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基礎測繪“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是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最後五年,也是地理信息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不斷推進地理信息強國建設,實現地理信息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關鍵五年。科學編制基礎測繪“十三五”規劃,對於推進基礎測繪工作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基礎測繪公共服務能力,保障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具有重要意義。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條例》和相關規定,按照國務院批覆《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的總體部署,結合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對基礎測繪工作的需求,省地理信息局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編制了《河北省基礎測繪“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本規劃執行周期為2016年-2020年。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分析
(一)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條例》、《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辦法》和《河北省基礎測繪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基礎測繪政策法規體系,省政府先後頒布實施了《河北省測繪航空攝影管理規定》、《河北省地理信息交換共享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省政府辦公廳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強全省航空攝影和遙感資料統一管理的通知》、《關於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全省數字城市基礎建設工作的通知》、《關於啟用和推廣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通知》等一系列推進基礎測繪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構建行政管理體系、現代化測繪裝備體系和應急測繪保障體系,積極推進數字城市、“天地圖·河北”和地理國情監測三大平台建設,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服務保障能力,著力建設有利於基礎測繪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
引進無人直升機、傾斜航攝相機、機載雷射雷達相機、像素工廠、海洋測量等設備,形成天地海一體化的信息化測繪裝備體系。建成了河北省地理空間技術創新基地,形成2.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地理信息數據採集、存儲、分發中心。基於全省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開展了河北省北斗導航定位網建設,完成64個基準站的兼容改造,用戶數量超過1500個,並發用戶達到240個。完成全省1:1萬數字正射影像圖更新和1:2000數字正射影像圖製作,對全省經濟發展熱點地區和資料陳舊地區的1:1萬數字線劃圖和數字高程模型進行了更新。完成全省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標準化轉換,改造升級省級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開展了河北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全省170個縣級單位的地表覆蓋和國情要素成果;完成“曹妃甸工業區地理國情監測”等8項專題性監測項目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地理國情監測。啟動省級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11個設區市完成了數字城市建設任務並通過驗收,130多個縣(市、區)啟動建設數字城市,成果在政府決策、應急救援、部門管理、百姓生活等多個領域得到套用,部分市、縣(市、區)探索開展了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建設。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張家口申奧、全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等重要戰略測繪地形圖和專題圖;為國土、環保、地質、水利、交通等行業和部門提供數據78TB,提供紙質地形圖超過1萬幅,大地控制點約6000個。初步形成河北省應急測繪保障體系,形成應對突發事件快速獲取、即時處理、網路傳輸、線上決策能力,在撫寧森林火災救援、“7.21”淶源特大暴雨救災、夏秋季秸稈焚燒監測、大氣污染監測、公安禁種鏟毒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基於傾斜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的實景三維數據獲取、處理及套用研究”等100餘項重點項目獲省部級獎勵,“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監測預警方法”等5項發明獲得專利。
(二)形勢分析
從國際上看,近年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快速發展,成為現代測繪基準建設、維護的主要技術支撐,並不斷推動大地、高程、重力三網融合發展。不同解析度的遙感衛星種類日益增多,成為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主要手段。雲計算、網際網路、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在基礎測繪業務領域的套用不斷深入,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自動化、智慧型化處理水平不斷提高。基礎測繪產品形式和服務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三維地理信息產品等新型產品不斷出現。地理信息工作逐步實現由以地形圖服務為主向以地理信息綜合服務為主的轉變。
