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花圖

河上花圖

《河上花圖》是清代畫家朱耷1697年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該畫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該畫描繪了河上花卉,卷首荷花滿塘,或映目盛開,或含苞待放。荷葉欹正俯仰,荷梗圓勁挺拔,隨風搖曳,清逸多姿。墨氣縱橫,用筆似游龍盤旋充分體現了其大寫意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上花圖
  • 創作年代:1687年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作者:朱耷
  • 規格:縱47厘米,橫1292.5厘米
  • 現收藏地:天津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技法,後世影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nullnull
此幅畫面為河塘中嶙峋石間的一組盛開的荷花,以荷花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蘭竹點綴其間。
款署“八大山人”。畫尾行書長題河上花歌三十七行,後記:“蕙岩先生屬畫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葉荷花落成,戲作河上花歌僅二百餘字呈正”。

創作背景

此圖創作於1697年,時年朱耷72歲,可知此圖為朱耷古稀之年所創作。“河上花,一千葉”所以後人稱該畫卷為《河上花圖》卷。前段是荷後段是蘭,畫和詩都是寫贈一個叫蕙岔的友人的。詩中有些地方不易理解,但可以看出八大山人與蕙岔的友情是很深的。八大山人一生交遊不廣,大都不是當時的達官名士,所以這個蕙凰先生是何許人也,暫時尚無考。八大山 人畫這一畫卷費時三月之久,又題了二百多字的長詩,詩中又有“蕙廚先生憐余老大無一遇”的句子,可見八大山人在此圖中所寄託的深情厚誼。。

藝術鑑賞

主題

此畫表面上描繪的是河上荷花,但實為朱耷人生長河的真實寫照。卷首展現了荷花從河上躍起,枝挺葉茂,生氣蓬勃,隱喻初涉人世時的遠大志向;畫面隨即就遇上了陡峭的山坡,荷花只能從夾縫中生長,雖仍顯旺盛,卻已彎枝低腰,暗示青年時的他還沒有施展自己的抱負便遇到了國破家亡的挫折;接下來便是崎嶇的河床、枯木、亂石,荷花已呈殘敗之狀,猶如殘喘的人生;卷末的景致更是淒涼,成片荒蕪的土坡,已不見一枝荷葉,僅有星星點點的蘭草竹葉雜生,寓意著自己的一生將在蕭索中終結。《河上花圖》中從生機勃發的荷花始,經歷陡壁山崖、枯木亂石,再見孤蘭衰草竹葉夾生,最後以高澗瀑流結尾似乎正隱喻著作者多舛的人生與不凡的藝術。

技法

畫卷中傳神地表現出荷花情狀的千姿百態,荷梗直、彎、斜、臥,荷葉伸、卷、濃、淡,荷花開、合、露、藏,變化多端。花葉用潑墨法禿筆橫掃灑脫豪爽,酣暢淋漓地展現出濃、淡、焦、潤等多種墨色,富有層次感,充分體現了中國畫墨分五色的特點,傳達出一種不可遏止的激昂之情。花瓣用細筆勾勒,一圈而就,氣足神完,與看似隨意揮灑的墨葉相映成趣,展示了八大山人用墨濃淡相宜、剛柔並濟的純熟筆鋒。
葉面有濃有淡,葉柄有直有斜,花則或藏或露,交錯掩映,充滿生氣。八大山人的這幅畫,以大卷寫河邊荷花盛開的情景。墨寫荷葉,線勾花瓣,剛柔相濟。滾落荷葉的水滴聲伴著蛙聲輕鳴,暈染出荷塘的清雅景致。雙古箏左右相配的旋律。

後世影響

《河上花圖》中把花卉與山水結合起來的畫法,對近現代的潘天壽等人的繪畫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重要展覽

2017年7月24日—10月中旬, 《河上花圖》在天津博物館“清代二期繪畫”中展出。

作者簡介

朱茸(1626—1705),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清畫家。他本是明代皇室後裔,20歲時便棄家避禍山中,23歲剃髮為僧,釋名傳綮,號刃庵,中年時曾因為躲避清政府徵召而佯狂裝瘋。康熙十九年(1680)還俗,此後便在家鄉以詩文書畫為事,直至去世。朱耷繪畫做到了削盡冗繁,返樸歸真,筆墨清脫,以一種含蓄蘊藉、豐富多彩、淋漓痛快的藝術語言,塑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純淨、酣暢境界。他的書法平淡天成,藏巧於拙,筆澀生朴,不加修飾,靜穆而單純,不著一絲人間煙塵氣,有 朱耷像著很高的藝術成就。傳世作品有《快雪時晴圖》、 《河上花圖》、《行書四箴》、《般若波羅蜜心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