族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高縣上啟侯氏話譜一卷
雲南:洱源鄧川侯氏族不分卷
香港:新界丙岡侯氏族譜不分卷
北京:侯氏家乘
您見過200多年前由皇帝下旨編寫的家譜嗎?您想知道歷經滄桑的家譜記錄了哪些大事嗎?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析木鎮析木村村民侯維雲家保存的侯氏家譜,會將這些問號一一拉直。

誥封修家譜

據遼寧省海城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本家譜是乾隆九年皇帝下聖旨給侯家編寫的,距今已有261年的歷史。家譜約有百餘頁,有三分之一已被記錄上了文字。乾隆九年編寫時,收入了侯氏家族七世的族譜。同治三年,家譜進行了第一次續修。去年,侯氏家族自發成立的“續修宗譜組委會”,又對其進行了第二次續修。如今,家譜中的侯氏家族已記錄到了第15世,即侯維雲已去世的哥哥侯朋雲。
皇帝為何垂青侯家
皇帝為何要下旨為侯家編家譜呢?海城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解釋說,根據家譜中“聖諭”的記載,當年乾隆皇帝下旨是為侯三奇編寫家譜的。侯三奇是其始祖侯安的第七代後人,當時為“恩蔭奉政大夫”。侯氏家族之所以享受皇恩,除了侯家精忠報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貢獻———為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的皇宮燒制琉璃瓦。
二百多年前,析木缸窯嶺村的皇瓦窯專門燒制皇宮專用的琉璃瓦,後被皇帝賜封為官窯。至今,村民中仍流傳著侯三奇的曾祖父侯振舉躍馬揚鞭“千里送琉璃”的故事。海城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侯振舉是皇瓦窯的首創者。他本是山西人,明末遷至東北,世居海城析木。後來,努爾哈赤遷都到現在的遼陽市,建造東京城,需要“龍磚彩瓦”。正在析木燒窯的侯振舉特意趕到遼陽,獻上了3500個綠釉碗盤,得到了努爾哈赤的賞識,隨後被賜封為五品官,在析木專門管理燒制琉璃瓦,以備建築、修理宮殿陵寢之用。由此,侯振舉的民窯便更名為皇瓦窯,成了御用官窯。隨後,瀋陽故宮的宮殿建築群所用的琉璃磚瓦等建築材料也均由此燒制。除故宮外,福陵(瀋陽的東陵)、昭陵(瀋陽的北陵)和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永陵所用的琉璃瓦等材料也均由皇瓦窯提供。皇瓦窯自侯振舉一代,經歷了291年。侯氏也因獻瓷器、修宮殿有功而12代世襲五品官,管理皇瓦窯。侯維雲說,他所在的侯氏家族是侯振舉的直系後裔,傳到他這兒已經是侯家第15代了。可惜的是侯家燒制琉璃瓦的獨特秘方如今已失傳。
家譜讓瀋陽故宮“長”了一歲
侯氏家譜中除了介紹一世祖侯安及其後輩為朝廷社稷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精忠報國的卓越功勳外,最重要的在於,其上面的文字記錄讓瀋陽故宮的年齡“長”了一歲。
據海城市博物館劉館長介紹,目前史料上記載的瀋陽故宮始建年代為1625年。原瀋陽故宮博物院的支院長卻覺得這一時間有待考證。據史料記載,先有遼陽東京城,後有瀋陽故宮。但支院長在研究中發現,一些文獻中記錄的東京城建造年代有天命六年(1621年)和天命七年(1622年)兩種說法,這關係到瀋陽故宮的始建年代。為了解開這個迷團,他查閱了大量明史和朝鮮李朝實錄,他發現問題出在很多學者把努爾哈赤突然決定棄遼陽新城而遷都瀋陽老城的時間,定為瀋陽盛京皇宮的始建年代。他在《盛京皇宮》一書中便看到這樣的記載:“1625年3月,金遷都瀋陽,並且開始修築瀋陽故宮。”
一次偶然的機會,支院長得知當年負責興建遼陽東京城和瀋陽故宮的“雲騎尉”侯振舉後人的下落,於是找到侯維雲懇請他提供《侯氏宗譜》以便查閱。支院長在宗譜中查到了這樣的記載:“太祖高皇帝……後於天命九年間遷至瀋陽,復創作宮殿,龍樓鳳闕,以及三陵各工等用……”這為他的推斷提供了依據,於是他提出了瀋陽故宮的始建年代為天命九年(1624年)比現在記載的時間提前一年的觀點。侯氏宗譜一經發現,便吸引了眾多家譜研究者的關注。鞍山市譜牒文化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侯鵬霄,研究譜牒文化已有幾十年。他說,家譜亦稱宗譜,與國史、方誌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從侯氏家譜中可以看出侯氏家族是名門望族。譜書中記載了侯氏家族演變發展的歷史和龐大的支脈世系,還記錄了清皇帝聖諭、誥命等許多歷史文獻,不僅是一部極為珍貴的家族史,而且具有極高的文史價值。