從國內來看,應對全球性挑戰、拓展利益空間、維護國家利益安全,要求基礎測繪工作範圍由陸地國土向海洋乃至全球拓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應對突發事件和應急救援等要求延伸基礎測繪服務鏈條,拓展基礎測繪業務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和套用快速發展,“資源三號”、“高分一號”衛星等遙感衛星開展業務化運行。以全球覆蓋、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為主要特徵的新型基礎測繪已初具規模。
從省內來看,基本實現由數位化生產體系向信息化生產體系轉變,地理信息服務已由地圖數據服務逐步向網路化定製服務、專題服務、平台服務等多元化服務轉變。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北京張家口聯合舉辦冬奧會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催生了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海洋測繪等新業務;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對覆蓋陸地海洋國土的高精度現代化測繪基準、多樣化的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
(三)主要問題
基礎測繪經費投入不足,部分地區基礎數據陳舊,現勢性不強,難以滿足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地理信息數據現勢性的需求。基礎測繪數據獲取、覆蓋程度、更新速度等與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數據處理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不夠完善,基礎測繪公共服務能力需要加強。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宗旨,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和北京張家口聯合舉辦冬奧會的戰略機遇,進一步完善基礎測繪法規體系,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著力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全面提升地理信息服務能力,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按照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的要求,完善法規體系,明確各級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定位,加快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強化基礎測繪管理。
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加強規劃統籌與計畫管理,強化與國家和地方相關規劃銜接,推進基礎測繪聯動更新和資源共享。
需求牽引、科技創新。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堅持創新發展,人才引領,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高效利用、保障安全。建立健全基礎測繪安全保密防控體制機制,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社會化套用。
(三)發展目標
完善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建成覆蓋全省陸地海洋國土的大地、高程、重力三網結合的現代化高精度測繪基準體系;建立高效協調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基礎地理信息獲取立體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智慧型化、服務網路化社會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測繪生產體系;完善地理國情支撐體系,建立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體制和機制;加強應急裝備和隊伍建設,完善應急測繪保障體系;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地理信息自主創新體系和標準體系建設,推進基礎測繪生產模式、服務產品、服務方式等方面的創新。實現陸海統籌、聯動更新,加快形成新型基礎測繪體系。
三、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
(一)完善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
1.總體目標
逐步形成覆蓋全省陸地海洋國土的大地、高程、重力三網結合的現代化高精度測繪基準體系,推進京津冀一體化衛星導航基準站聯網運行和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建立,向全省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行業提供覆蓋全省的高精度、三維、動態、適用的空間定位服務。
2.實施項目
完善河北省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改造省級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升級兼容北斗導航衛星的多星綜合服務系統。整合全省現有基準站網,在設區市城區、沿海等重點區域增建50個多星綜合基準站,形成全省基準站總數不少於120個的陸海一體化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加強全省衛星導航基準站的維護和最佳化,加強數據處理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準數據管理、處理、服務能力。推進京津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聯網解算,形成京津冀基準站網一體化,逐步實現與周邊省市聯網運行。創新服務模式,支撐社會化和專業化套用。
推進大地、高程、重力三網結合。在邯鄲、邢台、石家莊、衡水、滄州、廊坊6市勘選建設水準基岩點,同步建設衛星定位基準站和重力點,並對新建基岩點進行3000千米二等水準聯測,提升全省高程控制網精度。精化全省陸海似大地水準面模型,提高全省似大地水準面精度;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建立。選擇60個左右基準站建立重力觀測站並進行絕對重力測量,形成全省一等重力網,推進覆蓋全省陸地海洋國土的大地、高程、重力控制網三網結合。
