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坐落於天津市,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前身是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為中國最早的工科高校,1995年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是中國最早培養工業技術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之一,創辦了我國高校最早的校辦工廠,是全國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開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時也是河北省內唯一開展EMBA教育的高校,具有“工學並舉”的辦學傳統和鮮明特色,截至2013年7月,已先後培養了10萬多名畢業生。

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馬列主義教研室,1991年改建為社會科學部,1999年更名為社會科學系,2002年經學校批准,成立人文與法律學院(以下簡稱:文法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
  • 創辦時間:上世紀五十年代
  • 所屬地區:河北
  • 院長:李子彪
  • 院系:中文、法學、公共管理
學院環境,辦學特色,教學管理,辦學成效,

學院環境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1人,其中專任教師50人,正教授8人、副教授1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3人。設有法學、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漢語國際教育四個本科專業,法學雙學位點1個,學院學科跨法學、管理和文學三個學科門類,在校本科生規模1100人。其中:民商法學為校級重點學科,法學專業為河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河北省法學會勞動法學研究會會長單位。
學院現有電子政務實驗室1個,建有7個學術研究機構(所、中心),建有各類緊密合作的學生實習基地40餘個,與美國、紐西蘭、比利時、英國、愛爾蘭等國多所大學簽署學生交換、推送本碩連讀、教師互訪和教師進修合作協定。學院教師除承擔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任務外,還承擔學校法律援助、學校工學並舉和傳統文化進校園等大學精神研究、文學公共課授課、對外社會服務等多項工作。
學院亦與京津冀多個地區公檢法、地方政府、大型企業事業單位開展社會服務對接,取得初步效果。
百年工大,青春文法。文法學院將在學校“高水平大學和“雙一流”建設”的目標指引下,積極凝練本院發展特色、以創業精神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大鐘樓工大鐘樓
學院建有圖書資料室,藏書19008冊,有各類期刊167種。學院還建有擁有50台計算機的中型機房,可供教師教學與科研和學生平時學習與畢業設計使用。同時,學院還建有擁有144個座位的模擬法庭,建築面積300平方米,並在校外建有4個教學實習基地。
設有河北省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河北工業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辦學特色

