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鋪鄉

沙河鋪鄉

沙河鋪鄉位於固始東部,距縣城5公里,西依史河與蓼城街道辦事處、秀水街道辦事處、洪埠鄉毗鄰,南、東、北三面分別與柳樹店鄉、分水亭鎮和蔣集鎮接壤。1983年建鄉,總面積71平方千米(2017年),轄20個村民委員會和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全鄉總人口40209人(2017年),政府駐地常駐人口約19000人,占全鄉人口的27%。2017年12月22日,經批准,撤鄉設沙河鋪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河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固始縣
  • 下轄地區:花園、窯灣、橋東、沙河等社區
  • 地理位置:固始縣城東郊,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距縣城5公里
  • 面積:7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020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火車站固始站
  • 車牌代碼:豫S
  • 下轄行政村:24個
  • 下轄村民組:285個
  • 生產總值:78871萬元
  • 人均收入:9819元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城鎮建設,經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花卉產業,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沙河鋪歷史悠久,相傳在清朝道光年間,沙河村西有大型碼頭,東有直通分水亭、泉河鋪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是周邊集市的中心,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商貿繁榮,逐成沙河鋪。 1948年11月,固始縣解放,劃分建制,設沙河鋪區,區政府設在沙河村;1954年,“全國勞模”陳永新在沙河創建人民公社,改沙河鋪區為七一人民公社,公社所在地仍在沙河村。1956年,在沙河碼頭上游的窯灣村架通了七一大橋,七一人民公社遂遷往七一大橋東側(現橋東居委會)。1983年底,改七一人民公社為沙河鋪鄉。2017年12月22日,經批准,沙河鋪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沙河鋪鄉下轄以下地區:
橋東社區、窯灣社區、花園社區、沙河社區、蓮花村、堰套村、棗林村、楊集村、祁廟村、梓樹村、聯塘村、雙廟村、湖沿村、玄中村、姚營村、閆營村、黃土村、郭崗村、柯樓村、夾河村、汪營村、廟莊村、張店村、紅石村。

城鎮建設

沙河鋪鎮以淮河支流史河為界,緊靠固始縣城,國道312固始段經過沙河鋪鄉中心集鎮。全鎮2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村通公路,硬化總里程達185公里,聯村道路硬化率達99%,2003年開通縣鄉公交線路,交通出行十分便利。
沙河鋪鎮集鎮建設迅速推進,鎮政府駐地已建成區域面積5.4平方公里,主街道硬化長度達7.2公里,並在道路兩側安裝了路燈、消防設施、道路標牌等,規劃了機動車輛停放點。街區公共配套設施俱全,道路硬化面積100%,供水普及率100%,人均公共綠化面積13.5平方米,城鎮化建設成效明顯。
全鎮規劃4個社區,即:花園、窯灣、橋東、沙河社區。橋東與窯灣社區基礎設施全部修建完畢,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及文化廣場已投入使用,建成居民別墅15套,5、6、12層住宅樓300多套,占地30多萬平方米,可容納居民400多戶。兩社區共修築主幹道路5條,總長45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00多盞,鋪設下水道7500米,建成公廁3座,其中橋東社區正在興建大型幼稚園一處,占地約8畝,共分12個班,可容納360人;大型超市一座,占地約6000多平方米。花園及沙河兩社區花木產業已形成規模,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逐步開展。