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和維護基礎測繪設備綜合檢定基線場,形成全省公眾測繪計量標準。加強全省測量標誌管理及維護,複測全省B級衛星定位控制點。完成省級基礎測繪成果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轉換,協助省直各部門完成地理信息成果的轉換工作,指導市級、縣級地理信息成果的轉換工作。
(二)建立基礎測繪快速更新體系
1.總體目標
加快全省範圍和重點區域多解析度、多種類、多數據源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資料獲取,建立基礎測繪生產雲架構,推進省、市、縣聯動更新;實現陸海一體化的多維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及準實時更新,建立基礎測繪準實時更新機制,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多維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需求。
2.實施項目
航天航空遙感影像數據獲取。每年獲取1次全省範圍優於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數據、亞米級解析度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和環首都等重點區域1萬平方千米0.2米解析度遙感影像數據;獲取全省2米格網的雷射雷達數據,重點地區每年獲取0.5萬平方千米0.25米格網的雷射雷達數據並進行數據處理。
數字正射影像圖(DOM)製作及更新。每年利用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數據製作全省範圍2.5米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圖(DOM),利用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數據製作全省1:1萬數字正射影像圖(DOM),利用0.2米解析度遙感影像數據製作0.2米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圖(DOM)。
數字線劃地圖(DLG)製作及更新。每年開展環首都、環渤海等重點區域1萬平方千米1:2000數字線劃圖(DLG)測制與更新,對全省平原和丘陵區域約10萬平方千米區域的1:1萬數字線劃圖(DLG)變化信息進行核查與更新。“十三五”期間完成全省山區和高山區約9萬平方千米1:1萬數字線劃圖(DLG)全要素更新。
數字高程模型(DEM)建設及更新。利用雷射雷達數據完成全省1:1萬數字表面模型(DSM)和1:1萬數字高程模型(DEM)更新。完成上年度獲取的0.5萬平方千米重點區域0.25米格網的雷射雷達數據處理。
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及更新。建立全省高精度相片控制點資料庫;完成年度更新的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入庫。
海洋測繪。開展全省海島(礁)監測和1:2000海島測圖,實施全省近海10千米以內1:1萬水下地形測量,完成省內大型流域、水庫水下地形測量,建立海洋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及管理系統,編制《河北省沿海深水岸線資源圖集》,服務保障環渤海合作發展。
基礎測繪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基礎測繪生產雲架構,建設省級基礎測繪數字檔案館;在張家口和承德建設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成果數據異地備份基地。
(三)建立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體系
1.總體目標
綜合利用多源遙感影像數據和專題信息資源,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地理國情動態監測。建立地理國情監測支撐體系,形成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體制和機制,為科學揭示資源、生態、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等要素在地理空間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內在關係提供數據支撐。指導市縣開展地理國情監測。
2.實施項目
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以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為基礎,每2年開展1次涵蓋全省地表覆蓋及國情要素變化等情況的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形成反映全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文要素的空間分布、相互關係及變化趨勢的全要素監測成果,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及服務。
地理國情專題監測。通過自主監測和多部門聯合,每年開展不少於4項專題地理國情監測。重點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城鎮空間格局、污染源空間分布等)、自然生態變化(植被覆蓋度、重要濕地變化、危化源分布等)、國土空間格局(礦山空間資源、海岸帶綜合國情、重要水域等)及國家重大工程(冬奧會、長城保護等)等專題監測項目,為政府部門和關行業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專題服務。
地理國情監測資料庫建設。構建地理國情信息動態監測資料庫,形成海量地理國情數據統計與分析能力。一是做好地理國情數據成果年度更新和維護。在地理國情普查本底資料庫基礎上,依據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成果,整合多尺度航空航天遙感數據及部門專題信息,對全省地表覆蓋及地理國情要素數據進行年度更新和維護,全面反映全省地理信息的現狀及變化趨勢;二是依據統一的規範和標準,對地理國情監測成果進行集成、存儲和管理,形成動態的最終成果資料庫,反映全省地理國情信息的空間分布和演化過程。
機制建設。建設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投入機制,將基礎性及專題性地理國情監測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更新、最佳化相應軟硬體裝備,強化地理國情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地理國情監測技術及考核指標體系,形成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體制和機制。
