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鎮

沙洋鎮是沙洋縣政府所在地,是沙洋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位於江漢平原中部,東臨漢江,隔江與鐘祥、天門相望;距武漢市240公里,西距三峽宜昌市160公里,北達荊門市、襄樊市53公里、160公里,南通宜黃高速公路35公里,是江漢平原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湖北東西部經濟發展的橋樑與紐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洋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下轄地區:五里鎮 李市鎮 曾集鎮等
  • 政府駐地:沙洋鎮
  • 電話區號:0724
  • 郵政區碼:448200
  • 地理位置:江漢平原中部
  • 面積:38.75平方公里
  • 人口:53006人
  • 車牌代碼:鄂H
  • 當地特產:荊半夏
鄉鎮概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教育,黨風廉五好政,突出“創新”明思路,突出“兩建”搭平台,突出“三聯”促共建,突出“四到”抓教育,突出“五好”重引導,

鄉鎮概述

沙洋鎮歷史上因其商埠興旺、港運發達而與漢口沙市、老河口、襄樊、新堤、宜昌、武穴並稱為湖北的"八大重鎮",素有"小漢口"之美譽。沙洋鎮轄11個村民委員會,59個村民小組,8個居民委員會,1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3006人,其中農業人口11024人,非農業人口41982人。國土面積3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9.5公頃。
沙洋鎮
沙洋鎮農業已形成蔬菜、藥材、畜牧花卉四大主導產業。蔬菜生產規模已達萬畝,高新技術園、農業休閒觀光園已在加緊建設之中、藥材荊半夏種植基地規模已達5000畝。2000年,沙洋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5.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929萬元,主要產品產量:糧食3807噸,棉花350噸,油料287噸,蔬菜26700噸,水產品400噸,生豬出欄8802頭,家禽出籠521萬隻,禽蛋產量204噸,全鎮企業銷售收入3.12億元,利潤1560萬元,稅金310萬元。全年,實現財政收入630.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50元,整個轄區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沙洋地面處江漢平原中部,漢水中游,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境內湖泊星羅棋布,207國道、漢宜公路、荊潛公路、荊沙鐵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橫向聯合跨漢江的沙洋大橋是亞洲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建築。
沙洋人傑地靈,礦藏富庶。境內有豐富的石膏礦、青石料、石油和鹽水礦物資源。“馬良石頭魚”曾被列為宮廷貢品。農業局盛產水稻、棉花、油料、鮮魚、荊半夏著稱,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2000年售糧總量居全國南方水稻生產縣市(區)之冠;棉花生產已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工業以建材、輕紡、化工、食品加工四大產業為支柱,初步形成多類、多品種立體開發新格局。一批省優、部優產品已經打入國際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沙洋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農業以盛產水稻、棉花、油料、鮮魚著稱,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之一。2005年,糧食產量居全國縣市區之冠,油菜產量居全國縣市區之首。“三高”農業發展迅速,建成了蔬菜、早蜜桃、沙梨、板栗、甜柿、茶葉、畜禽、漁業等八大農業生產基地。“紀山龍米”、“馬良石頭魚”曾被列為宮廷貢品,享譽遐邇;“紀山龍米”、“十里風乾雞”、“毛李荸薺”榮獲全國第四屆食品博覽會優質產品獎。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湖北荊玻集團現已躋身國家大二型企業,湖北秦江集團、荊門麥牙廠均屬省重點鄉鎮企業。

非物質文化遺產

沙洋縣沙洋鎮已編制完成“三元觀廟會”等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準備把它們作為申報湖北省和荊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這標誌著該鎮已經全面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
“三元觀廟會”起源於東漢順帝的漢安元年(142年)。時逢天下大亂,當地百姓在沙洋集鎮蓋了一座神廟,定期祭祀,以求神靈保護。隨之,圩區稻米、山區竹林、東西湖等地的魚蟹水產品都匯集到沙洋來交換集散,廟會逐漸成了一種集宗教文化和生產商貿於一體的符號。此後,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四月初八等特殊的日子,方圓百里的鄉親都會趕來燒香祭祀,日久便成了一種傳統,得以保存至今。
2000年,沙洋鎮已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正在著手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劃,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體系等。
2002年,國務院頒布了《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自2003年以來,文化部與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在國內外立法調研的基礎上,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法》(草案),名稱已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2004年全國人大、中宣部、文化部等多部門組成的立法工作領導小組正在對法律草案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完善。2005年5月沙洋縣沙洋鎮政府提出了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規定:
1、政府要充分發揮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主導作用,正確行使其巨觀調控職能,建立協調有效的保護工作領導機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中。
2、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普及保護知識,營造保護的社會氛圍,使人們自覺樹立保護的意識。
3、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費投入,通過政府撥款,社會捐贈等方式籌集資金,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項基金。
4、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和科研優勢,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現全國許多高等院校都設立了專門機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研究。如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中心,復旦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中央美術學院也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2002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高等院校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教學研討會,其後通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宣言》,闡發了中國高校和現行教育體制在民族民間文化的普查,研究,發展等方面應該發揮的作用,並指出應該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教育落實到大學的學科創新和課程教材的改革中去。5、組織力量對全國範圍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摸清家底。這一工程要統一部署,有序運行,要分地區分類別地制定普查方案,做到對全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並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制定國家和地方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
畜牧生產畜牧生產

