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米(藜科植物)

沙米(藜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草綱目拾遺》:“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爾多斯所產尤多。枝葉叢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作為粥,滑膩可食;成為末,可充餅茶湯之需。”

最為有名當屬甘肅民勤縣沙米轉刀面,肉米香味益發,實數麵食極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沙蓬(刺蓬)
  • 拉丁學名: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inn.) Moq.
  • 別稱:沙米、登相子
  • :植物界
  • :藜科Chenopodiaceae
  • :沙蓬屬Agriophyllum
  • :沙蓬
  • 拼音:shā mǐ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飼用價值,環境價值,藥用價值,名稱來源,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幼時全林密被分枝毛,後脫落。莖直立,堅硬,多分枝。葉互生,無柄,披外形至條形,長1—8厘米,寬4—10毫米,先端漸尖,具刺尖,基部漸狹,全緣,葉脈凸出,3—9條。花序穗狀,無總梗,通常 1—3個著生於葉腋;苞片寬卵形,先端驟尖,有短針刺,反折;花被片1一3,膜質;雄蕊2—3;子房扁形,柱頭2。胞果卵圓形,扁平,除基部外,周圍略具翅,果喙深裂成兩個條狀小喙,其先端外側二小齒;種子圓形、扁平(圖127—1)。
沙米沙米

生長環境

沙蓬是一種耐寒、耐旱的沙生植物,是亞洲大陸乾旱一半乾旱地區各種類型的流動、半流動及固定沙地上的一個廣布種,是流沙上的先鋒植物。淺根性,主根短小,側長,向四周延伸,多分布於沙表層(圖127—2)。據報導,沙蓬側根有時達8—10米長,密布於5—40厘。術層中,猶如絲網,根長往往旗付株高數倍到數十倍,在乾旱之年這種差異更為懸殊。
據在鄂爾多斯地區觀察,沙蓬4月下旬—5月上旬種子開始萌動,發芽出土,到5月中旬—6月初為幼苗期,6月中—8月初為分枝期,8月中—9月初為開花期,9月中—9月下旬為乳熟期,10月初為蠟熟期,此後植株開始枯黃死亡。生長期為130天左右。每當遇雨後能出現大量的新生幼苗。從物候學特點分析,季節對沙蓬的影響極強,如它的開花期集中而短暫,只有15—20天時間,每日在9:30一12:00時開花,適宜溫度16—23℃,相對濕度50一40%,13時以後開花很少。8月以前不見開花,更不結果。如在8月中旬播種,仍能完成其發育階段。開花和種子成熟的次序是先從莖部花序開始後及頂端。種子成熟時,枝葉枯黃。種子成熟度高,千粒重1.3克。在室內溫度17—22℃條件下,發芽率高達91%。沙蓬種子保存長達5年以上,也不失去發芽能力。
繁殖率高,種子結實量大,一株正常生長發育的沙蓬,產子量為8000—15000粒,種子細小,易脫落,借風力傳播面廣人天然下種範圍遠可達500米以上或更遠的地方,種子被沙埋後,遇雨即能迅速發芽生長,先紮根後出芽,出上15天時主根長達11.3厘米,而側根長3厘米,地上部分僅2—3厘米高,不到根長的三分之一。
沙蓬幼苗期根系生長快,有利於在流沙上定居,是適應乾旱生境的重要特徵。沙蓬多野生於新月形沙丘的較低部位及丘間低地,通常伴隨沙拐棗、黑沙蒿、差巴階蒿及細枝岩黃是或沙鞭等出現,有時局部可形成單純的群落,或僅有少量其他沙生植物摻入。沙蓬喜生於流沙和退化的沙質地。
水分對沙蓬的生長影響很大,生長高度因水分條件變化而不同。在乾旱之年它幾乎不發育,植株矮小,株高不超過3—10厘米,種子不成熟或不飽滿,所以有人稱它為“躲避於早的植物”,而在雨水較豐富之年生長發育良好,結實豐富,株高達1米。遇雨後快速猛長,短時間內即能完成生活史周期。每當雨季來臨後,則為其生長分枝的高潮,在流動沙丘上成片生長,形成一片綠色背景。
據在甘肅臨澤地區研究,沙蓬氣孔為無規則型,上表皮氣孔表面積為569.0±58.l平方毫米,下表皮氣孔表面積為598.1±29.0對平方毫米,葉兩面均有氣孔分布,上表皮為142.7個平方毫米,下表皮為115.2個平方毫米。在石質坡、戈壁和流沙上,自然生長的沙蓬、沙拐棗、珍珠等九種植物中,沙蓬氣孔表面積最小,密度最大。它的蒸騰強度也最大(0.50毫克/平方厘米/小時),因此,它的抗旱性,是以強烈的蒸騰作用去適應沙面高溫,使它免受灼傷。

分布範圍

沙蓬分布十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西藏等地區;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沙蓬在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區,是重要的飼用植物。駱駝終年喜食,有些牧民認為是駱駝的催肥牧草之一,山羊、綿羊僅採食其幼嫩的莖葉;牛和馬採食較差。也僅吃幼嫩部分。開花後適口性降低,各種家畜不食或少食。乾枯後駱駝、羊仍採食。種子可作精料,補飼家畜,或磨粉後熬成糊狀,作為幼畜的代乳品。冬季植株保存不良,因乾枯的植株較脆弱,易折斷。沙蓬的群體如遭擾動,則保存較好。冬季為牲畜主要採食牧草。若8月開花以前刈割調製乾草,枝葉嫩綠,營養價值高,大小家畜皆喜食。沙蓬產草量視當年的降水情況波動很大。降水量多之年,產量高。在毛烏素沙地測定,不同大小的株叢產草量相差甚懸殊(表127—1)按面積測定,在沙蓬生長集中處,20平方米的產草量,鮮19.5公斤,風乾重5.25公斤,折畝產乾草175公斤。從營養成分看(表137—2),沙蓬含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蛋白質和相當高的灰分,在生育早期,胡蘿蔔素的含量較豐富。同其牧草比較,沙蓬的必需胺基酸含量比較低,而異亮氨酸和組氨酸的含量為中等(表137—3)從內蒙古的分析資料看,沙蓬種子含有較豐富的粗蛋白和脂肪,兩者分別占風乾物的21.5%和6.09%。沙區農牧民常採收其種子加工成粉,人畜均可食。

環境價值

沙蓬不僅是一種重要飼用植物,也是固沙先鋒植物,在治沙上有一定意義。

藥用價值

種子可作藥用,能發表解熱,主治感冒發燒、腎炎。

名稱來源

草本植物東蘠的子。多生長於沙地,可以做飯,因名。 元 成廷珪 《送潘仲明之泰興》詩:“年豐沙米賤,江近網魚鮮。” 明 胡侍 《真珠船·東牆》:“ 甘 、 涼 、 銀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細如罌粟,堪作飯,俗名登粟,一名沙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