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鎮(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

沙溪鎮(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

沙溪鎮毗鄰廣東省中山市城區西部,面積55平方公里,轄1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約12.5萬,僑居海外和港澳台的鄉親8萬多人,是珠三角著名的“華僑之鄉”和“文化之鄉”。沙溪鎮是全國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鎮、中國最具產業影響力紡織之都;綜合經濟實力位列全國千強、全省40強;享有“中國休閒服裝名鎮”、“中國紅木家具之都”美譽;“休閒服裝”、“隆都紅木”、“沙溪涼茶”名揚海內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溪鎮
  • 別名:沙溪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中山市城區西部
  • 電話區號:0760
  • 郵政區碼:528471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山市沙溪鎮
  • 面積:55km2
  • 人口:約6.5萬人
  • 方言:屬福建閩南語系的隆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火車站:中山站
  • 車牌代碼:粵T
自然地理,位置面積,自然環境,語言,居民,僑鄉文化,歷史人文,經濟概況,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投資前景,社會榮譽,文化淵源,風景名勝,

自然地理

位置面積

位於市境西部,東與石岐城區接壤。2000年12月析出西河小區2.6平方公里土地歸城區管理。西南鄰大涌鎮,西接橫欄鎮,北連東升鎮坦背、西區沙朗,南與南區隔岐江河與,中山二、三橋相交通。總面積55平方公里。

自然環境

境內地勢南高北低,丘陵與平原各半,東南和中南部為丘陵台地,一般海拔20多米。主要山崗有鳳凰山、碼頭山等。位於南部的鳳凰山海拔64.3米,為全鎮最高點。北部和西部為沖積平原,河涌交錯,岐江河、獅滘河流經境內。

語言

語言通用粵語、國語,方言使用屬福建閩南語系的隆都話。

居民

以漢族為主。1990年7月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戶籍人口中有回族、苗族、壯族、滿族、侗族、畲族、土族、仫佬族、土家族、瑤族10個少數民族,人數135人,占總人口0.22%,多因工作調動和婚姻遷入。

