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河清村)

河清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河清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目前所知的,中國有三個叫河清村的行政單位:河南孟津河清村,廣東佛山河清村,廣東梅州市平遠縣河頭鎮河清村。

河清,取之於"海晏河清" ,意為天下太平,黃河澄清,有美好的寓意·從自然地理來看,河清位於小浪底以下,水流趨於平緩,泥沙沉積,河水變的清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清村
  • 行政區類別: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河頭鎮河清村
  • 方言:客家話
河南孟津,簡述,歷史文化,經濟發展,旅遊資源,廣東佛山,平遠縣河頭鎮,

河南孟津

簡述

河清村位於白鶴鎮的最西邊。西與小浪底鎮的寺院坡村接壤;南與牛王村交界;東鄰曙光村;北臨黃河。東西長2公里,南北2公里。轄東河清、西河清、霍家灣、圈子、北莊、散溝、南彎、廟坡、南坡9個自然村。10個居民組,334戶,2100多口人。人均耕地0.8畝。九個村共有:李、孫、呂、劉、賈、衛、宋、秦、張、馬、謝、周、霍、吳、肖、邢、楊、朱18個姓氏。

歷史文化

河清村是孟津最古老的村之一。是洛陽市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之一。是孟津古縣城所在地。公元前21年在此設平陰縣城;三國魏文帝元年在此設河陰縣城;公元713年改為河清縣。至1042年先後設縣城1263年。清朝時設河清里,轄長華鎮、小浪底鎮、橫水鎮、黃鹿山鄉等77個村鎮。民國後期屬河清鄉(那時孟津轄瀍源鄉,河清鄉,古盟鄉)。建國前一 屬新篁鄉,建國後屬響潭鄉,1956年劃歸胡坡鄉;1958年屬長華公社。1969年分為王良公社;1984年改成王良鄉;2006年歸白鶴鎮。
河清村對文化教育歷來重視;唐朝德宗年間,河清李義曾任宰相,死後葬入祖塋史韓溝(現稱散溝)。建國前,河清鄉第五中心國小就設在河清村。當前河清村設中心國小,子們不出村即可讀完國小。 村民當前十分重視教育,學生成績在白鶴鎮很有名氣.考上孟津一高\二高的學生成績都很好.每年都出有大學生\研究生 .

經濟發展

1958年,在村南小清河修了座水庫,後被洪水沖毀。1982年——1997年打機井3眼,全村100%的人畜都吃上了自來水。
歷史上黃河船運繁忙。河清位於黃河中下游銜接處。河清渡口歷史上曾起到過重要作用。硤石津為孟津名渡口之一.1946年長華至河清公路開通。1995年又擴展了路基,1997年鋪設柏油路面。通縣城,達洛陽貫通南北。1996年建成黃河公路橋,天塹變通途。21世紀初,一條由會盟鎮至小浪底的水泥公路穿村而過,暢行東西。結束了水運的歷史。旅遊專車,公交班車,出租汽車,貨運卡車,農用車穿梭來往,絡繹不斷。本村村民現有大客車2輛,小轎車十多輛,工程車十數台,三輪車160輛,機車上百輛。

旅遊資源

河清旅遊資源豐富,小浪底水利樞紐與河清西村為鄰,售票口位於西河清.東河清村旁有小清河發源於葦園村,河流長度十幾里,沿途泉眼甚多.黃花峰位於東河清村,海拔三百米,景色尤為優美,登頂,可一覽大河東去,焦枝鐵路溝通南北,北觀王屋巍峨飄渺,西看大壩飛瀑,河對岸為坡頭泰山村革命遺址.村東北由於小浪底工程開挖石料形成有千畝水面,煙波浩淼.當前小浪底建管局正在施工的河清苑工程將成為黃河邊的旅遊明珠.河清黃河濕地綿延四公里,白鶴\野鴨等珍禽甚多,也是每年黃河流魚的主要地點.河清特產有柿子\元花\酸棗\花生\黃河鯉魚.春\夏\秋三季景色尤為優美.

廣東佛山

·位 置
位於廣東省佛山市九江鎮西南部,東鄰綜合場、上西、海壽河江村民小組,面南隔西江與鶴山市相望,西連鎮南,北靠磺磯、煙南。
·面 積
6.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71畝,人均耕地1.05畝。
·人 口
常住人口4568人;下轄5個村民小組。
·經濟狀況
2008年工業總產值3.6億元,比上年增長26%;農業總產值5000多萬元,比上年增長8%,人均純收入8507元,比上年增長7%;農業以高值魚的養殖為主;工業以家具、製衣、五金、鞋類等行業為主,現有工業企業40多家。
·精神文明建設
轄區內有儒林第二國小、幼稚園、衛生站各一所;2003年成功創建廣東省衛生村。
·社區“兩委”班子建設
黨支部書記:劉建楚 副書記:黃志強
黨支部委員:劉禮華、潘牛章、陳素瓊
村委會主任:劉建楚
村委會委員:何伍仔、潘海榮
·黨建情況
黨支部現有黨員134人,下設4個黨小組