經濟發展

2015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78871萬元,同比增長12.9%;工業企業增加值21407萬元,同比增長21.9%;新增固定資產投資2.65億元,增長33.8%;地方財政收入671萬元,同比增長14%;居民人均純收入為9819元,同比增長9.5%,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沙河鋪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紮實推動產業最佳化發展。著力打造“中原花木之鄉”,放大綠源花卉公司、花園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品牌效應,花卉種植面積達4600餘畝,品種達40多個,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年產值達9000萬元;重點打造“白鵝之鄉”,眾鑫鵝業項目現已投入生產,年可屠宰加工白鵝600萬隻;大力推廣以甲魚養殖為主的高效水產業,全鎮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600畝,甲魚養殖戶達200多戶,其中規模以上養殖50餘戶;鼓勵支持種糧大戶以土地流轉的方式發展家庭農場,全鎮已登記註冊家庭農場19家。
沙河鋪鎮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項目發展勢頭猛進,成為推動沙河鋪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2015年累計完成縣“七十”工程和鄉鎮“一抓一”工程項目建設投資6000萬元,其中,蔬菜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項目一期占地400畝,目前已完成前期征地和主要道路建設,完成投資2000萬元;沙河鋪老鎮政府棚戶區改造項目占地面積13.4畝,拆遷面積近50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固始眾鑫鵝業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300萬隻鵝項目,占地40畝,完成投資5000萬元。2016年的鄉鎮“一抓一”項目——電線桿廠,總投資2000萬元,現已投產。
通訊信號覆蓋全鎮,農戶通訊普及率達100%,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閉路電視,建成遠程教育網路終端。鎮政府駐地建有大型超市、集貿市場;全鎮共有高中一處,中學2處,國小15處,在校學生共3669人,幼稚園(含託兒所)9處,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全鎮有醫院2處,標準化衛生室22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19203人參保,參保率達67%;村鎮地名標牌設定率為100%。
結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六城聯創”工作,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15年縣鄉投資近500萬元整修中心集鎮街道2100多米,新修和維修下水道3100多米,補栽景觀樹、行道樹150多棵,更換路燈等30餘盞。每個自然村新建若干個垃圾池、一個垃圾填埋場,配備了環衛管理員,全鄉衛生狀況得到明顯好轉。
沙河鋪鎮認真落實信訪穩定“一崗雙責”制,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包案制度,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以及對重點管理對象的穩控力度,做好信訪積案化解工作,確保社會大局安定有序。

