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計畫

為深入貫徹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省委第九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河南省委關於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意見》(豫發〔2014〕1號)和《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2014—2016年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目標任務、具體措施,科學有序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行動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計畫
  • 目的:貫徹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
  • 基本思路以人為本
  • 任務: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組織實施,

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把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綜合性戰略舉措,堅持以人為本、最佳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產城互動、科學有序,把近期重點與長遠發展相結合,圍繞抓好“三個一批”(優先解決一批已進城就業定居的農民工落戶,成建制解決一批城中村居民轉戶,推動一批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解決“五個問題”(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轉得出”、“向哪轉”、“落得下”和農村居民“過得好”),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最佳化、城鎮化綠色發展、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六個關鍵領域,著力推進25個重大專項實施,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力爭經過三年的努力,全省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重大專項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轉得出”、“向哪轉”、“落得下”和農村居民“過得好”的問題逐步解決,有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三個一批”快速推進。基本實現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有意願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完成50%左右的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任務,促進每年200萬左右農村勞動力和隨遷家屬向城鎮轉移,到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50%,戶籍城鎮化率達到31%左右。
———城鎮體系不斷完善。鄭州龍頭帶動作用顯著增強,中心城市和縣級城市人口集聚水平持續提升,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到2016年,鄭州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到600萬人以上,洛陽達到240萬人以上,其他7箇中心城市達到100—150萬人、8個達到50—100萬人,濟源超過40萬人,縣級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平均達到20萬人。
———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城鎮產業就業支撐顯著增強,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加完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戶籍管理、土地管理、社會保障、財稅金融、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城鎮化改革試點取得重大進展。

重點任務

(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一基本兩牽動”(產業為基,就業為本,住房和學校牽動),實施五大專項,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確保未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1.城鎮產業發展專項。實施高成長性產業發展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和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工程,加快各類產業發展載體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提高城鎮吸納就業能力。
———擴大產業集聚區就業規模。按照“四集一轉”(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區提升工程,著力提升產業集群、配套服務、節約集約、產城互動發展水平,每年實施200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重點扶持500家優勢企業,到2016年,全省形成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160個以上,從業人員達到500萬人左右。
———擴大城區服務業就業規模。依託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建設,重點推進100個城市綜合體、100個商務樓宇和一批精品商業街建設,加快中心城區批發市場向城鄉結合部遷移,全面擴大和提升城區服務業發展規模和水平。到2016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3萬億元以上,從業人員達到2000萬人左右。
2.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專項。繼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提升勞動力職業技能水平,促進更高質量就業。
———完善工作機制。以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企業在職職工等新生勞動力為重點,開展中長期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能力培訓,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失地農民等各類就業群體的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工作。堅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民政、農業、扶貧和殘聯等部門六路並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協同配合,擴大職業培訓規模,每年完成各類培訓300萬人次以上。強化創業教育培訓,每年完成創業教育培訓12萬人次。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能力建設。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畫,加快推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組織實施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項目,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示範基地、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公共實訓中心等項目建設,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能力。推進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公共實訓基地。支持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組建一批職業教育集團。
3.就業創業服務能力促進專項。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農業轉移人口穩定就業。
