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無脊椎動物系統學與套用實驗室

河北省無脊椎動物系統學與套用實驗室於2006 年1 月經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批准正式建設,於2008 年5 月通過省科學技術廳驗收。聘請中科院院士張亞平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任國棟教授任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無脊椎動物系統學與套用實驗室
  • 地點:河北省
  • 批准部門:河北省科學技術廳
依託單位,研究方向,研究成果,隊伍建設,實驗條件建設,開放與交流,

依託單位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東路 180 號

研究方向

1 .無脊椎動物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
重點在比較形態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地理學3 個層面開拓性地開展包括蛛形動物、六足動物、多足類、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等土壤無脊椎動物的區系分類研究,研究它們的系統分類、種系發生、區系成因、多樣性和分布格局,揭示物種與環境的適應進化關係。並跨國開展世界範圍的科、屬級階元的區系分類合作和物種多樣性研究。同時結合生產需要,開發優勢動物資源的保護和控害保益技術研究,利用原生動物的種類和種群變動數據檢測水質污染程度,為保護和利用水資源提供科學依據。力爭在揭示生命特徵、闡述物種多樣性及其進化生物學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 .無脊椎動物營養學與分子生物學
以重要無脊椎動物類群或優勢種為研究對象,在分子層面探討物種形成過程,動物類群之間的系統發育關係,尤其闡述近緣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謀求建立科學的分子分類體系;同時利用生化分離提取、基因重組和細胞培養技術,製備與人類密切相關的高科技動物製品。在生化研究方面,以功能性強的動物活性物質和具有市場價值的生化物質的分離、純化和鑑定,以及有關方法微量化和精確化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它們的性質和組分,基因和蛋白質序列以及結構,在此基礎上利用生物技術對它們進行基因克隆或定點突變,獲得最佳化或改造,達到提高產量或增加活性的目的。
3 .甲殼動物的繁殖、生態學與資源利用
重點開展具有重要保護價值和生態功能價值的特種無脊椎動物(蝦、蟹)的餌料生物的人工培養和開發、瀕危動物產生的原因、種性特徵、生殖規律、與生存環境的關係和保護利用價值,以及它們的細胞發育生物學、養殖生態學與流行病控制套用技術研究等;開展生態效益型養殖技術和營養學,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力優勢。在營養學方面,以人類第六類纖維素食品為主研方向,著重開展以甲殼素為基本原料的氨基葡萄糖系列鹽類及其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究,兼顧動物性蛋白質、胺基酸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

實驗室自2006 年以來,總計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30 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1 項,面上課題10 項,科技部基礎平台研究項目7 項,省部級課題14 項,總經費800 余萬元;在國內外主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0 多篇,其中SCI 論文100 余篇;出版包括《中國動物志》、《土壤擬步甲志》、《河北動物志》和《英漢動物學詞典》在內的學術著作10 餘部。

隊伍建設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28 人,其中教授11 人(博士生導師5 人)、副教授8 人,20 人獲得博士學位、5 人獲得碩士學位。
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具有較高的學術知名度,如下:
印象初院士:中科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河北省昆蟲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國家“ 三志” 成果鑑定小組組長、《河北動物志》編委會副主任。
宋大祥院士:中科院院士、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河北省人大代表。曾任國際動物學會委員、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委員會委員、國際蛛形學會理事、中國蛛形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動物學報》主編、《蛛形學報》副主編、《河北動物志》編委會副主任等職。
任國棟 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於1996 年入選國家“ 百千萬人才工程” 第一、二層次。現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第12-13 屆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素質教育教材研究編委會委員、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國家瀕危物種保護委員會協審專家、河北昆蟲學會副理事長等學術兼職16 個。

實驗條件建設

實驗室現有科研用房和辦公用房總面積2480 m 2 ,主要包括動物科學樓、博物館生物部和標本館、專業實驗室和院士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包括蛛形動物、直翅目、鞘翅目、陸生貝類、細胞生物學、水生動物、動物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普通動物學、動物營養學等。現有儀器設備320 台(套),其中30 萬元以上設備有生物晶片點樣儀、蛋白純化系統、超景深三維數碼顯微鏡、晶片分析儀、透射電鏡、蛋白質工作者等。

開放與交流

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多個研究所、華盛頓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匈牙利國立博物館、俄羅斯科學院動物所等20 多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長期業務交流和科研合作關係。實驗室設立“ 海南島食蚜蠅的區系分類” 等開放課題8 項,資助金額16 萬元。近年來,實驗室主辦或承辦了包括科技部“ 全國動物標本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試點會議” (2006 )和教育部“ 全國生物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2007 年工作會議” 、《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十二五” 規劃會議、高校教材建設與研討會等在內的全國性會議9 個,省內會議10 多個。實驗室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100 餘人次,接待國內專家學者學術交流120 餘人次,博物館生物部累計接待4000 餘人次參觀和學術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