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之道

治生之道

治生之道選自《恆齋文集》,作者是李文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勤訓》
  • 作品出處:《恆齋文集》
  • 文學體裁:散文 文言文
  • 作者李文炤
出處,原文,註解,翻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習題,原文,譯文,

出處

《勤訓》qínxùn
選自《恆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無如人之常情,惡勞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歲。以之為農,則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為工,則不能計日而效工;以之為商,則不能乘時而趨利;以之為士,則不能篤志而力行,徒然食息與天地之間,是一蠧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故戶樞不蠧,流水不腐,誠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於力,何獨不然?勞則思,逸則淫,物之情也。
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聖賢不若彼者乎?

註解

1.治生之道:謀生的正確方法。 道,這裡指正確的方法。
2.莫:沒有哪一種東西。
3.尚:看重。
4.故:所以,因此5.乎:介詞,相當於“於”,表示比較的意思。
5.邵子:邵雍,宋代學者。
6.計:關鍵。
7.歲:年。
8.近:淺近。
9.而:轉折連詞,然而。
10.旨:意義,用意。
11.食:接受,享用。
12.效:顯示。
13.徒然:白白的,徒勞的。
14.新:更新。
15.敝:壞,破舊。
16.大禹:夏代開國的君主。
17.之:表示代詞,意思是“這樣的”。
治生之道
18.聖:指智慧,才能,道德修養幾方面都無與倫比。
19.且:尚且。
20.寸陰:日影移動一寸,比喻極短的時間。陰,日影。
21.陶侃:晉朝人。曾說:“大禹惜寸陰,吾人當惜分陰。”
22.況:何況。
23.彼者:那些人。
24.惜:珍惜。
25.無如:無奈。
26.甘食兪衣:美好的食物,漂亮的衣服俞 美麗的。
27.玩日愒(kài)歲:消磨時光,荒廢時日 愒,荒廢。
28.深耕:精耕細作
29.易耨:修治農具 易:修治 耨:除草工具
30.篤志:志向專一 篤:專注
31.戶樞:門軸
32.蠹:腐蝕

翻譯

謀生的道理,沒有比勤勞更重要的了。所以北宋的邵雍先生曾說過: “一天行程的籌劃,重點在於早晨(籌劃一天的行程,當從早晨開始); 一年工作的籌劃,重點在於春天(籌劃一年的工作,當從春天算起); 一生事業的規劃,重點在於勤勞的態度(規劃一生的事業,則決定於勤勞的態度)。”這話說得淺近,但是它的道理卻很深遠啊。
無可奈何的是一般人的習性,通常都是厭惡勞苦而喜愛安逸;在食物方面,貪圖美味;在衣著方面,講究華麗;怠惰偷安,浪費光陰。如果用這種態度去當農民,就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盡;如果用這種態度去當工人,就不能計算日期來求工作的成效;如果用這種態度去當商人,就不能把握時機而追求利潤;用這種態度來讀書,就不能堅定志向,努力實踐。像這樣白活在世上,一點用處也沒有,只能算是一隻蛀蟲罷了。
天地間變化的道理(或說:大自然化育萬物的道理),每天更新就不會敗壞。所以,時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蛀蝕,流動的水不會腐臭,實在是上天不要萬物時常安逸啊!人的心思和體力,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勞動就會用心去思考,安逸享樂就會放蕩、昏亂,這也是人之常情啊!
大禹那樣的聖人,尚且愛惜一寸的光陰;像陶侃那樣的賢人,尚且愛惜一分的光陰;又何況賢能與聖明都不及他們的人呢?
導讀:本文深刻而全面的闡述了“治生之道,莫乎尚勤”的道理,指出人生第一要勤奮,所謂“一生之計在於勤”。好逸惡勞則終生一事無成;而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不懈的勤奮努力,可使人的精神面貌常新,並取得成功。