———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省轄市、縣(市、區)加快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整合,三年建設36個縣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144個鄉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制定擴大自主創業的具體辦法,提升創業服務能力,以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國有企業再就業人員、復轉軍人為重點,年均扶持自主創業2萬人,擴大自主創業就業規模。
———加強就業信息服務網路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信息資料庫建設,推進中原人才網、河南省人力資源市場網等各類就業信息網路互聯互通,力爭三年內實現省、市、縣、鄉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業務聯網。
4.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推進專項。推動各省轄市、縣(市)2014年年底前制定完善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具體政策和激勵辦法,力爭每年實現轉戶100萬人左右。根據村莊城市化改造進度,推動城中村、城市近郊村和在產業集聚區居住的農業人口成建制地轉為城鎮戶口,爭取三年完成轉戶50%以上。
5.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進專項。按照突出重點、分步推進的原則,推動非城鎮戶籍常住人口逐步享有與城鎮居民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住房保障。編制城市住房發展規劃,完善住房用地供應機制,合理增加普通商品性住房供給,加快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深入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年開工建設公租房35萬套,結合城鎮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鼓勵通過政府統一租賃、差額補貼的方式,積極擴大公共租賃住房供給規模。對城鎮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租售並舉、以租為主,提供保障性住房。增加中小戶型普通商品房供應,研究出台鼓勵措施,促進本地農民工在縣城置業安居。
———公共教育。把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當地公共教育體系和財政保障範圍,實施城鎮學前教育擴容、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普通高中改造工程,三年新建、改擴建幼稚園1100所、國小830所、普通國中170所,改造中心城區普通高中50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00萬個以上,逐步降低城鎮中國小大班額率。
———醫療衛生。加快城鎮衛生服務網路建設,三年新建、改擴建縣級綜合醫院(含中醫院)70個、縣級婦幼保健院90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4個、衛生服務站346個,省轄市綜合醫院12個、兒童醫院11個,到2016年,累計新增城鎮醫療機構床位3萬張,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提高10%以上。依託省、省轄市大型綜合醫院,建設7個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基地。把農業轉移人口及其隨遷家屬納入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免費提供健康教育、婦幼保健、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控、計畫生育等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實行按常住人口安排核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加強農業轉移人口及其隨遷家屬就業和聚居地疾病監測、職業病防治、疫情處理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等。
———社會保障。完善不同群體參保政策,允許農業轉移人口及其隨遷家屬自由選擇參加當地新農合或城鎮居民醫保,並連續參保。制定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銜接具體辦法,做好進城農民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工作。強化企業繳費責任,提高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工傷、失業保險比例。適時調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步將農民工及隨遷家屬納入城鎮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範圍。
(二)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相結合,實施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專項,逐步破除城市內部二元結構。
———加快棚戶區改造。推進集中成片城市棚戶區改造,重點改造商丘、開封古城區和大型國有企業棚戶區,兼顧其他零星城市棚戶區改造,到2016年,改造城市棚戶區40萬戶、國有工礦棚戶區1.7萬戶、林區墾區棚戶區0.81萬戶,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棚戶區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工作,全面完成林區墾區棚戶區改造工作。
———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將城中村統一納入城市棚戶區改造範圍,編制完成現有規劃建設區內城中村改造區域的控制性規劃。以中心城市和縣城建成區內的城中村改造為重點,三年改造80萬戶以上。
(三)最佳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堅持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實施六大專項,加快構建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放射狀、網路化城鎮空間格局。
1.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推進專項。按照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的原則,推動城際交通一體、產業連結、服務共享、生態共建,提升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加快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全面建成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及配套工程,擴大航空貨運規模,力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年均增長40%以上,航空貨運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完成鄭州至機場城際鐵路、機場高速改擴建、商丘至登封高速公路、機場至西華高速公路、國道107、國道310、省道102等項目建設,到2016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實驗區對外交通網路。加快機場核心區物流園區和功能區布局,加強與菜鳥科技、京東商城等國內外知名電商合作,引進一批國內外龍頭企業,打造融入國際生產供應鏈和消費供應鏈的產業集群。加快北部城市綜合服務區起步區和南部生產性服務中心區開發,全面推進航空都市建設。
———打造大鄭州都市地區。深入推進鄭汴一體化,建成鄭開城際鐵路,加快黃河南岸生態走廊建設,促進城際功能對接;建成鄭州至焦作城際鐵路、鄭州至雲台山高速公路、許昌至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快速通道,到2016年,鄭州與新鄉、焦作、許昌之間形成以“兩乾三城”(幹線鐵路、幹線公路,城際軌道交通、城際快速客運通道、城際快速貨運通道)為支撐的快速交通格局;推動鄭州、開封、新鄉、許昌、焦作市產業聯動發展,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構築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域。
———完善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聯動機制。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配合國家統籌制定實施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探索跨行政區域產業合作發展新模式,推動城際產業分工和產業鏈整合。創新城市群要素市場管理機制,破除行政壁壘和壟斷,促進資本、土地、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實施黃河灘區生態涵養帶、南水北調中線生態走廊、沿淮生態走廊等重大工程,建立城際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聯合執法等合作機制。