學科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
為了支撐學校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等多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辦學定位,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成立了文法學院。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工學並舉”複合型人才的需要,學院始終堅持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堅持引進與培養並重,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在辦學實踐中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勇於改革進取,不斷調整文科專業結構和課程設定以及人才培養模式。
1、堅持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
學院制定人才興院規劃,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採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師資隊伍水平。近兩年積極引進具有博士學位或正教授職稱的教師9人,占教師總數的13%;積極為中青年教師提供進修和在職攻讀學位機會,近三年教師參加教育部和河北省、天津市舉辦的進修班60餘人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教師5人。
2、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
積極探索本科生實行導師制。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依託“思想政治教育”碩士點和“思想政治教育”校級重點學科建設的優勢,憑藉15位碩士生導師的師資實力,積極探索用培養研究生的方法培養本科生,從一年級開始就為每位本科生配備導師,因材施教,按每個學生將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個性化培養,側重創新思維。
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法學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四年中實踐學時占496學時,其中有32學時的模擬法庭的課程,其他相關課程也增加模擬法庭課的比重,第四學期還有5周的畢業實習課程,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加強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加強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培養具有管理學、經濟學、社會保障理論基礎知識的綜合性人才。加強實踐教學,與紅橋區民政局合作進行“居家養老”模式的大規模社會調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培養人才。如對外漢語專業。
在文、法、管理專業中,開設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基礎類必修課。加強文科類學生科學方法論的學習,加強文理滲透,體現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閆曉峰同學跨專業在全國金融學聯考中以420分的高分在千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考取南開大學金融專業的研究生。
3、深化教學改革
學院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注重結合社會發展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組、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和身心健康的培養;強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以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在教學內容方面,以精品課建設為切入點,組織廣大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各教研室定期集體備課,及時充實新內容,包括學科建設新成果、社會主義建設新事例、黨和國家新精神、各位教師的新體會等。
在教學方法方面,開始實行一門課由兩個老師負責的方法,有利於課程的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部分教師採用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學生講課法;部分法律課程進行了模擬法庭的教學;多數教研室進行了考試方法的改革,有的採取抽籤進行案例分析的方法,有的採取PPT報告加論文的形式等,主要考查學生綜合套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嚴把論文質量關
為了保證新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學院嚴把論文關。以教研室為單位認真選題審題,導師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發放任務書,加強指導環節,論文定稿時聘請其他導師進行評閱。在此基礎上,每年抽調部分論文送到南開大學請校外專家評審。同時每年邀請校內相關專家到學院現場抽查盲審。層層把關、反覆審查,有效提高了論文的質量。
5、加強實踐基地建設
學院積極實踐學校“工學並舉”辦學特色,依據專業特點,努力開拓實踐基地建設,目前,建立了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法政牛津律師事務所、嘉德恆時律師事務所、空軍93756部隊4個實習基地。同時,在建實習基地、部門有: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秦皇島市、承德市、保定市、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天津市紅橋區民政局及所屬各街道居委會、天津市北辰區民政局及所屬各街道居委會、中國人壽保險天津分公司以及河北工業大學各處級單位等。
6、重視教材建設
學院高度重視教材建設工作,主編、參編河北省“兩課”通用教材4部、教學參考書4部。目前,按照國家統一要求,選用優質教材。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全部是國家指定教材,其他教材是面向21世紀教材和獲獎教材。
7、科研支撐教學
以校級重點學科建設為契機,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注重和提倡圍繞本科教學搞科研。設計組建11個學術團隊,調動廣大教師科研積極性,提高科研成果的質量和層次,為本科教學服務。
近三年,科研立項53項,其中教研立項23項;發表論文142篇,其中教研論文56篇;專著15部。
例如,於偉峰老師根據教學內容需要,申報了河北省教育廳“十一五”規劃課題: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問題研究,同年發表相關論文14篇,他把研究成果套用於課堂教學中,受到學生的歡迎,收到很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改革與效果
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院除了完成四個本科專業、兩個碩士點的建設任務外,另一項非常重要也非常艱巨的任務是學院承擔著全校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任務,為281個本科班、39個碩士、博士研究生班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
學校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經過兩年努力,順利完成了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由舊課程體系(98方案,六門課,216學時)向新課程體系(05方案,四門課224學時)的過渡。
在多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為了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知與行的統一,學院構建了理論教學課堂、課外活動課堂、社會實踐課堂三個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1、強化第一課堂教學
理論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礎,第一課堂的教學質量直接關係著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的發揮。學院注重加強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積極申報精品課,強調理論課堂在“精”和“管用”上下功夫。目前,“馬克思主義原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兩門課成為省級精品課。概論課為校級精品課。學院精品課的建設,提高了“兩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1)實施師資隊伍最佳化組合。
在過渡過程中,以四門課為依據,成立了四個教研室,即“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教研室。把原有的“兩課”教師及少數專業課教師重新進行了整合。使每個教研室在師資人數、年齡結構、學歷和職稱方面趨於合理。
(2)夯實教師的理論功底,注重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為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院特別注重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為了保證新課程的教學質量,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對所有任課教師進行了上新課前的各級全員培訓,並每周進行集體備課,實現了從舊課程體系到新課程體系的順利過渡。
學院注重夯實教師的理論功底,以碩士點建設為依託,提高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水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個碩士點建設,為廣大政治理論課教師提供了學科依託和平台,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並有研究課題、有確定的研究方向的政治理論課教師都可以申請到碩士點擔任碩士生導師,極大地調動了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有效促進了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3)在教學方法上,在發揮教師主導地位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方法上,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在發揮教師主導地位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五化”:即民主化、情感化、真實化、時事化、創新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下利用網路積極與學生交流,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
2、深化第二課堂教學
河北工業大學課外活動課堂十分活躍,該院教師作為指導教師積極參加了各學院組織的學生業餘黨校、團校、馬列讀書會、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和“三個代表”研究會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同時,該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利用業餘時間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到全校及各個學院做專題講座,近三年共進行講座49場次。最近有關十七大的專題講座就有十餘場。
該院成立的“團校”,利用學院的師資優勢採取講座、討論、參觀、實踐等形式培養學生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近兩期就理論熱點問題進行了24場講座,討論2次,參觀2次。成為黨員的搖籃和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陣地。
該院哲學教研室王紹臣教授,從1984年開始,堅持22年義務組織電氣學院馬列讀書會業餘學馬列,並組織了多次大型社會實踐活動。《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相繼報導了“馬列讀書會”的活動。
“馬列讀書會”被天津市教衛工委評為“社會實踐先進集體”,被河北省評為“青年學習鄧小平理論先進集體”。
王紹臣教授出席河北省“青年學習鄧小平理論經驗交流大會”,並在大會上作了題為“在鄧小平理論旗幟下健康成長”的發言。
3、開展第三課堂(即社會實踐課堂)的教學
(1)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新模式,使實踐環節課程化、規範化。
每門課拿出20%的學時作為實踐學時,實踐學時占0.5個學分,單獨制定教學大綱、計畫,單獨計算學生成績和工作量。
(2)為了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落實,學校、學院、各部門之間進行合理統合。
由文法學院提議,校團委牽頭,各學院回響,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到各學院擔任社會實踐和學生業餘黨校、馬列讀書會、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和“三個代表”研究會的指導教師。統合後,既解決了各學院社會實踐理論指導的需求,提高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理論水平,又解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由於經費和組織等方麵條件的限制而無法開展社會實踐的現狀。如今年暑期,德育教研室和近現代史教研室的教師分別帶隊開展“三下鄉”活動,寫出了高水平的調查報告,有一個團隊獲得天津市優秀團隊稱號,兩位同學獲得天津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稱號。社會實踐活動被中國共青團網站全程報導。活動結束後在文法學院內又進行了經驗交流,通過展板形式對實踐活動進行了全面展示,提高了社會實踐的影響力。
社會實踐的形式有三種:
一是寒暑期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根據課堂內容到農村、工廠進行調查研究。如組織學生考察寶碩集團、天威集團、宣鋼集團等大型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學習和理解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使學生親自了解到以法人財產制度為核心的公司制組織形式的具體構成,看到了全面實行現代化管理,推動科技向生產力轉化的巨大威力。此外,還到農村進行社會調查,進行農村的新變化如精神文明建設、帶領民眾致富的先進個人事跡、城鎮工業的發展、生產狀況、現代化企業改革、農業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轉移等關於三農問題的調查等。
二是利用地處天津的區位優勢,組織學生參觀、訪問天津八國租界地舊址及望海樓教堂、平津戰役紀念館、周鄧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三是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服務活動。如“關注殘疾人,情系六千萬”為殘疾人捐款活動、為希望工程捐款、節假日慰問老年公寓、義務植樹活動、清明節烈士陵園掃墓、校園節能活動、清理教室課桌文字垃圾活動等。
4、建立教學、實踐平台
為了保證新課程體系的教學效果,學院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課的教學、實踐平台,對四門課的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進行統籌管理,以避免課堂教學以及實踐課教學內容、形式的重複和教學過程的單打一,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效果
通過師資隊伍建設、精品課建設,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通過四門課之間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的整合,充實了教學內容、完善了課程設定,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相對穩定的課程體系,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和創新素質起到了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教學管理