基礎教育

沙洋鎮洪嶺國小位於湖北省沙洋縣沙洋鎮洪嶺大道,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在新一年工作會議上,校長王幀強調具體做好“一二五一”四項工作。“一”就是要“把握精細化管理這一立足點,切實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二”就是要“抓住幹部、教師兩支隊伍建設這條主線。”“五”就是要做好五大工作。即重視德育工作,強化德育的過程管理;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加強學校圖書、儀器和電化教育設備的管理和使用,依法治校,加強學校民主管理;繼續深化警教共建、平安校園工作;進一步加強收費使用和管理,嚴格財務制度。最後“一”就是要“突出一個特色”,即堅持發展藝體教育特色不放鬆。承前啟後,高屋建瓴,布置工作求真務實,使沙洋鎮教師進一步明確了2007年的目標任務,堅定了信心,開闊了思路。回顧過去,倍感自豪,展望未來,信心百倍!新的一年,新的開始,2007年,沙洋鎮的國小教育工作在市教體局的正確領導下,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全面加快沙洋鎮國小教育發展新步伐!
沙洋鎮沙洋鎮

黨風廉五好政

沙洋縣積極探索黨風廉政教育的新途徑,在開展廉政文化“六進”的基礎上,將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創新思路,不斷深化廉政文化建設內涵,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入戶活動,在全縣形成了“人人談廉、個個促廉、戶戶創廉”的良好格局

突出“創新”明思路

一、突出創新明思路。2007年7月,由縣紀委監察局起草,以縣委辦、縣政府辦名義印發了《關於推進廉政文化入戶活動的實施意見(試行)》。其主要內容是,堅持教育、宣傳、創新的原則,全面實施以“兩建、三聯、四到戶”為主題的“百村千戶”工程,即村(社區)建廉政文化中心戶、建廉政文化活動室;黨組織成員聯繫廉政文化中心戶、廉政文化中心戶聯繫黨員戶、黨員戶聯繫民眾戶;廉政小報、廉政簡訊、廉政飾品、廉政考評到戶。在100個村(社區)建100個廉政文化活動室,建1000戶廉政文化中心戶,形成廉政文化活動經常化、教育網路化、督辦制度化、投入社會化的新格局,實現以廉政文化建設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以黨風廉政建設促進構建和諧沙洋的工作目標

突出“兩建”搭平台

二、突出“兩建”搭平台。為了積極穩妥推進廉政文化入戶活動,採取先行試點,穩步推進的方式,在全縣13個鎮確定了沙洋鎮、後港鎮兩個試點鎮,在縣直單位中確定縣工商局為試點單位,同時在沙洋縣249個村中確定了20個試點村。開展廉政文化入戶活動要選好載體、搭好平台,為此,著力抓好“兩”:一是建好廉政文化中心戶。廉政文化中心戶是活動的主體,要求各試點單位按造“思想政治素質高,組織協調能力強,在本地有威望、有影響,能充分體現先進性、典型性和民眾性的黨員戶或幹部戶”的標準,試點村原則上以村民、居民小組為單位,在每個小組中確定一戶廉政文化中心戶,縣直試點單位按幹部職工總戶數20%的比例確定中心戶。沙洋縣共建廉政文化中心戶200戶,由縣紀委統一掛牌。各試點單位還把建廉政文化中心戶與建文明家庭戶、科技示範戶等結合起來,提升了中心戶的整體水平。二是建好廉政文化活動室。要求各試點單位按造“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活動經常”的標準,建好廉政文化活動室,並把建廉政文化活動室與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建設等結合起來,將其建成廉政文化活動中心、黨員活動中心、教育培訓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等融為一體的多功能場所。為了幫助扶持各地抓好“兩建”工作,縣紀委以檔案形式印發了《關於縣直單位對口聯繫廉政文化入戶活動試點村(社區)的通知》,重點是幫助解決試點村(社區)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縣直相關單位積極回響,紛紛行動,成效顯著。