歷史名人

1.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學家,曾與方以智、陳貞存慧、冒襄齊名,稱為明末“四公子”。入清後入河南應試,中副榜。共詩,古文,字學韓愈、歐陽修。清孔善任的名劇《桃花扇》即以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戀愛故事為題材。
2. 侯芝:江蘇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學家,侯學詩之女。她寫的許多詞流傳於世,其中以《再生緣》最為著名。
3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4. 侯謹:東漢敦煌人,少時家貧,為別人當傭人,但他非常好學,在夜間還點燃柴火在讀書。朝廷屢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辭。後徙居山中,專心論著。曾作《矯世論 》,諷刺當時的醜惡現象。又寫了《皇德論》記敘當朝史事。河西人敬稱他為“侯君”。
5 .侯叔獻:撫州宣黃人,北宋時任水監丞。多次治理黃河水有功。
6 .侯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時任兵部侍郎等職,萬曆進士,後來朝廷中發生政變,下獄。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對於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員,只用了他一個人。
7,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單獨立傳者五十七人。
戰國魏時有著名隱士侯蠃,七十歲時為大梁(今河南開封夷門)的守門小吏,後被信陵君迎為上客,曾替信陵君設計,設法竊得兵符,勝秦救趙,為時人推重。
東漢初有河南密縣人侯霸,熟知舊制,官至大司徒,封關內侯。
北魏有大將侯景,先屬北魏,繼歸高歡,又降梁,受封為河南王。後舉兵叛變,攻破建康(今南京),於551年廢梁帝自立,國號漢,次年被梁將陳霸先等所破,侯景被部下殺死,史稱侯景之亂。
侯弘實唐代人,少年時曾夢見自己變為彩虹,飲水於河。有一僧人給他相面說:"此霓龍也。"成人後,官至節度使。
侯芭西漢巨鹿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揚雄的弟子,學習《太玄》、《法言》。這兩書是揚雄仿造《易經》和《論語》而作。
侯道華唐代芮城人,好讀子書與經史,手不釋卷。曾在道院中靜養。相傳一天,從市中喝醉歸來,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說:"不要妨礙我飛到高處去。"七天后,松樹上有雲鶴出現,並傳出笙歌,侯道華飛坐在松頂,揮手成仙而去。
候繼圖三國時蜀漢人,曾遊覽大慈寺,拾到桐葉一片,上面寫有詩七聯,便藏了起來,後來娶任氏女為妻,方知詩乃出自此婦之手。
隋代有侯白,性滑稽,愛說諷刺詼諧的話,後世因稱詼諧的演員為侯白。
唐代有大將侯君集,太宗時曾任宰相。明代有歷任御史、兵部侍郎等職的侯恂。
明代有名望僅次於鄭和的當朝宦官侯顯,曾兩次代明廷入藏訪問,並參加鄭和的第二、第三次航行。
清代有文學家侯方域,曾與方以智、陳貞慧、冒襄合稱為“明末四公子”。清孔尚任的名劇《.桃花扇》即以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戀愛故事為題材。
現代有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歷史學家、哲學家侯外廬。
著名相聲藝術家侯寶林。