1、專業教學管理隊伍素質較高
學院現有3名專職教學管理人員,8名主管教學的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其中專職教學管理隊伍中博士1人、在讀碩士1人、本科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助教1人。
2、注重教學管理檔案建設
該院近年來不斷加強教學管理工作,根據學校下發的教學檔案,學院制定了相應的院級教學管理檔案,如教學督導制度、青年教師助課制度、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制度、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制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集體備課制度、領導聽課制度、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等。
形成了校、院、系(教研室)三級教學檔案管理的體系。
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健全
學院設有教學督導組,負責對全院教學工作運行狀況進行督查、指導。配合學校的中期教學檢查,每個督導員在每個學期要聽課10門次,重點督查新教師。每學期末,召開督導組成員會議,總結一學期的工作,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並對下一年的工作進行部署。
實踐證明學院教學督導對提高學院的教學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4、加強新教師培養
學院實行新教師導師制及助課制度,對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學院定期舉辦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請有經驗、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擔任評審並進行點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學院每學期組織召開學生座談會,徵求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學院定期召開教學工作會議,總結教學工作,表彰優秀教師,部署來年工作。
5、重視學風建設
在學風建設方面,該院從每屆新生入學開始就強化學風建設,組成了學院領導班子、輔導員、班主任三級管理體制。尤其是每年學院選拔優秀的年輕教師擔任新生班的班主任,在適應大學生活、加強學風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學院實行了雙向考勤制度,輔導員和任課教師共同配合,使上課出勤率得到有效保證。

辦學成效

1、作為人文學院,對加強工科學校的文理滲透。
通過加強人文社會科學選修課,如哲學、社會學、管理學、歷史與文化、文學與藝術、心理知識、法律與政治、經濟與管理等,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近三年開設人文社科類選修課140門次,講座49場。
2、該院每年都有多名教師獲獎。
近2年5名教師獲校級優秀教師稱號,2名青年教師獲天津市教學基本功競賽獎,34人次獲校課堂教學質量獎,5人榮獲“三育人”稱號。
3、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學院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堅持特色黨團活動,將黨員的發展、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重視發揮黨員的輻射作用。學生黨員人數為203人,畢業班黨員的比例接近50%,該院“團校”的建立,為黨員的發展提供了大批後備軍,同時成為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陣地。
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校園文化活動蓬勃發展。馬列讀書會、英語協會、口才協會、辯論隊、法律協會、籃球協會、社交禮儀文化社、志願者協會、禮儀模特隊等學生社團發揮各自的優勢,活動豐富多彩、如火如荼。
在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學院形成了積極向上、健康活躍的校園文化氛圍,學生主動學習、勤奮進取、刻苦鑽研專業知識,自覺培養綜合素質。近幾學年,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競賽並多次獲獎,在省、市以上科技、文藝、體育、英語競賽等活動中11人獲獎。有5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17人,河北省華潤助學金4人。作為文科學生,學生在數學、計算機等競賽中多次獲獎。近三年有3人參加西部志願者計畫、12人作為選調生到天津、河北省各黨委機關工作,省級特優生3人、省級三好學生2人、省級優秀畢業生15人。
在歷年考取的研究生中,考取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研究生的比例接近90%。
近三年該院學生的四級通過率為96%,六級通過率為62%,名列全校第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