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印發《關於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貫徹落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意見》(人社部發[2010]57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推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0〕78號)精神,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印發《關於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 發布日期:2011-09-30
  • 適用地區:河南
  • 所屬類型:地方法規
發布日期,目標任務,主要內容,

發布日期

2011-09-30
為貫徹落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意見》(人社部發[2010]57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推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0〕78號)精神,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推進我省技工院校改革發展,切實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省廳於近日制定並印發《關於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目標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需要,加快培養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逐步形成規劃布局合理,辦學理念先進,培養模式科學,服務社會功能顯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技工教育培訓體系。到“十二五”末,全省技工院校學制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35萬人(其中,高級技工、預備技師在校生規模達到14萬人),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面向社會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年均達到55萬人次。每個省轄市都要建成1所以上符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級技工學校或技師學院;全省建設5所以上示範性技師學院、10所以上示範性高級技工學校、25所以上示範性普通技工學校和5個示範性公共實訓基地。

主要內容

一、突出辦學特色,提高辦學層次。結合我省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立足技工教育發展基礎,加強規劃引導,形成以技師學院為龍頭、高級技工學校為骨幹、普通技工學校為基礎的覆蓋城鄉勞動者的技工教育培訓網路。到“十二五”末,技師學院的高級工以上在校生規模要達到60%以上,高級技工學校的高級工以上在校生規模要達到50%以上,技工學校每年開展社會培訓人次應高於學制教育在校生數。
二、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建設。重點支持5所技師學院和30所高級技工學校,完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容量,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培訓質量,提升辦學層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三、實施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示範基地建設工程。到“十二五”末,建成1個省級公共實訓示範基地,在鄭州洛陽和安陽漯河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帶的中心城市建成4個市級公共實訓示範基地,為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專業化、社會化、規範化的公共技能實訓和鑑定服務。
四、推動公辦技工院校辦學體制創新。深化技工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導、充分發揮行業企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注重發揮各方面力量開展技工教育培訓,支持企業和行業組織利用資源、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開展技工教育和培訓。積極探索“公辦民助”、“民辦公助”、股份制等多元化辦學模式,支持公辦職業院校吸收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合作辦學,鞏固縣辦技工學校發展成果。
五、促進民辦技工院校加快發展。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落實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經批准舉辦的民辦技工學校,在建設用地、項目安排、評先獎優等方面與公辦學校同等對待,在學生資助、稅收、銀行貸款、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對辦學基礎好、學生就業率高、發展潛力大的民辦技工學校給予重點扶持,支持其擴大辦學規模,逐步提高民辦技工院校在全省技工院校中的比例。經批准,民辦技工學校可依法以捐贈者姓名、名稱命名學校的校名、校舍或其他教育教學生活設施。鼓勵省外、境外組織和個人合作舉辦職業教育。
六、招生對象多元化。各省轄市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市場需求,進一步創新技能人才培養途徑。要指導技工院校由注重學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辦學模式轉變,由注重學校教育功能向技工教育培訓、技能水平評價和就業服務等綜合性功能轉變,由主要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向為城鄉有就業要求和學習技能願望的勞動者提供培訓服務轉變。我省各類技工院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拓展多元招生渠道,在堅持面向城鄉初高中畢業生、青年求職人員開展學制教育和勞動預備制培訓的同時,積極擴展培訓對象,面向企業在職職工、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在崗農民工、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等群體,採取將招生平台延伸到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就業服務所和村委會,開展校校、校企、跨區域聯合招生,為當地產業集聚區及知名企業開展定向、委託培養和設立“冠名專業”、“冠名班”等多種方式,實施技工教育培養。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要積極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招收高級工班和預備技師班學員,擴大高技能人才培養。技工院校要積極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培訓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功能。
七、進一步推進技工教育集團化辦學。大力推進技工教育集團化辦學, 以現有20個省級專業性技工教育集團為基礎, 積極吸納百強重點企業加盟技工教育集團,促進校企之間資源共享、合作辦學。按照“市場運作、龍頭帶動、城鄉聯姻、校企結合”的原則,進一步擴大技工教育集團化辦學規模,促進技工教育與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向緊密型、集約化方向發展,逐步實現校企之間在培養計畫、課程開發、實習實訓、師資培養、學生就業等多方面開展密切合作,校校之間在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使用、統一考核標準等方面形成緊密型聯合關係。推動技工教育資源向優勢學校、重點學校集中,支持辦學水平高、效益好的技工院校對薄弱職業院校進行兼併、重組,支持技工教育集團做大做強。