聚焦區域發展重點、熱點,利用基礎性及專題性監測成果,結合部門專題信息,加強綜合統計分析,聯合相關部門編制河北省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報告,發布年度地理國情報告,形成監測成果發布、共享、套用機制,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提供真實可靠、準確權威的地理國情信息服務。
(四)完善應急測繪服務保障體系
1.總體目標
加強應急裝備和隊伍建設,加快重點區域應急基礎數據的更新,建立應急測繪投入機制。建立地理信息應急處置平台,完善應急測繪保障工作機制,並納入國家、省政府和省軍區應急保障體系;聯動開展常態化應急演練活動,提升應急測繪服務保障能力。
2.實施項目
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投入機制,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測繪服務裝備調用與快速集結機制,形成省、市、縣聯動、軍地協同配合、專兼職結合的應急測繪保障服務體系。
在石家莊和張承交界地區勘建應急測繪基地,形成全省範圍2小時內的應急回響圈;加強應急測繪裝備建設與運維管理,強化人員培訓和常態化應急演練;推進應急裝備在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套用,形成快速獲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所需地理信息數據的能力。
建立地理信息應急處置平台,提高政府應對雨季水災、夏秋森林防火、夏秋季秸稈禁燒、春秋季禁毒活動以及安全生產事故等突發公共事件的預測預警和處置能力。加強對重點區域的實景三維數據、主要道路全景數據、地下空間地理信息數據等重要應急基礎數據的獲取及更新,為應急決策提供地理信息數據和技術保障。
(五)健全地理信息公共服務體系
1.總體目標
加快省級空間地理信息資源資料庫建設,推動省市縣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互聯互通與推廣套用,建成並推廣“天地圖·河北”;啟動省級和10個左右的城市智慧區域時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動產登記等國家和省級重大戰略部署提供支撐,豐富地理信息產品形式,全面提升地理信息對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和社會公眾的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2.實施項目
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部署安排,建成具有統一的空間定位基準和數據格式的省級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依託電子政務內、外網,統籌建設涉密版和政務版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實現為省直各部門線上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服務的能力。
省級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完成省級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豐富數據內容,拓展平台功能,推進與國土、住建、工信、交通、安監、水利、旅遊、統計等省直各部門專題數據的有機結合,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專題數據共享與交換。
數字城市建設。完成全省所有市縣數字城市建設,加強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運行、維護與管理,深化數字城市建設成果套用。推動有條件的鄉鎮啟動數字鄉鎮建設。推進省市縣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互聯互通與數據共享交換,形成分建共享、聯動更新、協同服務的高效運行機制。
智慧城市建設。融合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設時空信息資料庫,啟動智慧河北時空信息雲平台建設。研究制定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和套用評價指標體系,研建我省統一的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系統,遴選10個左右的設區市、縣(市)開展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建設。
“天地圖·河北”建設。開展“天地圖·河北”建設,做好省市縣數據融合、更新和套用推廣,整合各類地理信息資源,以線上、線下、定製等多重方式提供綜合地理信息服務。利用“天地圖·河北”平台及網路基礎設施,為國土資源管理、地質調查以及其他政府部門的專題套用系統提供基礎平台與套用,不斷促進政府部門間地理信息資源的共享服務,打造以“天地圖·河北”為基礎的地理信息網路化公共服務體系。
為重大戰略保障服務。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地理信息的潛在需求,推進京津冀測繪基準一體化、測繪標準一體化,協同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用圖;為北京張家口2022年冬奧會提供精準空間位置服務和多樣化地理信息產品;結合美麗河北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開展區域性和重點村鎮地形圖、專題圖測制和套用系統建設;根據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新疆建設兵團第二師對地理信息的需求,積極開展地理信息行業對口援疆工作。
為經濟建設部門管理服務。為全省不動產登記及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管理、地質災害防治、環境保護和治理等提供精準空間位置服務、地理信息數據服務和平台系統服務;協同開展不動產測量,為不動產存量數據整理、信息核查、統一登記信息發證系統建設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地理信息數據保障,深化地理信息在國土資源業務領域中的套用,提升國土資源精細化管理水平。
公眾地圖服務。建立地圖更新工作機制,更新河北省地圖集和省領導工作用圖,開展新型地圖產品和服務的研究與生產,豐富公共地圖產品內容及形式,為各級政府領導決策、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提供服務,擴大大眾地理信息消費需求。完善和更新河北省地理信息套用成果和地圖網上展覽館,集成各類地理信息資源、地圖資源及地理信息成果套用,打造網路化、可視化地理信息宣傳視窗和服務平台。完善地理信息成果網路化分發服務等系統,推進地理信息成果線上分發服務。
(六)形成地理信息科技創新體系
1.總體目標