僑鄉文化

沙溪鎮是著名的僑鄉,出國謀生者甚多。自南宋景炎年問(1276~1278年)始,便開始有人出國謀生。以後於各個歷史時期內,不斷有人遠涉重洋,其蹤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地。
宋景炎三年(1278年)十月,宋端宗被元兵追趕,駐蹕香山,沙涌人士馬南寶獻糧餉軍,並招募四鄉青壯者勤王。隆都豪吐村人高添,積極回響,率領青壯者參加,被授宣義郎,召拜提調參軍、升樞密使,追隨宋帝至碙州,不幸殉國。次年祥興二年(1279年),宋朝覆滅,隨行將士除陣亡者,不少漂流逃亡海外,此為最早記載隆都籍人士出國謀生者。
至清道光(182l~1850年)期間,列強瓜分中國,清朝逐步沒落,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清朝腐敗無能,官吏貪贓枉法,土豪地主欺壓盤剝,廣大人民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農村破產及失業者日益增多。在本地謀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紛紛想方設法謀求生路,不惜離鄉背井,漂洋過海,以賣豬仔或以契約僱傭形式出國,近者立足於南洋群島或東南亞國家,遠者即到達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各地。
據有關資料記載:清鹹豐三年至同治十三年(1853~1874年),香港、澳門的外國人口販子,公開設立“招工館”,以招工為名大量拐騙華工,作為苦力販賣運往加勒比海地區和南北美各地,以此賺取高額利潤。由於拐騙的華工被剝奪了一切人身自由,形同牲畜,所以被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也就被稱為“豬仔館”。1865年澳門就設有“豬仔館”8~10家,至1873年,僅葡萄牙、西班牙、荷蘭3國在澳門開設的“豬仔館”就達300多家,從事苦力貿易的人口販子達3~4萬人之眾。據1874年葡萄牙政府公布的檔案統計,從1865~1873年,僅從澳門出口的苦力總數達182000多人,其中運往古巴的總計346航次,94600多人;運往秘魯的有83100多人;其餘地區300多人。
所載華工以中山東、西兩鄉破產農民為多。西鄉亦即現今之沙溪與大涌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本縣武備廢弛,盜匪叢生,到處擄掠,地方陷入無政府狀態。兩廣水師提督方耀祠借回鄉祭祖之名,行“剿匪”之實,西鄉特別是濠涌村一帶民眾,深恐株連,紛紛逃避,因悉加拿大溫哥華埠準許華人入境,乃’多走避於溫哥華。
華僑出國高潮大致可分為四次。第一次是美國於1845年在舊金山發現金礦以及修築橫貫美國東西部的大鐵路,由於勞工嚴重不足,大量以賣豬仔形式和契約僱傭形式招募吃苦耐勞的華工。第二次是在19世紀50年代英屬澳大利亞在雪梨(悉尼)附近地區新發現金礦,亦曾以同樣的形式大量招募華工。故流傳至 今,仍有不少人把凡出國者皆稱為“趁金山”。清光緒末年,英屬東南亞的河歪埠因大量採掘戰略物資鎢礦,招募大量華工前往開採,沙溪各村前往者甚眾,僅象角村就有近百人之多。同時,英國殖民者在東南亞大量種植橡膠,又大量招募華工前往開墾種植。第三次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至1949年底,華僑經過戰爭與家人隔絕多年後,大批回國與家人團聚,不少年老者回鄉置業安居,以度晚年,而將子女遣送出國,承頂居留名額;有些較有基礎的即回國辦理直系親屬一起出國定居;或遣送子女出國求學;第四次是我國改革開放的1984年以後,因不少國家放寬了移民限制,華僑紛紛回國辦理直系親屬、旁系親屬移民手續出國定居。在此4個階段內,不少人又以經商、投資、留學、頂替、繼承財產等名義出國。
華僑出國後,因言語、文化、風俗習慣之不同,為能站穩腳跟,立足異域,大都忍辱負重,胼手胝足,艱苦奮鬥。他們為了自謀生存外,還為僑居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和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板尾園村徐任棠,1854年便為水手,長期航行於香港美國之間。在19世紀30年代、40年代中,澳大利亞愛德禮、達爾文、雪梨和板斯,都有隆都人的足跡,他們已來此為農場主做工。象角村阮祖裕便是最早到達爾文的人士之一。北昆士蘭州堅士,很早就有隆都人在那裡謀生,距堅士幾百英里的珍珠埠,谿角村人劉昆來很久以前就在那裡經營雜貨店,後其子玉廷繼承父業,頗有成就。1883年,涌頭村李臨春在澳洲雪梨(悉尼)唐人街84號創辦“廣和昌”華洋雜貨店,不久兼營金山莊,專門從事與華僑往返及匯款的業務,是當地華僑最早開設的店鋪之一。1887年,崗背村陳滾在檀香山創辦“義合肉店”,以後發展為“思喬(CQ)義合公司”,開辦牧場、屠場、制木器具、釀造啤酒、買賣地產等行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檀香山最大的華僑企業。1889年,龍頭環村周崧由其四叔父帶挈赴美,後於1901年在加州委利賀埠創辦“生利公司”,後擴大資本,改名為“中國服裝公司”,後再易名“中興公司”,以後逐步發展,擴大到各地分店55間,另在檀香山開設分支店4間,最先成為美國華人社會的百萬富翁,“中興公司”亦成為美國華資企業的佼佼者。
但更多的華僑出國後,只是給礦山、農場主傭工,從事耕種、採礦、築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工作。僱傭契約期滿後,華僑們除到各地傭工外,多數從事種植菜尉、橡膠、甘蔗,稍有積蓄,便從事洗衣、賣水果、賣菜、賣布,開小雜貨店、小餐館等小本生意。他們無不刻苦耐苦,勤奮學習,力圖擺脫異國的岐視與低下的生活環境,努力進取,自強不息。特別在培養和教育下一代方面,始終貫注了中華民族愛國愛家、互相幫助、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現旅居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華裔,不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湧現了無數著名的工商企業界、專家、學者和名流;有些還晉身於旅居國的軍政界。如原籍雲漢村劉國英,任美國加州聖克拉門托美國空軍後勤中心司令;祖籍龍聚環村劉威廉,任澳大利亞聯邦參議員;祖籍濠涌村方宇文,任美國舊金山列治文警察局局長;祖籍崗背村陳美麗,任美國駐中國廣州領事館領事等,還有大批的學者、專家、教授、律師等。他們所作出的成績和貢獻,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與尊重。多數國家感覺到華僑的貢獻,允許他們人籍而成為旅居國的正式公民。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當地出生的華裔逐年增加,但無論是華僑、華人、華裔,他們都對祖國和家鄉帶有濃厚的感情,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希望祖國繁榮昌盛,祖國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日益強大。近百年來,廣大華僑對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無不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祖國的日益富強,也對保障華僑的正當權益,提高華僑的社會地位有了強大的靠山。
沙溪鎮是中山市重點僑鄉,有8萬多的華僑港澳台同胞旅居39個國家和地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沙溪鎮共接受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捐款捐物累計折合人民幣1.45億多元,僑捐項目共447項,有12位沙溪籍或在沙溪投資辦廠的旅港澳鄉親榮獲中山市榮譽市民。