平遠縣河頭鎮

平遠舊有“小鄒魯”之稱,言其文風鼎盛。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平遠縣誌》編輯在記錄平遠“形勝”後,特留個按語,建議平遠縣治從仁居遷大柘,“若移大柘鄉,人民當更殷富,科第當更蟬聯。”這個說法顯然與大柘北部屏障河嶺嶂有關。河嶺嶂又稱荷嶺嶂,山南為大柘鎮,山北為河頭鎮,“層巒聳翠,類若芙蓉,為鄉之北屏”。
說起河嶺嶂,大家就會講河嶺嶂的“七子岃”。但七子岃之名怎么來的,卻說不出所以然來。近來研究清代乾隆時嶺南詩歌代表人物林良銓,言其詩歌成就“直追七子”,或有關。周二與同事實地調查後,才知不是。大柘這邊叫河門岃,古(驛)道僅存百米,有河門岃茶亭,供奉文昌帝君,是管讀書人的。河頭那邊才叫七子岃,七子岃實名“七歧岃”,古(驛)道遺存長1千多米,寬1到1.5米,有七個折,故言“七歧岃”,另一說法,河嶺嶂山北有七個山脊樑,古傳一謎語:“七子岃,七斤金,猜得著,是觀音”。七子岃頂有七子岃茶亭,七子岃下有觀音宮,還有一個謝規修的民間老漢修建的茶亭。七子岃植被異常的好,山泉水清澈透涼,一洗熱署。
七子岃翻下去是河頭河,河頭河現是縣城近10萬人的飲用水源,也是東石、大柘農田的灌溉水源。其水渠幾個隧道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用人口開鑿,規模較大而壯觀,曾拍記錄片送全國播放,後國務院發個獎狀,現存平遠縣檔案館,是周恩來落得款。姚雨平詩讚“水利大興民大益,高峰慶祝不盛情。”
七子岃是大柘經河頭去老縣城仁居的捷徑。明代萬曆六年首編《平遠縣誌》的劉孕祚留有《自大柘過河頭》詩:“河頭形勝好,躍馬一登游。徑僻鳥音靜,山長馬力柔。栽禾滋活水,築室占高丘。枳棘思王化,慚余非鳳儔。”山好水好,但為政不易,遇到小人(枳棘)難搞甚至被陷害之時,難免會思想肝膽相照之友或紅顏知己。“栽禾滋活水”,倒是對河頭水日後發揮大作用而名揚中國有先見似的。
廣東從汕頭—蕉嶺新鋪—平遠熱柘柚樹圩—賢關—漳演—大柘黃沙—河門岃—七子岃—河頭河隔里—田心到江西筠門嶺,是一條紅色交通線。據中央蘇區時期的老紅軍林烺巨回憶,他少年即失去雙親,幫太陽寨的黃錦秀做柴木生意,幫他到熱柘梅子壩看柴子,由黃錦繡帶他走上革命道路,“你現在處境這么困難,只有參加革命才有出路。”黃錦繡是中共蕉嶺、平遠縣委河頭交通站的負責人。“最初的工作,名義上是搞宣傳,實際上是做交通員,任務是每日到河門岃茶亭里看有無黨的檔案。河門岃茶亭里安有神龕,地下黨的檔案就放在神龕內的香爐下邊,看到香爐里插有未燒完的香,就知道香爐下邊有檔案或字條。取到檔案後,要立即送到田心油盎墩觀音宮的香爐下,便於黃錦秀去取。1929年,黃錦秀調任丹溪赤衛隊隊長,我又將檔案改送到中行水口的觀音宮下”。
---以上摘自葉俊新:[程源史志.,七子岃與紅色交通線]
河頭鎮位於廣東梅州市平遠縣中部,東鄰東石鎮、壩頭鎮,西接八尺鎮 、中行鎮,北靠仁居鎮,南連大柘鎮 。地形呈長地塊狀,界域面積82.42平方公里,全鎮轄10個村民委員會,80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有2576戶,10618人,其中農業人口2356戶,9984人,圩鎮居民634人。
其中, 河清村位於河頭鎮的南部,屬於行政管理區,北邊為雙溪村,南邊接縣城,東邊為東石、壩頭鎮,西邊為縣城,面積不詳,2011年村民人口約3000人;分別有三子排,量屋崗,樟樹潭,楓樹壩,下坑,長坪,河隔里,下馬塘等幾個村組部落,其中主要村族有林氏、張氏、馬氏、范氏,劉氏幾大姓氏,以林氏為多,張氏及馬氏人口次之。村辦企業有平遠五指石山泉水河清分公司,小水電站;
民生工程有:高峰灘水利水渠在該村穿過,源頭為黃田水庫及黃沙小水庫二條河合併,進入河清村頭圍壩,引入水圳長達20多公里,穿山架水,到河陂水電站發電及作為解決縣城飲用水源,下遊河陂水紙廠,水泥廠,壩頭農田灌溉用。
山村四周為山峰作屏障,小地名從村頭起分別有:水坑裡,冷水坑,聊涼畲,踏地坑,三子坑,石門坑,招子坑,七子岌,梅子坑,石亂礤,杯子尾等地名。
村區交通到縣城約12公里,全面硬底化,現國小因生源問題和師資原因已經撤併到鎮國小。
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西瓜、三華李、菸草等。
平遠縣河頭鎮河清國小 電話:07538211687
村委人員:現村書記為林招敦, 歷任村官分別為林敦福、林天順、林源等。
村民厚道樸實,民風極純樸,村民極重耕讀教育,村中特別尊重的文化人有林青芳老師(河清國小老師),林秀烺(縣城教育進修學校,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老師等人。
河清村現有人居住的自然村落:樟樹潭,長坪,三子排,涼屋崗,河隔里,楓樹壩,下坑,下馬塘。
負責人:林招敦
省份:廣東省
城市:梅州市
區/縣:平遠縣
地址:廣東省平遠縣河頭鎮河清村
郵編:514647
區號:0753
河清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河清村)
河清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河清村)
河清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河清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