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淤泥

河湖淤泥通常是粘土、泥沙、有機質及各種礦物的混合物,經過長時間物理、化學及生物等作用及水體傳輸而沉積於河湖水體底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湖淤泥
釋義,成因,組成,主要特性,

釋義

河湖淤泥通常是粘土、泥沙、有機質及各種礦物的混合物,經過長時間物理、化學及生物等作用及水體傳輸而沉積於河湖水體底部。

成因

河湖淤泥是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境中沉積,經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的未固結的軟弱細粒或極細粒土,由於水含量高,含有重金屬、有機質等污染物,任意堆放會產生臭氣,必然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屬現代新近沉積物。

組成

河湖淤泥按粒度組成可以是粉土質的或粘土質的,細砂質或極細砂質的極少。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天然孔隙比大於或等於1.5的粘性土為淤泥;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天然孔隙比為1~1.5的粘性土或粉土為淤泥質土。海濱淤泥的粘土礦物以伊利石和蒙脫石為主,淡水淤泥則是以伊利石和高嶺石為主。河湖淤泥含有較多的(2~3%)和多的(10~12%)有機質,其含量隨深度而減少。

主要特性

河湖淤泥的天然含水率高於液限,孔隙比多大於1.0;乾密度小,只有0.8~0.9克/立方厘米;壓縮性特別高;強度極低,常處於流動狀態,視為軟弱地基。河湖淤泥的自然結構變化十分敏感,結構及其強度受力破壞後能自動復原,這就是所謂的觸變性。河湖淤泥不宜作天然地基,因為它會產生不均勻沉降,使建築物產生裂縫、傾斜,影響正常使用。在河湖淤泥上進行建築時必須採取人工加固措施。如壓密、夯實,用垂直砂井排水,加速淤泥固結。有時可採用柱基,或在建築物上部採用適應於不均勻沉降的剛性圈樑、沉降縫等結構措施,以保證建築物的穩定安全。
河湖淤泥也是黑臭水體等污染水體的內源性污染源。
河湖淤泥經環保絞吸疏浚,將成為高含水的泥漿,泥漿體積為原淤泥體積的5~10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