八、處理好擴大規模和內涵發展的關係。各省轄市要指導技工院校在注重改善辦學條件,保持適度辦學規模的同時,強化內涵發展。要通過深入實施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加強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規範學校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技工教育培訓能力,實現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雙提升。要根據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結合技工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特點,堅持能力本位的辦學理念,通過加強職業素質、專業技能和社會能力培養,開展職業指導、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就業競爭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九、深入推進校企合作。我省各類技工院校,要以“百校千企”合作為載體,積極探索多種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實現校企的互利雙贏。各類技工院校都要設立校企合作諮詢機構,加強與行業、企業或產業集聚區的聯繫與合作,根據產業發展和企業對技能人才需求,調整專業設定,制定培養計畫。結合專業設定設立企業定點實習基地,每個專業至少與3個以上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學校與企業簽訂共同培養協定,按照企業技能人才配置要求,對學生實施量身定製培養,力爭實現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同步,實習與就業一體。有條件的技工院校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共建,由學校提供土地、勞動力等便利條件,吸引企業生產車間、產品、技術進入技工院校。技工院校也可利用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能人才資源優勢,更好地為產業集聚區和企業發展服務,形成企業生產與技工院校育人培養的有機融合。
十、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以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為依託,在鄭州、開封、洛陽等市選擇10所技工院校20個不同專業,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逐步建立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的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的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的學做合一。積極探索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改革,推行模組化、“培訓選單”等教學改革方式。加快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推進多媒體教學、網路教學、仿真模擬教學。
十一、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結合教學改革實際,採取靈活的彈性學制,實行學分制。全省省級以上重點技工院校每校均可選擇1-3個專業進行試點,以學分衡量學生學業完成情況。全日制學生在基本學制內,修滿畢業規定學分,可提前畢業;根據培養對象的不同和要求,對通過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方式,分階段完成學業的,修滿規定學分,也可延期畢業。學校要制定實施方案,建立和完善適合學分制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和考核制度,科學劃定學分,加強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學籍管理、師資隊伍和實習實訓建設等,保證教育質量。技工院校要積極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集聚區發展服務,為企業職工終身學習、終身培訓提供服務,採取彈性學制,積極開展企業職工(包括農民工)、在職培訓。企業職工利用業餘時間分階段完成學業,累計學分達到規定要求的,可取得相應的技工院校畢業證書。
十二、規範高技能人才培養學制。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直接招收高中畢業生,培養高級技工的學制教育期限為3年,培養預備技師的學制教育期限為4年。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招收對口專業技工學校(包括中等職業學校)達到中級技能水平學生,培養高級技工的學制教育期限為2年,培養預備技師的學制教育期限為3年。學生學習期滿且畢業成績合格者,經職業技能鑑定合格後,取得相應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十三、深化招生改革,擴大培養規模。深化招生制度改革,進一步落實技工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確立技工學校面向市場、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實體地位,形成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機制。由學校自主確定招生計畫、招生專業、招生對象、招生辦法、招生時間,實行寬進嚴出、登記入學。加大技工院校招生宣傳,利用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搭建技工院校和職業培訓招生宣傳工作網路,開展學制教育和職業培訓常年招生。取消對招生對象年齡、身份、區域等限制,採取多種措施,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擴大培養培訓規模,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
十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技工院校師資“雙百雙向”培養計畫,每年全省技工院校從國內外和企業引進100名優秀技工教師,選派100名優秀技工院校教師赴境內外或企業學習深造。各市、各技工院校都要建立完善技工院校教師繼續教育和企業實踐制度,加快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專業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課教師的技能操作水平,安排專業課教師每年不少於兩個月的企業生產實踐活動。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的要求。鼓勵技工院校教師參加專業碩士學習。到“十二五”末,技工學校專業課教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的應達到50%以上;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專業課教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的應達到70%以上。按照“定崗不定人”的原則,通過設立特崗,採取特聘、特邀等方式,積極吸引行業、企業學有所長、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到學校擔任專業課教師或生產實習指導教師。深化技工院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改革,加強正教授級高級講師隊伍建設,每年開展一次正教授級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不斷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
十五、規範學校管理。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指導技工院校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完善學生學籍、教學、安全、人事、分配、校園文化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要定期開展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檢查評估活動,加強對技工院校專業設定、教學計畫大綱和教材使用的指導和監督。定期組織進行技工學校合格評估,繼續實施重點技工學校複評制度。推動全省技工院校全部使用“全國技工院校電子註冊與統計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學生學籍註冊和國家助學金髮放、免學費政策落實,並加強監督檢查。加強技工院校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學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技工院校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提高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的積極性。