2.鄭州龍頭帶動能力提升專項。以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化程度為重點,統籌推進鄭東新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強化現代服務功能。
———加快鄭東新區建設。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爭取到2016年,龍湖金融中心初具規模。加快龍湖區域、白沙區域、龍子湖區域等功能區連片開發,推進環龍湖生態廊道建設,啟動實施象湖和龍子湖工程,到2016年,鄭東新區常住人口達到160萬人。
———最佳化中心城區功能。推動內環線區域、醫學院—碧沙崗區域、西流湖區域、南陽路片區、省屬機關辦公居住區域、福塔片區等6箇舊片區整街坊整片區綜合改造,加快主城區177個批發市場、40個工業企業、69個倉儲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外遷,全面完成“兩環十七放射”(三環路、四環路,金水東路、商都路、機場高速、鄭新路、中州大道南段、大學南路、嵩山南路、鄭密路、航海西路、鄭上路、化工路、科學大道、江山路、中州大道北段、京廣快速南延、京廣快速北延)生態廊道和10條快速通道建設任務,密切中心城區與新鄭、新密、滎陽、登封等周邊縣城的聯繫。
3.地區性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提升專項。加快老城區改造,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高端服務能力,推動組團式發展,最佳化城市發展形態,增強軸帶節點城市的服務和輻射作用。
———加快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洛陽老工業基地改造提升步伐,推進洛陽濱河商住區、科技城等功能區連片綜合開發和洛北城區改造,三年基本完成現有建成區內集中連片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工作;推進引黃入洛工程,力爭2014年全面貫通;加快中心城區“四環一快一濱河”(東環路、西環路、南環路、北環路、九都快速路、濱河路)道路建設,建成連線周邊組團的快速通道。
———加快其他省轄市中心城區建設。以強化區域服務功能為重點,推動開封成為新興副中心城市,增強其他地區性中心城市節點支撐能力。推進重點功能區連片綜合開發,三年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區內舊住宅小區和舊商業中心(街區)改造或整治工作。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與組團間快速交通建設,三年改造城市組團快速通道400公里,初步形成組團式發展格局。最佳化中心城區和城市組團產業布局,打造一批千億元產業集群,帶動人口集聚。
4.縣級中小城市培育專項。全面提高縣城規劃建設標準,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著力培育壯大一批新興中等城市。
———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推動有條件的縣(市)按照老城區改擴建和規劃建設新城區並舉的要求,加快老城區、一戶一宅居住區和城鄉結合部連片整治改造,三年完成舊商業街區和重點地區沿街連片舊住宅改造任務的50%以上,建設一批高品質的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建築。在縣城、產業集聚區周邊規劃建設一批中國小校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擴大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開發規模,以城鎮優質教育和配套的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吸引農村人口向縣城集中。到2016年,爭取城區人口在25萬以上的縣城發展成為30萬人以上的城市,15萬人以上的縣城發展成為20萬以上的城市。
———建設一批宜居小城市。推動城區人口規模在10萬人左右的縣城,全面加強城區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適度拓展縣城發展空間,擴大縣城人口規模。以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為重點,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推動產城互動發展,建成服務城鄉、帶動區域、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小城市。
———加快省直管縣(市)發展。深化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加快推動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建設,實施產業規模倍增計畫,以產業集聚促進人口集中。以建成地區副中心城市為目標,集中實施一批綜合公園、生態水系、城市綜合體、舊城連片改造等項目,為縣城發展提供示範。
5.重點鎮示範工程建設專項。選擇100個左右區位條件優越、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高標準編制城鎮總體規劃和鎮區詳細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鎮容鎮貌綜合整治,加快專業園區布局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爭取到2016年,培育形成60個左右鎮區人口達到3萬人以上的現代化小城鎮,建成一批特色鎮。推動開展擴權強鎮改革試點。
6.綜合交通支撐能力提升專項。加快綜合運輸通道和重要樞紐設施建設,強化城際交通聯繫,構建鐵路、公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的現代交通運輸網路。
———建設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推進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快速鐵路網、高等級公路網“三港兩網”建設,鞏固提升鄭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完善鄭州東站、鄭州火車站和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客運樞紐功能,規劃建設鄭州南站、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鐵路貨櫃中心站二期等設施,提高客貨運集疏能力。擴大鄭歐國際貨運班列運營規模,實現多元化、常態化開行。加快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改造提升,初步形成與鄭州聯動發展的樞紐格局。
———推進中原城市群半小時交通圈和1小時交通圈建設。加快“米”字形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建設,建成鄭徐客專,力爭2014年開工建設鄭州至萬州鐵路,啟動鄭州經周口至合肥鐵路前期工作並爭取儘快開工建設,適時啟動鄭州經濮陽至濟南、鄭州經焦作至太原鐵路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建設,到2016年,打通以鄭州為中心的客運專線“十”字大通道,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里程分別達到1100公里和170公里以上,爭取儘快形成以鄭州為中心,連通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的半小時交通圈和其他省轄市的1小時交通圈。
———增強節點城市交通網路支撐能力。最佳化中心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城市快速通道與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推動中心城市與縣城之間的國省道升級改造,三年改造3000公里以上,形成以地區性中心城市為中心、輻射周邊縣城的中心城市交通圈。實施路網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三年升級改造連片特困地區幹線公路2000公里,形成以縣城為中心、輻射所轄鄉鎮的縣鄉交通圈。
(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實施節約型城市、生態宜居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專項,推動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發展。