侯氏掌故

侯姓典故

蜺龍節度[1];松鶴仙郎[2]。
☆注釋:[1]唐代節度使侯弘實的事典。[2]唐代道士道華的事典。侯道華,芮城人。初在道淨院任供給使。好子史,手不釋卷。一日入市醉歸。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礙我上升處也。”後七日,松上有雲鶴笙歌。道華飛坐松頂,揮手謝去。
功臣著美凌煙閣[3];學士流芳含象亭[4]。
☆注釋:[3]唐代吏部尚書侯君集,三水人。從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煙閣。[4]唐代學士侯行果的事典。
方域雅號公子[5];侯景自稱帝王[6]。
☆注釋:[5]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學朝宗,與方以智、冒襄、陳貞慧合稱“四公子”。[6]南朝梁大將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漢朝稱帝王,不久被殺。
花發三陽盛;香飄五柞深[7]。
☆注釋:[7]唐代詩人侯列《花發上林》詩中聯句。
瓊閣出高艷;玉輦駐濃陰[8]。
☆注釋:[8]同注[7]。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進士。
直諒喜來三徑友;縱橫富有百城書[9]。
☆注釋:[9]清代成賢親王師傅侯蔭橋自題聯。
月照琴棋桐院坐;舫名書畫米家來[10]。
☆注釋:侯禪甫題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公生明,偏生暗;智樂水,仁樂山[11]。
☆注釋:[11]郭沫若[1948年書贈史學家侯外廬聯。