加強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信息化測繪生產體系;完善地理信息自主創新體系和標準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開展雲計算、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在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等領域的套用研究,推進基礎測繪生產模式、服務產品、服務方式等方面的創新,著力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指導市縣地理信息主管部門開展科技創新工作。
2.實施項目
基於基礎測繪、海洋測繪、地理國情監測等業務需求,積極引進地理信息實時獲取、數據處理、套用服務等先進技術裝備,加強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等新技術、新裝備的套用試驗研究,提升軟硬體裝備水平和套用能力。更新維護涉密生產網路、政務網路、軟硬體等基礎設施。
依託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和相關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成果交流平台,促進人才引進、培養與交流,完善地理信息自主創新體系。成立河北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通過創新項目實施和合作交流,開展雲計算、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在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等領域的套用研究,著力推進基礎測繪生產模式、服務產品、服務方式等方面的創新,積極構建新型基礎測繪技術創新體系。
構建多源影像數據快速獲取、自動處理生產技術流程及“立體采編、內外同步、圖庫並舉”的一體化生產技術流程,研發全省統一的、適用的地理信息質量控制系統和套用平台。大力推廣北斗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在精準農業、物流運輸、智慧型交通等方面的套用研究。選取1個城市及1個礦區開展地下定位研究試驗,推廣地下定位技術在地下管線測量、礦山監測、人防管理等方面的套用;選取2-5個重點區域開展室內多手段定位技術研究試驗,推廣室內定位技術在測繪、旅遊、文物保護等方面的套用。開展對信息化測繪新技術、新裝備的套用研究,推進新技術和科研成果的轉化。
加強全省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加快制定地理信息採集與服務標準,研究制定京津冀一體化的新型基礎測繪生產技術標準,及時發布河北省地理國情監測公共產品規格及技術標準、地理空間數據交換系列標準、測繪成果質量檢驗等相關標準,不斷完善地方地理信息標準體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體制機制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條例》、《地圖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時修訂《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辦法》和《河北省基礎測繪管理辦法》,不斷完善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地理信息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安全保密等法規制度,明確新型基礎測繪職責定位和分工,健全分級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工作統籌,積極創造有利於新型基礎測繪發展的政策法制環境。
(二)加強規劃統籌,強化計畫管理
把規劃放在基礎測繪的龍頭位置,突出基礎測繪的公益性地位。充分發揮規劃對年度計畫編制、項目預算和投資安排的約束引導作用,強化全省基礎測繪統籌管理,嚴格規劃編製程序,強化年度計畫管理,科學制定年度計畫指標體系,確保規劃落實到位。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創新能力
圍繞建設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加快生產組織結構調整和布局最佳化,形成職責分明、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新型基礎測繪組織體系。統籌項目實施與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加強複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培養,不斷最佳化人才結構,提高基礎測繪創新能力。
(四)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經費管理
圍繞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以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依法安排基礎測繪必要經費並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加強預算管理。完善經費管理制度,強化績效考核,健全經費的使用、監管和績效評估機制,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五)健全共享機制,促進交換共享
全面落實《河北省地理信息交換共享管理辦法》,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跨部門交換共享機制,實現分部門維護管理、公共自由交換、實時交換共享的循環工作流程,不斷形成國民經濟大數據框架。集成、整合多部門政務專題信息,推進資源共享、成果轉化和標準通用化。
(六)強化軍地融合,促進協調發展
貫徹落實軍地融合發展戰略,完善地理信息軍地融合發展工作機制;深度開展軍地地理信息項目合作,拓寬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協作領域,推進軍地地理信息成果交換共享;協同開展軍地地理信息應急演練,提高軍地地理信息應急回響和快速保障能力。
(七)加強規劃評估,監管規劃實施
建立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與評估機制,加強對基礎測繪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強化基礎測繪規劃、年度計畫、預算執行以及項目實施的有機銜接,形成規劃執行的監督評估工作體系。加強基礎測繪項目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的剛性。建立規劃調整機制,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按有關程式和要求對規划進行調整,提高基礎測繪規劃的嚴肅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