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擔

河南擔,指的是河南逃饑荒時挑的一種擔子,河南人自豪地說:“隴海線,三千八百站,站站都有河南擔!“

河南歷代水旱蝗疫不斷,河南人常沿隴海線逃到陝西躲避災難,他們一副挑子,一頭是家當一頭是孩子,被陝西人譏諷為“河南擔”,河南人不屑這種嘲諷,自豪地說:“隴海線,三千八百站,站站都有河南擔!”陝西人不再說什麼,他們知道,隴海線三千八百站,有一半的“河南擔”撂挑子不乾,恐怕隴海線都要癱瘓了。
史料載,從先秦時代到民國年間,黃河中下游決溢1590餘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有人說一半黃河水是災民的眼淚。我們只需解剖一座黃河岸邊歷史名城——開封,就能看出這種較量是何等的驚心動魄。
開封有“七朝古都”之稱,尤其在北宋時,這裡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繁華的地方,人逾百萬,富甲天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時的盛況。開封的富庶似乎招來黃河的嫉恨,人們建一座城,黃河就毀它一次,再建再毀,如是者八。如今在開封腳下,埋藏著漢唐、北宋、金元、明清等幾十個文化層。每一層屍骨都掩埋了難民們美好的夢想,每一層遺蹟都是難民們曾有的家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