作品鑑賞

第一段:提出論點,指出“勤”是最重要的。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語譯  謀生的道理,沒有比勤勞更重要的了。  所以北宋的邵雍先生曾說過:  “一天行程的籌畫,重點在於早晨(籌畫一天的行程,當從早晨開始);一年工作的籌畫,重點在於春天(籌畫一年的工作,當從春天算起);一生事業的規劃,重點在於勤勞的態度(規劃一生的事業,則決定於勤勞的態度)。 ”這話說得淺近,但是它的道理卻很深遠啊。
治生之道
觀念引導
1.直接破題,這叫做“開門見山法”。
2.引用古人的話,這叫做“言例”。 修辭法稱為“引用”(“引用典故”或又稱“引用論證”)。
3.一天的開始是早晨,一年的開始是春天,但是,最後一句為什麼不是“一生之計在於小時候”呢?
4.這句引用的話,說得淺近,可以理解;但是說它“道理深遠”,又深遠在哪裡呢?
講解
1.使用古聖先賢的名言,是為了強化、更好的論證自己的論點,所以引用時,名言的內容,必須支持自己的論點。
2.文章開頭就標舉“勤”為第一要義,認為人活著,就要認真過日子,要將“勤勞的態度”實踐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為了強化這個論點,作者引用了邵雍的名言,很好的論證了自己的論點,道明連古聖先賢也認同自己的觀點。
3.“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這兩小句分別將重點放在“晨”與“春”,早晨是“一日之始”,春天是“一歲之始”,兩句一起看,都有“慎始”的意思,就是說“從開始的時候就要謹慎用心”,才不會“一步錯,步步錯”、“一著之差,滿盤皆輸”。
4.既然前兩句都是講“開始的時候”,為何最後一句不是“一生之計在於小時候”呢?  因為: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  所以:一生之計在於小時候不要輸在人生的起跑點上這樣講,道理也通啊! 這樣跟“一生之計在於勤”的說法,差別在哪裡?  因為:
一、這句話是邵雍說的,而邵雍原本就是這樣講的。
二、因為“小時候胖不是胖”,有可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三、前兩句的語意,重點在“開始”,第三句的重點在“態度”,這個“態度”,也可以回過頭來涵蓋前兩句。 三句一起看,可以看出,第三句才是邵雍話里的主旨,這種表現方式,就叫做“好酒沉瓮底”,謎底最後揭曉,才能吸引人們看到最後。
5.既然邵雍的話也是認同“勤勞的態度”,那么引用這句話,當然可以佐助作者開門見山的論點“莫尚乎勤”。
6.說它“言近旨遠”,“言近”可以理解,但“旨遠”又深遠在哪裡呢?
第一段只是建立論點,論點簡單明了,很容易懂,但是論點只是概要敘述,是抽象原則,該怎么去實踐,還沒有提到。 說“旨遠”,同時可以將語氣和語意延伸到下一段去。
7.題外話。 “一生之計在於勤”,除了強調“勤”的重要之外,還能不能推論出其他重要涵義?
第二段:從人之常情,講“好逸惡勞”的害處。
無如人之常情,惡勞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憩歲。 以之為農,則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為工,則不能計日而效功;以之為商,則不能乘時而趨利;以之為士,則不能篤志而力行;徒然食息於天地之間,是一蠹耳。
8.作者舉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麼?
答:與古代聖賢珍惜時光的榜樣來鼓勵讀者,使讀者警惕。

作者簡介

李文炤(1672—1735),清代經學家。字元朗,號恆齋。湖南善化(今長沙)人。潛心程朱之學,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嶽麓書院山長,著《學庸講義》,論篡宋五子書,解《春秋》,訂《》正《》、《》,釋《》卦象,皆有創見。通經史百家,輿地象緯、內經、參同契諸書,被稱為繼王夫之而後的大學者。卒祀鄉賢祠。著述宏富,尚有《周禮集傳》(《四庫全書存目》)、《家禮拾遺》、《春秋集傳》、《中庸講義》、《恆齋文集》、《道德經釋》等多種。
李文炤 畫像李文炤 畫像
習題

習題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聖賢不若彼者乎? (選自《恆齋文集》)

譯文

謀生的正確方法,莫過於勤快了,因此邵雍說:“一天的計畫在於早晨的決定,一年的計畫在於春天的決定,一生的計畫在於勤勞的決定。”這些話雖然說的淺顯,但意義卻很深遠! 像大禹那樣的聖人,尚且愛惜每一寸的光陰;像陶侃那樣賢明的人,尚且愛惜每一分的光陰;又何況在才能、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們的人呢?
版本一 (答案) 
《勤訓》
一、
1.年 計畫
2.按 顯示
3.白白地 吃
4.每天 衰敗
二、
1.話雖然淺近含義卻是十分深遠的
2.這不過是條蛀蟲罷了
3.所以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壞,流動的水不會腐臭
4.C
三、
1.以之為工 以之為商 以之為士 惡勞而好逸
2.勤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
版本二
1. 文中表明觀點的句子是哪句?
2.與“且惜寸陰”中的“且”字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D.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3.作者舉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1.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 B、D
  3. 以古代聖賢珍惜光陰的榜樣來鼓舞讀者,使讀者警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