突出“三聯”促共建

三、突出“三聯”促共建。“三聯”即在開展廉政文化入戶活動中,由村、社區或單位黨組織成員聯繫廉政文化中心戶,廉政文化中心戶聯繫黨員戶,黨員戶聯繫民眾戶。主要目的是加強黨組織與中心戶、中心戶與黨員戶、黨員戶與民眾戶的聯繫,形成梯級創建結構。沙洋鎮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延伸,實施“五級聯包”,添加了黨組織書記聯繫黨組織成員,黨組織成員聯繫黨小組長。各包聯責任人根據聯繫對象分別定聯繫戶數、定服務項目、定包聯責任等,建立梯次發展,逐步進位的幫扶方式。要求每名黨組織成員在所聯繫中心戶中建一戶以上樣板戶,並聯繫2至3名黨員幹部戶;中心戶在黨員戶中積極發展、培養中心戶;黨員戶帶動民眾戶積極參與廉政文化創建活動。通過“三聯”措施,較好實現了廉政文化建設黨群聯動、層級互動,帶動了廉政文化黨群共建、工作共抓、成效共創、成果共享。
黨政辦公室黨政辦公室

突出“四到”抓教育

四、突出“四到”抓培育。縣紀委堅持把抓好廉政文化中心戶的建設作為廉政文化入戶活動的重要內容,採取“四到戶”的形式,精心培育廉政文化入戶的主體。一是廉政小報到中心戶。縣紀委宣教調研室每月編印一期《沙洋廉政文化月報》發到各鎮紀委,由各鎮紀委負責發放到中心戶。二是廉政簡訊到中心戶。不定期向中心戶傳送廉政新聞、廉政動態、廉政警句等短訊息;在重大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向中心戶傳送廉政簡訊。三是廉政飾品到中心戶。結合沙洋縣歷史文化、旅遊文化、民俗文化等特點,製作廉政文化宣傳飾品發放到中心戶。如2005年製作並發放了廉政掛曆和以“清正廉潔”為主題的仿竹簡廉政匾牌。四是廉政考評到中心戶。縣紀委統一組織各鎮每年度對中心戶進行一次考評。對考評優秀的中心戶給予一定的獎勵;對考評不合格的中心戶作出調整。各試點單位還採取贈送廉政教育資料、組織觀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召開討論交流會等多種途徑和手段認真抓好廉政文化中心戶的建設。

突出“五好”重引導

五、突出“五好”重引導。一是當好宣講員。鎮、村(社區)和縣直單位積極提供平台,讓中心戶在有關活動中宣講廉政文化。中心戶則以入戶談心、民情隨訪、公開宣講等形式,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開展廉政文化宣講活動。二是當好組織員。經常組織民眾開展多種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動,引導民間文藝團體把廉政文化融入民間藝術之中,融入民眾文化活動之中,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中。三是當好監督員。加強對黨員幹部廉潔勤政情況的監督,積極參與到村(社區)和單位的重大議事決策、述職述廉等活動的監督之中。四是當好信息員。收集情況,了解民意,及時向上級組織反饋廉政文化建設中的有關情況,並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意見。五是當好調解員。主動為民眾答疑釋惑,排憂解難,積極調解各種矛盾,妥善處理各種疑難糾紛,著力構建和諧的黨群關係、幹群關係、鄰里關係、家庭關係,維護社會穩定。六、突出長效建機制。一是著力構建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在廉政文化入戶活動中,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民眾支持和參與”的反腐倡廉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搞好組織協調。二是著力構建切實有力的保障機制。要求各地在廉政文化入戶活動中,切實抓好人、財、物的保障工作,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三是著力構建常抓不懈的推進機制。把廉政文化入戶活動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和評先表模的重要依據。建立了定期調研、工作匯報、督辦檢查等制度,及時掌握活動開展情況。特別是通過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加強指導,循序漸進推進入戶活動。四是著力構建規範有序的運行機制。在實踐中,注重探索和研究,不斷創新廉政文化入戶的方式方法,努力實現“五個轉變”,即廉政文化建設運作方式由黨組織為主體變為黨組織為主導;參與方式由黨員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參與;活動方式由單一變為多樣;投入方式由政府、集體單方面投入變為社會化投入;工作方式由短期行為變為經常性活動。
黨政會議黨政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