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河汾道統)

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

河汾道統一般指本詞條

《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是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裕。 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
  • 作者:常裕
  • ISBN:9787010076676
  • 頁數:333
  • 定價:28 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4-1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序言,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作者不僅用大量歷史事實說明了“河汾道統”的存在及其千年影響之不可磨滅,有力地回應了梁啓超的“虛構”說,而且指出王通的道統觀是建立在肯定“三教可一”,即以“中道”思想來對待儒、佛、道三教關係的相對開放的弘道觀念基礎上的,而不同於韓愈的那種企圖通過排斥佛道來確立自家正統地位的十分褊狹的道統論。就這一點而言,王通實為宋明理學吸納佛道思想、推進儒學的綜合創新開了先河。
《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為中國哲學青年學術文庫系列叢書之一。

序言

亡友劉文英教授臨走前交給我一個任務,讓我把他指導的最後一個博士生帶完。這個博士生就是常裕同志。
為了全力照顧病中的劉老師,常裕在一年多時間裡放下自己的學業,為挽救老師的生命做了最大的努力。這種師生情誼十分難得,其行為令人感動。我滿口答應了文英的囑託,讓他放心而去。
在最後一年完成博士論文的過程中,常裕也表現出良好的學術素養和強烈的事業心,願意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也有不為前人的先見所囿、敢於實事求是的學術創新精神。他做的題目是《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重點研究在儒學重心南移後人們關注較少的北方理學的發展,以明初河東學派為中心,並追溯“河汾道統”之傳承及其在中國學術史上應有的地位。這個課題不僅對地域文化研究有重要意義,而且關係到對中國思想史、哲學史和儒學史中若干關鍵環節的認識和評價,我認為是很值得做的。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解題:關於“河東學派”
一、“河東學派”釋義
二、“河汾道統”鉤沉
第二節 問題:“河東之學”研究的現狀與問題
一、研究現狀
二、存在問題
第三節 主題:“河東學派”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薛瑄的哲學思想
二、明初理學的轉向
三、“河汾道統”的地位
第四節 轉向:河東後學的發展演變
第五節 定位:如何評價薛瑄及“河東學派”
第一章 河東學派的地域淵源
第一節 王通哲學思想對河東學派思想的影響
一、王通其人其事
二、王通的哲學思想
三、王通對河汾地域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 柳宗元哲學思想對河東學派思想的影響
一、統合儒釋
二、天人關係
三、大中之道
第三節 王通“巾說”與柳宗元“大中之道”及其對河東學派的影響
第二章 河東學派形成的社會原因和思想淵源
第一節 明初調和朱陸思想及其理論轉向
一、相爭與相融
二、實體化與去實體化
第二節 曹端哲學對河東學派的影響
一、曹端的哲學思想
二、曹端哲學思想對河東學派的影響
第三節 明代河東學派的形成
一、河東學派興起的社會原因
二、北方河東學派的興起
第四節 河東學派是理學發展的必然產物
一、元代理學發展的趨勢
二、明代初期理學的發展趨勢
第五節 河東學派並非“恪守宋人矩矱”
一、從《明儒學案》看“河東之學”
二、從薛瑄思想看“河東之學”
第三章 薛瑄及其哲學思想(上)
第一節 薛瑄簡介
第二節 薛瑄師承考
第三節 薛瑄的主要哲學思想
一、理氣觀
二、復性說
三、實學觀及其對明清實學的推動
第四章 薛瑄及其哲學思想(下)
第一節 薛瑄的人生修養與境界追求
一、薛瑄的“誠”、“敬”修養思想
二、薛瑄的“性天通”理想境界
第二節 薛瑄的政治哲學思想
一、論“清廉”
二、論“勤政”
第三節 薛瑄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二、為師之道的論述
三、為學方法的閩釋
四、現代教育的啟示
第五章 薛瑄之後河東學派的發展
第一節 薛瑄之後河東學派師傳考
第二節 河東學派的傳承與變化——關中諸儒
一、王恕的“誠敬”實學思想
二、薛敬之“心以氣動”的理學思想
三、呂柟“性氣相即”的理學思想
四、關中諸儒的思想分化
第三節 心性實體化傾向及其嬗變
第六章 薛瑄及河東學派在古代哲學史上的地位
第一節 薛瑄對朱子學的發展
第二節 薛瑄對心性學的修正
第三節 薛瑄與關學中興
第四節 河東學派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的地位
餘論 關於“河汾道統”說
第一節 “河汾道統”說的提出
第二節 “河汾道統”在儒家道統中的地位
第三節 “河汾道統”在儒家道統中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初稿寫於2002年10月至2005年1月,於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作了修改,送方克立、周桂鈿、張錫勤、魏宗禹、周可真等專家進行評審,他們對論文的價值作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指出了論文的不足之處,使我收益頗豐。2006年7月至2007年2月,我綜合評審專家的意見,對論文再次做了修改。
對於中國哲學,我深知她的博大精深。1993年我從山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那時主要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對哲學問題很少涉獵。1995年我考入山西大學歷史系,師從趙瑞民先生習中國古代史,蒙趙先生指點,主要對宋明時期的儒學做了初步探討,這也為我日後從事中國哲學的學習和研究打下了初步的基礎。1998年從山西大學畢業後,我分配到山西省教育學院歷史系工作,又得到楊東升先生的指點和幫助,使我的知識面得以進一步擴大,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2003年9月,我考入南開大學哲學系,師從劉文英先生學習中國古代哲學。在南開大學期間,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主要問題作了比較深人的探討,當時主要集中於對北方理學的探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