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蛙

河蛙

河蛙,無尾目蛙科物種,常棲息於河岸和塘邊及沼澤地內;成蛙性遲鈍,不善逃逸雄蛙鳴聲洪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河蛙
  • 拉丁學名:Lithobates heckscher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蛙科
  • 分布區域:美國西南部
  • 英文名:River Frog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成體體長,多為 80~127 mm,大者可達180 mm。頭大,鼓膜大而清楚,犁骨齒呈兩斜列,背麵皮膚較粗糙,無背側褶。前肢短,指端鈍圓;關節下瘤大而明顯,無掌突;後肢適中,向前伸貼體脛跗關節達眼部,第三趾為第四趾的 2/3;趾端鈍圓,趾間具全蹼,趾下關節下瘤顯著,有內跖突,無外跖突。身體背面墨綠色或淺灰橄欖色;上下唇緣有淺色斑;腹面有明顯的灰色斑;大腿後方有雲斑。雄蛙咽喉部有黃色和灰色相間的花斑。蝌蚪全長 80~90 mm,頭體長41~43 mm,尾長與頭體長几乎相等,尾末段漸尖;頭體黑褐色具淺黃色斑紋,體腹面淺藍色;唇齒式為Ⅰ:2+2/1+1:Ⅱ或Ⅰ:1+1/1+1:Ⅱ。

生境繁殖

該蛙常棲息於河岸和塘邊及沼澤地內;成蛙性遲鈍,不善逃逸。雄蛙鳴叫聲洪亮。
中國於1988年前後引進人工飼養,有的地區在野外繁衍至今。該蛙體大,能捕食其他身體較小的蛙類和蝌蚪,已成為當地土著蛙類的天敵。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至佛羅里達州的北部和中部及密西西比州的南部。多年來被許多國家和地區引種,進行人工飼養作為食用蛙類,在中國見於長江以南部分省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