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生冰草

沙生冰草

沙生冰草(學名: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Schult.)是禾本科、冰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成疏叢,直立,葉片多內捲成錐狀。穗狀花序直立,穎舟形,脊上具稀疏短柔毛,外稃舟形,通常無毛或有時背部以及邊脈上多少具短刺毛,內稃脊上疏被短纖毛。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山西等省區。俄羅斯、蒙古以至美國北部均有分布亦有分布。多生於乾燥草原、沙地、丘陵地、山坡及沙丘間低地。

該種是優良牧草,是各種家畜均喜食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成疏叢,直立,光滑或緊接花序下被柔毛,高20-70厘米。葉片長5-10厘米,寬1-3毫米,多內捲成錐狀。
穗狀花序直立,長4-8厘米,寬5-10毫米;穗軸節間長1-1.5毫米(下部者可有長達3毫米);小穗長5-10毫米,寬3-5毫米,含4-7小花;穎舟形,脊上具稀疏短柔毛,第一穎長(2)3-4毫米,第二穎長4.5-5.5毫米,芒尖長1-2毫米;外稃舟形,長5.5-7毫米,通常無毛或有時背部以及邊脈上多少具短刺毛,先端具長1-1.5毫米的芒尖;內稃脊上疏被短纖毛。

主要變種

毛沙生冰草(變種)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外稃密被長柔毛。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青海(二塔拉)等地。生於沙地。模式標本采自蒙古。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山西等省區。俄羅斯、蒙古以至美國北部均有分布。多生於乾燥草原、沙地、丘陵地、山坡及沙丘間低地。模式標本采自蘇聯庫馬河沿岸草原。
沙生冰草原產於東俄、西伯利亞西部、中亞寒冷乾旱平原。1911年從西伯利亞西部引種到加拿大薩斯喀切渴大學,1927年在加拿大推廣種植。於1982年從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引種到黑龍江省。

生長習性

對自然年降水量的要求一般為150至400毫米。植株可在-40℃的低溫下安全越冬,而且返青早,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4月中旬即返青,在甘肅省河西地區6月中下旬抽穗,8月初種子成熟,生長期為115天左右,對≥0℃積溫的要求為2500℃至3500℃。對土壤不苛求,能在沙性或粘重土壤上生長良好。但通常喜生於沙質土壤、沙地、沙質坡地及沙丘間的低地,在半沙漠地帶也能正常生長,耐鹽鹼性較差.不耐鹽漬化、沼澤化和酸性土壤,也不能忍受7至10天的水淹。在沙地植被中主要作為伴生種出現,但有時在局部覆沙地或沙質土壤上可以成為優勢植物種,形成以沙生冰草為主的植物群落,

繁殖方法

種籽處理:沙生冰草穎果的穎及稃上具芒尖,播種時易堵塞排種管,造成缺苗斷壟現象,故播種前要進行種籽處理,清除雜質及斷芒,以利排種。也可與光滑的豆科牧草種籽如牛枝子草木樨黃芪、肋脈野碗豆等混播,以減少堵塞排種管,並可增加產量,改善其品質。
播種:播種期4月底至8月初均可。但因春季風大,土壤墒情不好,不易抓苗。最好在6-7月雨季播種,可保證抓苗保苗,可在雨季前寄籽播種。條播可採用圓盤式播種機播種,行距30厘米。每畝播種量為2千克,播深2-4厘米。

栽培技術

沙生冰草沙生冰草
選地:選擇沙壤土或壤土地建立旱作人工草地,不但生長發育良好,亦可獲得較高的產草量及產籽量。1988年7月初在巴彥淖爾盟烏拉特中旗巴音哈太草原,在降雨不足15毫米的條件下,進行大面積旱播,播後第13夭出苗,出苗率達90%以上。播種當年幼苗生長十分緩慢,多以營養期狀態越冬,很少出現生殖枝。當年平均草層高度達20厘米,生長第二年高達25-30厘米,每畝產鮮草154.5千克,並可收穫種籽。在灌水不施肥的條件下,種植的沙生冰草生長良好,顏色鮮綠,葉量較多,播種當年植株達35-40厘米,部分植株可開花結實。次年返青後生長快,種籽可全部成熟。抽穗期每畝產鮮草341.4千克,乾草116.6千克。
刈割:沙生冰草花期刈割較為適宜,此時蛋白含量高,纖維低,草質柔軟,並可獲得高的產草量。留茬高度不宜太低,一般以4-6厘米為宜,以利再生草的生長。
收種與貯存:沙生冰草種籽成熟後容易脫落,收種應在臘熟期進行,收後要及時晾曬脫粒,裝袋入庫,在乾燥、通風良好的條件下貯存。

病蟲防治

在整個生長季節未發生任何病害。未發現蟲害及萎蔫情況。

主要價值

沙生冰草的鮮草草質柔軟,為各種家畜喜食,尤以馬、牛更喜食。據測定,沙生冰草在反芻動物中,有機物質消化率較高。
沙生冰草屬典型的草原型廣幅旱生植物,具有極強的抗旱、抗寒和固沙能力,這是由於它具有發達的根系,而且根系外有沙套保護,葉片窄小且內卷,乾旱時氣孔閉合。乾旱嚴重時雖然生長停滯,但葉片仍能保持綠色,一遇雨水即可迅速恢復生長。它也是中國栽培植物中最耐乾旱的禾本科牧草之一。
沙生冰草是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兼用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