通用對聯

〖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蜺龍節度;
松鶴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節度使侯弘實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道士道華的事典。侯道華,芮城人。初在道淨院任供給使。好子史,手不釋卷。一日入市醉歸。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礙我上升處也。”後七日,松上有雲鶴笙歌。道華飛坐松頂,揮手謝去。
竊符救趙;
奏制封侯。
——李文鄭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戰國時魏國隱士侯嬴,七十歲時任大梁夷門守門小吏,被信陵君迎為上客。後來,秦軍圍攻趙國,魏國派將軍晉鄙率兵救趙,屯兵不敢前進。他為信陵君獻計,設法通過魏王寵妃如姬竊得兵符,又推薦勇士朱亥擊殺晉鄙,奪取兵權,擊退秦軍,救了趙國。下聯典指東漢初河南省密縣人侯霸,字君房,曾跟從九江太守房風學《轂梁春秋》。新莽時,官淮平大尹(太守),在任誅殺豪強,抑止權貴,為民眾信服,更始政權征他為官時,淮平百姓扶老攜幼挽留他,甚至當路而臥。劉秀建東漢,他被任為尚書令(宰相),因熟知舊制,便選擇前代法令制度中可行的逐條奏上,多得以實施。後官大司徒,封關內侯。
蜺龍節度;
松鶴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唐代人侯弘實,少年時曾夢見自己變成虹在河中飲水。有僧人為他相面說:“這是蜺(Ní音泥)龍啊!”後官節度使。下聯典指唐代芮城人侯道華,在河中永樂道淨院打雜,好讀子、史,手不釋卷。人們問他看這書有何用,他回答:“天下沒有愚昧的仙人哪!”人們聽了都大笑。一天,他從集市上酒醉歸來,把院前的松枝都一一砍去,說:“不要妨礙我上升!”相傳七天后,松樹上出現雲鶴笙歌,他飛到松樹頂上坐下,揮手辭別大家仙去。
蜺龍節度;
巨鹿經生。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侯弘實事典。下聯典指西漢·侯芭事典。
上谷門第;
巧智家聲。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北魏·侯文和,滑稽多智,以巧聞世。
兩百華誕;
祖德流芳。
——佚名撰廣東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大門聯
-----------------------------------------------------------------
〖侯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迎賓名流遠;
治道功澤長。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侯氏宗祠通用堂聯。
花發三陽盛;
香飄五柞深。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侯列《花發上林》詩句聯。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進士。
瓊閣出高艷;
玉輦駐濃陰。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
〖侯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方域雅號公子;
侯景自稱帝王。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學朝宗,與方以智、冒襄、陳貞慧合稱“四公子”。下聯典指南朝梁大將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漢朝稱帝王,不久被殺。
公生明,偏生暗;
智樂水,仁樂山。
——郭沫若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郭沫若1948年書贈史學家侯外廬聯。
-----------------------------------------------------------------
〖侯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功臣著美凌煙閣;
學士流芳含象亭。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吏部尚書侯君集,三水人。從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煙閣。下聯典指唐代學士侯行果的事典。
以姬易侯垂思遠;
由周及清世澤長。
——佚名撰山西省翼城縣西閻鎮十字河村侯氏家廟聯
此聯典指侯氏原姓姬,是唐叔虞的後代。後“曲沃武公伐滅之,子孫易姓為侯,一奔他國,一匿曹公山中。”十字河村侯氏家廟的這副對聯,概述了侯氏的歷史源流。
直諒喜來三徑友;
縱橫富有百城書。
——清·侯蔭橋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成賢親王師傅侯蔭橋自題聯。
月照琴棋桐院坐;
舫名書畫米家來。
——清·侯禪甫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成賢親王師傅侯禪甫題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勤儉創業家聲振;
慎獨榮身四海行。
——佚名撰廣東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門聯
此聯以鶴頂格鑲嵌“勤慎”堂名。
紅杏坊里慎齋起;
勤慎堂中詩禮傳。
——佚名撰廣東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門聯
-----------------------------------------------------------------
〖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勤與儉乃治家上策;
慎而言為訓子良規。
——佚名撰廣東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堂柱竹刻]聯
此聯以鶴頂格鑲嵌“勤慎”堂名。
諸先輩艱辛創基業;
眾裔孫奮力振家邦。
——佚名撰廣東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開基祖成鋼公牌位聯
桐葉題詩,緣諧名士;
桃花薄命,血濺香君。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蜀漢人侯繼圖,遊覽大慈寺時,拾到一片桐葉,上面題有詩句,於是藏了起來。後來娶了任家女兒為妻,才知道桐葉上的詩是她所寫。下聯說明末清初文學家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隨父親侯恂(官至戶部尚書)住在京城,與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興人陳貞慧齊名,稱“四公子”。人清後應河南鄉試,中副榜。能詩文,效法韓愈、歐陽修,才氣橫溢,著有《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他曾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愛,巡撫田仰仗勢要李香君接待,香君堅決拒絕,至死不從,血濺扇面,當時任右僉都御史的楊文驄借血跡畫成桃花。清代戲曲作家孔尚任根據這段故事寫成傳奇劇本《桃花扇》。
五洲侯氏裔孫歸寧,喜慶華誕;
八方眾姓賓朋聚會,共祝繁榮。
——佚名撰廣東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香案聯

侯姓典故趣事

〖遇見尊賢〗
侯白經常與尚書令楊素在一起談天說地,戲弄玩耍,盡歡極樂,往往從早晨一直談到晚上才能回家。
一天晚上,侯白剛走出尚書省大門,恰逢楊素之子楊玄感。玄感一把拉住侯白的手,央求道:“侯秀才請跟我來,到府中給我講幾個有趣的故事。”侯白被留無奈,想走出也走不成,便給楊玄感編造了一個故事:
“有一隻猛虎,到山野去覓食,忽然發現一個刺蝟仰臥在地上。它以為是一個肉團,便伸口去銜,冷不防被刺蝟捲住了鼻子,嚇得掉頭就跑。緊跑慢跑,來到山中。一路奔跑跳踉,早已累得睏乏無比,不覺昏昏欲睡。刺蝟見老虎睡著了,這才放開了它的鼻子。老虎頓覺輕鬆,便歡天喜地地蹦了起來。走到一棵大橡樹下,低頭看到橡斗,嚇得側著身子對橡斗說:‘早晨遇見賢尊,願郎君且避道。’”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