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簡稱RDS技術服務(ReservoirDescriptionService),就是對油藏各種特徵進行三維空間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以至預測。以沉積學、構造地質學、儲層地質學和石油地質學的理論為指導,綜合套用地震地層學、測井地質學、儲層地質學、地質統計學等方法,以計算機為手段,定性與定量地描述三維空間中的油氣藏類型、外部幾何形狀、規模大小、油藏內部結構、儲層參數變化和流體性質及分布等,揭示油氣在三維空間中的分布與變化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藏描述
  • 外文名:Reservoir Description
  • 性質:描述
  • 屬性:油藏
  • 國家:中國
  • 別稱:多井評價技術或油田研究
簡介,描述,科學定義,油藏描述的目的和任務,油藏描述階段劃分,發展歷程,

簡介

油藏描述—Reservoir Description”這個詞最早是由斯侖貝謝測井公司(Schlumberger)在1979年提出的。由於這項技術在當時主要是以測井技術為主體,結合鑽井取心、地震、油藏測試等技術對油藏進行綜合研究,故有人又稱之為“多井評價技術—Multi-well studies”或“油田研究—Field studies”。早期,油藏描述以測井為核心,強調:在全油田範圍內對單井測井資料進行統一刻度,統一解釋及多井評價,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綜合和發揮地震、岩心、測井及油藏測試資料在油藏描述中的作用。
80年代中期,我國將油藏描述技術列為國家七.五攻關課題,在江漢、勝利等地開展了這項工作。參加的科技人員上千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獨特的“地質、地震、測井油藏描述”的思路和技術方法。

描述

國內外最早提出油藏描述的是斯倫貝謝公司,當時,他們認為油藏描述技術服務(或油藏研究)以測井為主,並把油藏描述分為:(1)油田地質構造與儲集體幾何形態的研究;(2)關鍵井研究;(3)油田測井資料標準化;(4)測井相分析;(5)油田參數轉換與滲透率的研究;(6)井與井間的地層對比;(7)單井綜合測井地層評價;(8)儲集層參數的匯總與作圖;(9)計算油田的油氣地質儲量;(10)單井動態模擬;(11)測井資料庫的建立與套用等11個研究內容,核心是測井油藏描述,至1985年斯論貝謝公司才將三維地震資料及VSP(垂直地震)資料引入油藏描述的測井井間相關的研究中,但它所強調的仍是以測井為主體模式的技術,多學科的協同研究及最終的儲層三維模型。
(M.Sneider(1990)所指的油藏描述是有關油層和水層系統(包括遮擋流體流動)的岩石、孔隙和流體在三維空間的分布及其連續性的一種綜合概念,其目的是在一系列開發方案下確定原油採收率和開採速度,以便選擇最佳方案,從概念上講,“Reservoir”所指的應是油藏,而不僅僅是儲層,是油藏工程中的一種綜合概念,完整的油藏描述系統應該是涉及構成油藏的全部條件。

科學定義

油藏描述就是對油藏進行綜合研究和評價。它是以沉積學、構造地質學、儲層地質學和石油地質學的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地質、地震、測井和試油試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套用計算機手段,對油藏進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評價的一項綜合研究的方法和技術。其任務在於闡明油藏的構造面貌,沉積相和微相的類型和展布,儲集體的幾何形態和大小,儲層參數分布和非均質性及其微觀特徵、油藏內流體性質和分布,乃至建議油藏地質模型、計算石油儲量和進行油藏綜合評價。為實現油藏描述的上述任務,應最大限度地使用計算機手段,並自動繪出反映油藏特徵的各種圖件,充分揭示它在三維空間的變化規律,為進行油藏數值模擬,合理選擇開發方案,改善開發效果,提高石油採收率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據。

油藏描述的目的和任務

油藏描述的目的:
展示儲層屬性的空間分布、內部結構、油藏類型、幾何形態、流體分布等特徵,建立油田開發所需的油藏地質模型,最後計算儲量,最佳化開發方案和油藏管理,提高油田開發效益和鑽井成功率。
油藏描述的任務:
(1)地質構造及儲集體幾何形態研究
(2)沉積相研究
(3)儲層參數的計算及空間分布研究
(4)流體性質研究
(5)計算油氣地質儲量
(6)動態描述

油藏描述階段劃分

早期油藏描述階段
油田發現後到投入全面開發前的這一階段可稱為開發準備階段,這一階段所進行的油藏描述統稱為早期油藏描述。
中期油藏描述階段
油田全面投入開發後到高含水(三次採油階段)以前的這一階段,可稱為油田主體開發階段,這一階段所進行的油藏描述統稱為中期油藏描述。
精細油藏描述階段
油田開發進入高含水後直到最後廢棄前這一階段稱為挖潛、提高採收率階段。這一階段所進行的油藏描述稱為精細油藏描述。

發展歷程

1、油藏描述學科的發展歷史
油藏描述自20世紀70年代興起,經20世紀80、90年代蓬勃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不斷推陳出新、興盛不衰,在油氣田勘探與開發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油氣資源需求量不斷擴大,而油氣供給量和儲存量嚴重不足,這就對油藏描述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使得油藏描述面臨嚴重挑戰,只有不斷發展,才能克服諸多不足之處並使油藏描述持續地發揮巨大作用。
油藏描述最早由斯倫貝謝公司於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經近30年的發展可分如下發展歷程:
(1)誕生於緩慢發展階段
該階段從斯倫貝謝公司提出油藏描述方法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該時期油藏描述的內容較少,涉及的科學領域較窄,主要以測井技術為主體,基本停留在使用單一學科信息認識和研究油氣藏,因此在井稀少的情況下,不能適應複雜儲集體描述的要求。
(2)快速成熟與發展階段
該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石油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油氣藏勘探開發難度日趨加大的情況下,為了更清楚地認識隱蔽型、複雜型油氣藏,掌握油氣藏基本特徵和規律,從客觀上要求石油科技工作者儘可能掌握油藏描述的理論和方法技術,從而更可靠地揭示油氣藏的各種地質特徵。與此同時,相關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產生,如地震地層學的快速發展、層序地層學的誕生、相干技術的問世、核磁測井套用、成像測井技術的誕生,地質建模技術的日趨成熟、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等理論和技術,以及油氣藏工程技術的革新、油氣藏開發理論的完善等,為油藏描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油藏描述迅速發展成為一項綜合運用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油藏工程等學科理論和方法技術的方法體系,並在油氣藏勘探開發的實際套用中顯現出巨大的生命力。
(3)精細描述階段
該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隨著相關科學的方法理論逐漸完善並成熟,以及測試手段及水平不斷提高,如層序地層學理論的完善、地質統計學理論的成熟等,使得油藏描述的技術手段越來越豐富,油藏描述定量化程度、準確度越來越高,研究尺度越來越細且解析度越來越高,不但進行儲集體巨觀性質的描述,而且還描述和表征儲集體微觀特徵,使油藏描述進入精細研究階段。
(4)深化階段
從21世紀之初開始,油藏描述進入了深化發展階段,隨著思維建模技術、仿真建模技術等技術的發展及計算機軟體水平的提高,使油氣藏靜態模型的建立和油氣藏預測成為可能,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但提高,油藏描述必將進一步發展深化。
2、“油藏描述基礎”課程的發展歷程
油藏描述作為石油勘探開發的一個分支學科,形成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並在隨後的套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因而,作為一門“石油工程專業”的專業課,油藏描述課程的內容也在不斷的進行調整與充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