1.節約型城市建設專項。開展節水城市創建工作,推廣普及先進適用的節水工藝、技術和器具,加強中水回用和雨水再利用;實施工業節能綜合改造,實施重大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範項目,推廣高效節能惠民產品;推廣綠色建築,加快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推進建築工業化;開展大宗固廢、生活垃圾、建築垃圾、污泥等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和示範,到2016年,綠色建築占城鎮新建建築比例達到20%以上,城鎮再生水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30%和75%以上,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5%以上。
2.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專項。實施城市河流清潔行動計畫,到2016年,基本完成省轄市和縣城建成區河流綜合治理,現狀水質較差的河流消除黑臭現象,消滅劣V類水質,達到一般景觀用水標準。深入開展園林城市(縣城)創建工作,結合城鄉環境整治、城中村改造、棄置地生態修復等,加大社區公園、街頭遊園、郊野公園、綠道綠廊等規劃建設力度,到2016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縣城綠化覆蓋率大幅提升。實施藍天工程,深化工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開展燃煤鍋爐集中治理,2015年年底省轄市中心城區完成直接燃煤供熱鍋爐淘汰或清潔能源供熱改造,到2016年,全省城市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平均濃度削減達到國家要求,優良天數逐步提高。推動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擴容改造,在有條件的省轄市推廣新型乾法水泥生產裝置協同處理等先進適用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理技術,到2016年,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率均達到90%以上。
3.智慧城市建設專項。加快網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重點推進寬頻城市、無線城市建設,2015年縣級以上城市基本實現光纖到樓、新建小區實現光纖到戶,居民用戶接入能力平均達到20兆比特/秒,無線區域網路實現城市主要公共場所全覆蓋。擴大和提升3G(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網路覆蓋面和服務質量,力爭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網路覆蓋縣級以上城市。推動重點領域智慧型套用,建設一批網路互聯、服務高效、便民惠民的信息化系統。啟動實施智慧套用工程,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2016年鄭州、洛陽、鶴壁、濟源、漯河、許昌、新鄭、舞鋼、靈寶等示範城市全面實現智慧型化管理。建設智慧型物流平台,加快發展第三方交易平台,推動電子商務向縣城、小城鎮延伸覆蓋。
4.人文城市建設專項。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古村落保護,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保護和利用鄭州商城、開封古城、隋唐洛陽城、澗西工業文化遺產街區、商丘古城等文化遺產。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實施文化博覽和歷史文化展示工程,三年建設20個市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推動省轄市、縣(市、區)60個圖書館和90個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實現每個省轄市轄區有圖書館或文化館。加強歷史文化遺蹟和傳統風貌保護及周邊環境治理,開展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工作,規劃建設一批文化主題鮮明、本土風情濃郁的城市公共文化休閒空間。
5.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專項。
———實施中心城市暢通工程,加快城市快速路、停車設施和換乘中心建設,重點完善城市支路網路,推進背街小巷改造,支持大城市規劃建設快速公共汽車、現代有軌電車等大容量地面公共運輸系統,其他城市建設以公共汽車為主的地面公共運輸系統。到2016年,鄭州城市軌道交通全面建成1號線、2號線,全面啟動5號線、3號線、4號線建設,洛陽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開工建設。
———實施省轄市及規模較大的縣(市)集中供熱設施建設改造工程,三年改造供熱管網4000公里左右。繼續實施“氣化河南”工程,力爭實現管道燃氣縣縣通。
———積極推進嚴重缺水縣(市)和重點鎮供水設施建設,基本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43個受水城市配套設施。推動城市防洪除澇工程建設,三年改造、新建雨水管道5500公里。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推行地下管道綜合走廊模式。
(五)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在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的基礎上,實施現代農業發展提升、新農村和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專項,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構建新型城鄉關係。
1.現代農業發展提升專項。
———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到2016年,在全省建設高標準糧田4000萬畝以上,其中萬畝方1500個以上、千畝方5000個以上、百畝方20000個以上。
———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到2016年,力爭形成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100個左右,其中50億元以上的集群50個左右、100億元以上的集群20個左右。
———實施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工程,依託中心城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精準設施農業園區、高新農業科技展示園區、休閒觀光農業園區。
———實施新型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組織,力爭到2016年,經營面積超200畝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20000戶以上,參與合作社經營的農戶達到60%以上。
2.新農村建設專項。
———分類推進新農村建設。以縣為單位,按照產業、新農村、土地、公共服務和生態規劃“五規合一”的要求,完成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修訂工作,科學確定建設時序,有序引導農村居民點建設,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對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力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將城中村、城市規劃區內城郊村和產業集聚區內村莊納入城市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體系,有序推進城市化改造,三年基本完成產業集聚區內村莊搬遷改造工作。編制伏牛山、大別山、太行山扶貧開發與小康建設規劃和黃河灘區村莊扶貧搬遷規劃,穩步推進實施。開展城鎮規劃區以外沒有產業支撐的村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畫和安全飲水工程、清潔工程、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三年新建、改建縣鄉公路1.5萬公里、通村公路2.3萬公里,橋樑22萬延米,解決1383萬農村居民和313萬農村中國小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加快農村國中校舍改造,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三年改造900個鄉鎮衛生院;全面完成20戶以下已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基本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三年新建6000個行政村文化大院,實現行政村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