十六、抓好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各技工院校要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堅持把就業指導課作為必修課納入教學體系,將就業指導教育貫穿於學生在校的各個階段。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評估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強化人力資源市場需求預測和信息發布效能,結合各地實際,可成立技工院校畢業生協作組織,在技工院校與人力資源市場之間、與企業之間、與已就業的畢業生之間,構建信息交流平台,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用工信息交流和職業介紹活動。鼓勵和支持技工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在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的自主創業技校畢業生,自籌資金不足的,可申請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技工院校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的,按規定給予相應補貼。技工院校畢業生在本省境內就業或在外省就業需託管檔案和代理勞動保障事務的,由其就業所在地或戶口所在地人力資源市場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接收管理,並享受大中專畢業生減免託管費政策。鼓勵有條件的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畢業生市場就業中介派遣服務方式,設立人力資源中介派出機構,建立學校畢業生就業與企業用人的有效合作機制,促進畢業生就業。
十七、加強學校領導班子能力建設。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協調或指導有關部門為技工院校配備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強、熟悉技能人才培養規律的校級領導班子,並保持相對穩定。全省技工院校實行校長持證上崗制度,結合技工院校辦學特色,開展校長崗位培訓。每年定期舉辦全省技工院校校長研修班,開展學校管理研修活動,提高校級領導的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
保障措施
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爭取政府對技工教育的支持,在實施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和職業教育攻堅工作中,加大技工院校經費投入,改善技工院校辦學條件,提高技工院校辦學能力。要積極協調發展改革、財政、教育等部門,爭取在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畫、中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以及城市教育費附加等政府公共財政扶持職業教育發展的經費方面,加大對技工院校的支持。各地要爭取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經費的投入,支持和獎勵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成績突出的技工院校,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師資培訓等工作。要用好用足現有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各地要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持,加大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投入,針對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需求,探索制定緊缺技能人才定向培養職業培訓補貼政策。
二、落實技工院校畢業生待遇政策。引導技工院校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技能成才。鼓勵企業在與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畢業生協商確定初次就業工資水平時,對取得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參照大專畢業生待遇確定;取得預備技師證書的畢業生工作滿兩年後,可申報參加技師資格綜合評審,合格者按規定取得相應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制定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員職業發展貫通辦法,暢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在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或報名參加專業技術資格(執業資格)考試時,技工院校畢業生比照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學歷同等對待,技工學校、技師學院高級工班畢業生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人員,比照大專學歷對待。探索基層和生產一線的優秀技術工人參加公務員考錄的辦法。根據《直接從非軍事部門招收士官工作規定》,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畢業生納入軍隊士官招收對象範圍,首次授銜確定工資起點標準等參照全日制大專、本科畢業生執行。
三、完善技工院校獎、助學金制度,擴大技工教育免費政策覆蓋範圍。各技工院校每年應提取不低於事業收入5%的經費用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校內獎、助學金開支。鼓勵各地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團體設立中等職業學校獎、助學金,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在國家對技工院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部分農村、城鎮特困家庭實施中職教育免費的基礎上,逐步將技工教育免費生範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和城鎮特困家庭學生,緩解他們的家庭經濟困難,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四、制定技工院校優秀人才激勵政策。對長期從事技工教育,在教學、教研、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者,按有關規定申報“河南省職業教育專家”,並享受相應待遇。定期開展技工院校先進教師評選活動,對表現優秀的技工院校教師給予適當獎勵。逐步形成技工院校吸引人才、穩定隊伍、促進事業發展的靈活用人機制,吸引和穩定理論與技能兼備的優秀人才長期從事技工教育。
五、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高度重視技工院校改革發展工作,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當地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要根據本意見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工作內容,落實任務目標,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要整合資源,加強工作機構和人員隊伍建設,發揮教學研究機構技術支撐作用,加大對技工院校管理支持服務力度。要加大對技工院校宣傳力度,運用多種新聞媒介和形式,廣泛開展技工院校招生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系列宣傳活動,營造技工院校發展和高技能人才成長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