歷史人文

沙溪是革命老區,紅色聖地,為締造新中國而流血犧牲的25048名紅軍將士長眠於此。境內有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群和“赤化全川”石刻標語等紅色旅遊景點,是全國10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

經濟概況

經濟發展

沙溪鎮工業體系以服裝為主,家具、製藥、電子、飲料、化工、五金、家電、食品等共同發展。休閒服裝業是沙溪的支柱產業。沙溪鎮工業經濟發展全面實施“1+3”發展戰略,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傳統服裝產業集群最佳化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力度,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轄區內六千多畝的隆興工業園區品牌廠企集聚、105國道沿線的龍瑞服裝市場群客商雲集、省道岐江路上布行街產業配套齊全。這裡誕生了霞湖世家、鱷魚恤、三番、華人禮服等100多個全國知名休閒服裝品牌。沙溪以隆都紅木家俱博覽中心為橋頭堡,東起105國道,西接大涌鎮,十里長廊,匯聚眾多紅木家俱品牌,正日益成為沙溪新的產業亮點。鴻興造紙、益和堂製藥、海一舟電子、華南環保、恆星機械等一系列蓬勃發展的沙溪科技企業,全面展示“市工業強鎮”的實力。
沙溪農業以城郊型為特色,是中山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全鎮農業用地面積近2500萬平方米,並形成以“水稻為基礎,蔬菜為龍頭,水產、畜牧、水果齊發展”的結構產業結構。
第三產業是沙溪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實現增加值55.16億元,比增6.5%。抓好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星寶商圈”,沙溪星寶文化廣場成功申請為市年度服務業重大投資項目;引入“中國紅木博物館”、“隆都國際精品設計酒店”等服務業項目。培育電商市場,推動電商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時尚創意城網商中心,打造中國休閒服裝博覽會電商平台;推進10萬平方米大自然廣場億通天下電商產業園項目建設,建設O2O社區電商服務體驗中心;設立電商學堂,成功舉辦“廣貨網上行”之電子商務大講堂(中山站)”等16場電商活動;組織品牌企業參加雙11銷售活動,總銷量額達6000萬元;與小欖鎮合作舉辦“淘寶清倉”活動,6天銷售總量突破500萬元。

基礎設施

沙溪鎮內公路網路縱橫交錯,村村相連,105國道、廣珠公路和岐江公路(省道)橫貫鎮區。近年來,投資近億元,在鎮內建有寶珠路、隆都路、新濠路、工業大道、隆興南北路、康樂路,均為國家二級公路標準的主幹道路,其中隆興南路、北路被評為廣東省市政優質工程。全鎮總里程達90多千米。
充沛的供電供水,為沙溪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投資2.9億元、裝機總容量5萬千瓦時、年發電量可達2億度的隆都發電廠,不僅滿足本鎮的電力需求,更成為中山市電力供應富餘鎮,並向鎮外輸供電力。全鎮鋪設了長達45千米的自來水主管網,日供水量可達10萬立方米,保證了全鎮居民生活、消防、工業用水的需求。

