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網化

河網化

即將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線或折線形的人工河流或人工河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網化
  • 外文名:hewanghua
  • 類別:技術措施
  • 對象:河道、水資源
正文,

正文

平原地區修建縱橫交錯成網的河道,對水資源進行調節和綜合利用的工程技術措施。中國早在五代時期(10世紀),江蘇太湖流域就已形成浦塘制,即縱橫交叉的河網,既可用以灌溉,又可進行除澇和綜合利用。目前長江中下游廣大平原地區、淮河蘇北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河網系統,基本實現旱澇保收,成為農業高產地區。
按河網所處的位置及其作用,一般可分為內河網和外河網。內河網分布在一個地區之內,承擔該地區內部的排澇、滯澇、排漬、灌溉、航運、養殖等任務。在多水季節,排蓄本區及來自外區的徑流,用以除澇;在枯水季節,所存蓄的水量則用於灌溉、航運及其他部門。內河網有天然河道和人工開挖河道。內河網中各河道之間聯繫形式,一般有“井”字形、“山”字形和“豐”字形三種。“井”字形河網水流四處貫通,航運方便,但當河網主要承擔排水任務,並另有灌溉渠系時,河網與灌溉渠道、道路等的交叉建築物多;“山”字形和“豐”字形可避免上述缺點,但航運不便。外河網大多是天然河道,多分布在地區之間或橫跨整個流域,承擔地區或流域之間的水量調配,發揮防洪、灌溉、除澇、航運等作用。在內河網與外河網聯結處,要修建水閘進行控制,將內、外水分開,有時還需修建泵站,提灌抽排。
河網布置的原則有:①便於按地形特點進行分級分片控制;②按地形條件布置河道,使土方量和建築物數量少;③儘量利用已有河道及建築物;④內河網布置與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其中末級河道布置要滿足機耕和控制地下水位要求;⑤外河網應滿足地區或流域之間水量調配要求;⑥便於內、外河網之間聯結。河網布置和尺寸與地區內灌溉渠道、湖泊、水閘、泵站等的布局和規模有關,應進行全面規劃。
中國大多數地區採用外河網與內河網統一分級方法,一般分為4~6級。各級河道斷面尺寸,可根據其所承擔的主要任務,通過水利計算確定。外河網斷面尺寸主要取決於防洪和通航要求,內河網斷面尺寸主要取決於排澇、滯澇要求。內河網的水面率是以內河網的水面面積與排水區面積的百分比表示,一般要求達到5%~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