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

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隸屬孫吳縣管轄。位於縣境東北部,黑龍江右岸,東南與遜克縣接壤,西北與四季鎮毗連,東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鄉政府駐地距縣城5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孫吳縣
  • 地理位置:縣境東北部,黑龍江右岸,東南與遜克縣接壤
  • 車牌代碼:黑N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

鄉鎮簡介

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座落在黑龍江南岸,小興安嶺北麓,是孫吳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邊境鄉,於1988年12月被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的。鄉轄8個行政村1個自然屯、一個國營林場及附近紅色邊疆農場第四管理區的5個農場連隊。總面積576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含農場3000人),農業人口7980人,2830戶。有11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138人,占總人口的39%。地貌特徵大體為“七山一水一草一分田”,屬第四積溫帶,無霜期在115--120天左右,年積溫2200--2400℃,年降水量650㎜左右,土壤屬暗棕壤,耕地屬黑龍江沖積平原。適於玉米、水稻、大豆、西瓜、白瓜籽、北藥等作物生長。全鄉有耕地14.5萬畝。鄉域內分布著二道河等7條河流,天然水面9萬畝,宜魚水面0.4萬畝;森林面積51.7萬畝;草原面積7.2萬畝;
礦產資源,初步勘探在四季屯、大樺樹林子一帶地下有豐富的煤炭和石油資源。旅遊資源有金代遺蹟、二戰遺址、火山舊貌、界江風光、少數民族風情等。日軍侵華遺址勝山要塞地處孫吳縣沿江滿達鄉。展覽館和地下工事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精神文明上,我鄉8個行政村中有省級文明村標兵1個(四季屯村),省級文明村2個(大樺樹林子、村哈達彥村),市級文明村5個(小樺林子村、西霍爾莫津村、東光村、東霍爾莫津村、勝利屯村)。
轄區內駐有縣直單位:郵電支局、信用聯社、派出所、沿江供電所(電管站)、沿江林場、沿江林業站、駐軍81687部隊75分隊沿江邊防五連、紅色邊疆農場第四管理區場部及五個農場連隊。有移動、聯通、小靈通收費門市。

歷史沿革

沿江鄉境內的東、西霍爾莫津屯開發較早。清初,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一批何姓八旗人自寧古塔移居黑龍江屯田,形成霍爾莫津屯,被編為鑲紅旗,屬黑龍江副都統管轄。1858年(清鹹豐八年),黑龍江將軍在霍爾莫津屯設卡倫。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被沙俄侵占,大肆燒殺,屯民逃散。清政府收復後,屯民陸續返回。中華民國成立後,屬璦琿縣第八區管轄,1925年劃為第四區。1929年劃歸奇克縣管轄。東北淪陷後,1940年劃歸孫吳縣管轄,隸屬曾家窩堡保。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5月,建立西霍爾莫津行政村。1948年5月,設定第三區。1954年11月,撤區,建立霍爾莫津村、樺樹林子村、哈達彥村。1956年3月,設定沿江鄉。1958年9月,成立一縣一社的孫吳縣人民公社,為沿江作業區。1959年4月,改為縣聯社後,成立沿江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沿江鄉。1988年12月,改為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1992年10月,將北部地區劃出,設定四季鎮。
沿江鄉全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靠小興安嶺多丘陵、漫崗,北沿黑龍江為沖積平原。全鄉總面積2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萬畝,是全縣主要產糧區之一。全鄉共轄東屯、東光、勝利屯、西屯、哈達彥、衛疆等6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6248人,除滿族、達斡爾族和漢族外,少數民族主要是朝鮮族。鄉政府駐地西霍爾莫津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