投資前景

近年來沙溪鎮開發了占地6000多畝的隆興工業區(下設隆興片、永厚片、康北片),隆興工業區是由國際知名的專業設計策劃公司以國際工業區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及配套。區內建有5萬千瓦的發電廠一座,11萬伏輸變電站二座,鋪設自來水管主網長達100千米,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設施齊備,對外來投資者,設施配套(報建)、土地使用權出讓補償款根據項目的大小等方面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並負責工業用地的“五通一平”以及提供協助辦理土地使用證等服務,在供電供水及稅收方面都制定了多種優惠政策,為新一輪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優勢。

社會榮譽

沙溪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鎮、中國休閒服裝名鎮、國家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廣東省科技創新試點專業鎮、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省教育強鎮、中山市經濟強鎮等多項殊榮。

文化淵源

沙溪鎮人文薈萃,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在800年前已經有史跡可尋。文物古蹟有:龍瑞“探花及第”牌坊、“文昌塔”,虎遜“岩石碑”,聖獅“期頤偕老”牌坊、“昇平人瑞”牌坊,豪吐“龍山書院”等。民間藝術形成了鶴舞、鶴歌,龍舞、鳳舞,獅子舞等三大系列的藝術品種,並參加省市大型活動表演,“鶴舞”遠赴韓國表演。沙溪成立了文學、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曲藝、詩社、攝影、集郵、民間藝術等八大協會。
《香山縣誌》記載,宋末至明清,中原移民千里跋涉開拓了這方南方小鎮,近一個世紀,沙溪人又大量移民海外。在遷徙交流中,中原傳統文化八百年來在香山一隅沉澱積累,與嶺南文化的水乳交融,再疊加近一個世紀黃土文明與海洋文明的百年交錯,在文明的大開捭闔中,形成了沙溪區域獨特深厚的地域人文現象。
沙溪先賢陳天覺倡導香山建制、探花及第牌坊、龍山書院、溪角古塔、虎遜岩、碉樓、西裝屋……一段段歷史的符號記載了沙溪特有的人文歷史。
“沙溪鶴舞”、隆都“四月八”大巡遊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如今成為中山市大型慶典的必備節目之一。
隆都話在珠三角區域獨樹一幟,語言的獨立性為沙溪文化的獨特性提供了豐富的內涵。獨特的隆都方言成為隆都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還有:隆都傳統飲食文化、民俗文化、華僑文化、名人文化,以及近十年來開創的休閒服裝文化皆自從體系。
文化番開名人輩出。小刀會領袖劉麗川、近代思想家劉思復、革命烈士黃石生、嶺南詞人楊鐵夫、華南細菌學創始人彭華利、嶺南畫派代表人物方人定、黃霞川……構築起沙溪文化的一座座高峰。

風景名勝

以紅軍烈士陵園為核心、總醫院舊址群為基礎、新村建設為亮點的王坪AAAA級紅色旅遊景區占地面積達4.2萬平方米。重點新建了遊客接待中心、鐵血丹心廣場、大型雕塑、千秋大道、漢白玉牌坊、散葬墓區、英烈牆、紀念館、雙坪路等建築,對重傷連、輕傷連、被服廠、擔架隊、紅色衛校、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等紅軍舊址進行了原樣修復。同時實施了高規格、大範圍的環境整治。2012年5月9日,王坪AAAA級紅色旅遊景區創建全面完成,一舉通過了國家的驗收,並成功舉行了盛大的開園儀式。以巴山新居工程為核心的新村建設按照“經濟、休閒、旅遊”的理念,安裝風光互補太陽能路燈和種草、植樹、栽花進行環境亮化、綠化、美化,同時配套建有河南州、石子崗兩委辦公室、黨員幹部教育活動室等各類村級管理辦公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