經濟社會發展

農業生產蒸蒸日上
197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3078325元,人均62元,農民購買力低下,物質也短缺。1980年秋,實行了聯產承包責 任制,僅一年,與1979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增長35%,人均增收28元。1980年至1986年是逐步完善和確立家庭聯產承包制的階段,並將土地承包期延長至15年,發展“專業戶、聯產戶、重點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搞好農村集市建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1979年以前,由於耕作方式的落後,小麥畝產在100斤至200斤之間,水稻也在300斤以下,通過“三雜一優”,兩段育秧—雜交水稻的推廣,小麥種植以豫麥18為主,結合化肥、農藥的配套使用,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小麥畝產600—800斤,水稻1000—1200斤,油菜籽300—400斤,玉米800—900斤,還有上千斤的,大大提高了種糧戶的經濟效益。到1987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4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6元,比1979年翻了一翻。1989年,全鄉就已有3000多戶農民購買了架子車(全鄉總戶數7683戶),碾米、磨麵等加工機械287台,水泵355台,大中型拖拉機19台,手扶拖拉機56台,其它動力機械163台,總動力近萬馬力,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1993年3月,對土地承包期進行了延長,土地還可以向種田能手集中,並大力發展“公司+農戶”為主要形式的科工農一體化經營,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1998年5月,鄉政府在國道312線旁邊成立了蓼東花木公司,作為龍頭企業,隨後又鼓勵陳明寬、陟吉巨、李永桂等花卉種植大戶相繼加入,使花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2000年,種植面積近千畝,產值1000多萬元。調整種植結構,不斷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002年全鄉種植“雙低油菜”3.2萬畝,並與中油集團簽訂了油菜籽收購契約,10月信陽市政府、市農業局在我鄉召開“雙低”油菜育苗移栽現場會,並把姚營村作為油菜種植示範園,市委書記李中央親自為示範園掛牌。2003年,油菜籽獲得豐收,沙河鋪鄉分別被市、縣授予優質油菜產業開發“先進單位”和“一等獎”。2007年以來,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宣傳推廣優良品種和科學種植、養殖技術,重點培育和發展花木、蔬菜、花生加工、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擴大了種植、養殖和加工規模。
注重實效,加強農水建設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興則農業興。沙河鋪鄉地處梅山灌區中游西邊,境內雖有幾條支渠,但畢竟屬於水的邊尾。1980年,全鄉僅有一些小型溝塘、堰壩,總儲水量不到300萬立米,水澆地面積少而且不穩定,灣地及夾河、汪營兩村,僅有生產圍堤,防洪能力低,排灌沒條件,遇到洪災只能幹瞪眼,民眾多有怨言。90年代以來,鄉黨委、政府不惜投入大量勞力、資金,對境內支渠、涵閘進行了修整、配套。2000年以來,先後完成了花園狀元橋、夾河橋、窯灣電灌站、沙河電灌站、汪營排灌站的建設,建成中乾柯樓退水閘、前樓節水閘,新開挖1700米雙廟斗渠和1500米窯灣草坊渠,新建汪(營)夾(河)路涵配套工程17座,湖沿路涵配套工程2座,對七支渠涵閘進行了全面維修,花園村排澇工程正在實施中,結合史河中段防洪治理工程和312線經濟開發示範帶建設,對史河堤16.7公里進行了全面整修加固,對1384米小黑河進行清淤固堤,恢復維修了五支六斗渠系,打機井30眼,小眼機井1200個,挖大塘53口,修整配套乾、支渠總長64公里。2006年籌資20多萬元,新建和改善了雙廟、祁廟、聯塘等村組道路和橋涵閘設施。
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發展方興未艾
沙河鋪鄉由於距城關較近,一直是個過路店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1980年至1990年,鄉里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企業,五七廠、印刷廠、打米廠等就算是鄉辦企業了,在鄉企業辦領導下,有職工23人。到90年代中期,這些鄉辦企業也全部由個人承包,1998年6月,全部改制為民營企業。五七廠農機經營戶由於抓住了機遇,在這期間發展迅速,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到2002年市場逐漸被幾家有實力的經營大戶壟斷,企業也由資本積累期轉變為規模擴張期,為了不在競爭中造成兩敗俱傷,2002年下半年,沙河鋪鄉農機經銷大戶劉世平,聯合柴明括、李春林兩個農機具經銷大戶組建了“固始方圓農機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固定為江動股份、全柴股份、常柴股份、六安手拖四個上市公司和30多個國家大型企業的產品在信陽轄區和皖兩西地區的總代理,主要經營農用車、聯合收割機、旋耕機、小型拖拉機、農副加工機械等100多個品種,行銷網路遍及安徽六安、信陽市八縣兩區。
2005年以來,初步形成了以飼料加工廠、珍珠岩廠、石灰窯場和花生油料加工為主的沙蔣路經濟點,以方崗米業、和豐麻製品有限公司、德邦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為主的集鎮經濟點,以華昌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為重點的312經濟點,有力地促進了我鄉工業經濟全面發展。2005年以來,沙河鋪鄉黨委、政府努力貫徹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精神,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力度。最佳化發展環境,實行“一站式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充分發揮沙河的區位優勢。2007年德邦日立彩瓦廠擴大生產規模,購入“麵包磚”機械設備,新上生產線,投入資金200萬元。完成固始高中分校二期土地開發及附屬設施建設,共投入資金320萬元,華昌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完成二期投資500萬元。