3.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專項。加快編制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完善總體規劃,有序推進功能區開發,基本完成城市功能區村莊城市化改造工作;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建設具有城市“菜籃子”、生態綠化、休閒觀光綜合功能的都市生態農業工程;依據就業規模,最大限度促進人口向城鎮功能區集中,加快基礎設施一體化,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率先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濟源在全域範圍內建設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推動新鄉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驗區、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和鶴壁、鞏義等城鄉一體化試點市在現有基礎上,制定專項改革方案,深入開展試點試驗。
(六)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城建融資、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形成有利於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
1.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專項。以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改革為重點,積極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收益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農業人口轉移促進機制。
———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益。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爭取三年內完成30%以上。圍繞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鼓勵、支持農民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爭取到2016年,各種形式流轉土地面積超過4000萬畝,其中流轉入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土地面積達到2000萬畝以上。推動市、縣兩級建立統一的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路平台,三年內實現市、縣、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全覆蓋。
———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和頒證工作。推動城鎮規劃區內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村莊根據城市化改造進度有序退出宅基地。根據國家部署,慎重穩妥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探索土地整治騰退建設用地指標有償調劑、指標收益返還制度,確保土地指標收益真正用於農村和農民。
———保障進城落戶農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加快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力爭到2016年,將城中村、城郊村、產業集聚區內村莊的集體財產權益量化到人,頒發股權證書。加快構建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平台,2015年基本實現縣級全覆蓋。
2.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專項。推動鄭州進一步完善居住證制度,其他省轄市和縣(市)分別研究制定實施居住證制度的具體辦法。根據國家關於加快推進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的要求,分類完善職業勞動就業、教育、收入、社保、房產、信用、計生、稅務等信息系統,配合做好跨部門、跨地區信息整合和共享工作。
3.土地保障機制改革專項。嚴格執行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實行增量供給與存量挖潛相結合的供地、用地政策,提高城鎮建設使用存量用地比例。統籌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等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產業集聚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等載體建設合理用地需求。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研究制定引導和規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具體辦法。完善人地掛鈎制度,出台節餘建設用地指標有償使用最低保護價制定、人地掛鈎試點年度指標控制規模測算等意見或辦法。
4.資金多元籌措機制改革專項。制定城鎮化專項轉移支付政策,以新增常住人口、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主要分配因素,切塊下達省轄市、縣(市、區),引導省轄市、縣(市、區)加大公共服務投入,也可由省轄市、縣(市、區)注入有關投融資平台公司,吸引社會資金增加城鎮基礎設施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省轄市、縣(市、區)發行市政債券,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三年爭取直接融資達到2000億元以上。落實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協定,三年內爭取融資支持5000億元左右。以省轄市、縣(市、區)為主體,每年組織篩選一批投資規模較大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面向社會推介,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
5.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改革專項。建立生態文明考核評價機制,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環境產權交易機制,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實行居民生活用水、用電、用氣等階梯價格制度。強化主要污染物總量預算管理,建立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企事業單位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費標準,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完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定量考核制度,強化環評管理,制定突發環境事件調查和應急處置辦法,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建立區域環境聯防聯控機制。

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要健全工作機制,統籌研究、協調、解決本行動計畫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省發展改革委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負責綜合協調具體工作。各省轄市、縣(市、區)政府要建立完善工作機制,抓緊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省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二)開展試點示範。按照國家關於開展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的總體部署,在全省選擇10個左右省轄市、縣(市、區)開展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試點地方要依據批覆的試點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機制,精心組織實施。加強對試點工作的跟蹤、監督和指導,開展年度評估考核,建立試點動態淘汰機制。經過兩到三年努力,在試點地方探索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模式、農村閒置宅基地市場化流轉退出機制,為全省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三)強化考核評價。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考核辦法,加強督查指導和監督考核。各省轄市要建立定期觀摩機制,對各縣(市、區)新型城鎮化推進情況進行觀摩點評,推動各地相互學習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