實施集鎮開發,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沙河街道是沙河鋪鄉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90年代以來,由於多種原因造成街道市容“髒、亂、差”,騎路市場屢禁不止,給國道312線造成堵塞,使道路壞損嚴重,轄區內有一小集市在黃土村,由於沒有專業市場,商戶們都在沙蔣公路兩側擺儺設點,給行車帶來了不便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1996年以來,沙河鋪鄉幾屆黨委、政府在抓好其它工作的同時,實施了沙河新街、黃土新街開發建設,完成對189戶,650間房屋拆遷任務,投資150萬元,對兩街的路面進行了柏油硬化,現已建成商鋪門店800間,徹底解決了騎路市場問題,街區面積由原來的0.5平方公里擴大到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不足1000人增加到5600人,2007年,沙河鋪新街還形成了肉雞批發市場,年銷肉雞300多萬隻,產值4000多萬元,利潤400多萬元。 2007年實施“六城聯創”以來,中心集鎮街道得到重點整治,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一是成立組織,制訂方案,印發《致居民和個體工商戶一封信》、《門前五包責任制》等宣傳資料3000多份;二是通過多種渠道,投資200多萬元,購置了垃圾筒20個,修建了綠化帶500米,安裝路燈32盞,硬化了十字路口路面5000多平方米,修建了下水道,硬化了場前區,修建了農貿市場;三是建立了市容衛生管理機制,堅持中心集鎮日常衛生有專人清掃。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衛生工作再現生機
1979年,全鄉有國小教師297人,具有中師學歷的21人,僅占7%,國中教師68人,具有專科學歷的3人,僅占4%,二十多年來,通過各種途徑的培訓、學習,學歷達標率大大提高,截止2003年,全鄉共有教師426人,其中國小教師288人,學歷達標率占98.7%。中學教師138人,學歷達標率占85.3%,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6人,具有中級教師職稱的126人,獲省級優師3人,地級優師8人。
1980年以前,全鄉有國小24所,國中4所,國小入學率85%,國中入學率78%,全鄉中國小校舍簡陋、破舊,農村大隊校舍全是土牆草頂房,通風、採光條件都很差,學生用的桌凳破舊不堪,相當一部分學校用的是土桌土凳,還有一些教室是危房。進入9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號召民眾集資辦學,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全鄉掀起了集資辦學高潮,到1996年,全鄉共集資500多萬元,新建、改建教室643間,廁所27所,消除危房350間,添置課桌凳4000餘套,使全鄉基本實現了“一無兩有”(即無危房、有教室、有課桌凳),六配套(即教學及生活用房、廁所、圍牆、操場、道路、大門基本配套)。
1998年9月,祖籍沙河鋪鄉雙廟村企業家——北京藍天集團總裁李靖東捐資28萬元興建的“雙廟希望國小”投入使用,1997年至2003年,鄉政府先後集資、投資800多萬元,為鄉一中建24班教學樓一幢,為鄉二中重新征地35畝,建24班教學樓一幢、廁所一座,拉圍牆3000多米,為鄉直國小遷址征地22畝,建18班教學樓一幢,廁所一座,圍牆2600米,新配桌椅1000餘套。鄉一中、二中通過社會融資140多萬元,於2003年底,建成男女生宿舍樓各兩幢,學生餐廳食堂各一座,建築面積2700多平方米,解決了2000多學生的食宿問題。截止2003年底,全鄉有國中2所,在校學生3084人,國中入學率達98%,國小21所,在校學生653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2007年爭取到項目資金60萬元,新建祁廟、郭崗兩所中心國小,從而使我鄉小學生均校舍面積達到了3.4平方米,危房率下降到2.1%。鄉一中二中教學類儀器達二類標準,生均圖書達13.16冊。
1979年,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11人,科室有內科、外科、婦產科,病床有16張,設備只有一台顯微鏡,可進行簡單化驗。各村有醫療室一個,一般由2—3人組成,擔負本村農民醫療、防疫工作。1997年,鄉政府對原衛生院房屋進行了拍賣,在沙河新街征地20餘畝,投資120萬元建起了一所高標準的醫院,2001年,衛生院與分水醫院聯合,開辦精神病專科,到2003年有醫師16人,其中主治醫師2人,護士6人,病床36張,科室有內科、外科、生化科、五官科、放射科、婦產科、精神病專科等,主要醫療設備有X光機、B超機、顯微鏡,手術床等,可做胃穿孔、剖腹產、闌尾炎等手術。全鄉個體診所208家,從業醫生322人。農村合作醫療已入戶54217人,入戶率達88%。衛生工作上,2007年鄉衛生院由縣婦幼保健院託管,相繼投入技改資金20萬元,用於醫療器械的更新和業務骨幹的培訓,並下派技術骨幹和管理人員,整體醫療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其次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常抓不懈。著力消除威脅人群公共安全衛生方面的隱患。
計畫生育、土地管理和環境保護
1980年以來,國家對人口實行計畫生育,鄉黨政領導始終把計畫生育放在重要位置,對人口增長實行目標管理,以抓好農村計畫生育和流動人口管理為重點,1993—2003年,人口過快增長得到有效的遏制,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計畫生育率達90%以上。2005年以來,計畫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完成春、秋兩季計畫生育優質服務月活動工作目標,堅持如一地把計畫生育工作作為要務來抓。
加強土地管理,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結合農田水利建設和農宅規劃,認真搞好荒地、荒灘和廢棄磚瓦廠的復墾工作。復墾廢磚廠28個,面積215畝,同時,依法保護現有耕地,加大土地資源的綜合開發,強化對土資源的巨觀調控和科學管理。2007年以來,進一步強化了土地管理,初步開展村莊農宅規劃和文明村莊建設。開展“土地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和“土地百日執法行動”等工作,鞏固土地治理整理成果;嚴格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堅決堅持基本農田保護的原則,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在橋東、窖灣、蓮花、柯樓等綜合條件較好的村(居),引導開展了村莊農宅規劃和文明村莊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進一步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堅持建設與環保同步規劃,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999年對沙河興達木製品廠進行了噪聲整治,2004年對玄中村苧麻脫焦廠排污進行了治理,使周邊環境得到了改善,結合退耕還林,大搞植樹造林和植被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和發展環境。2007年各項環境目標達到了規定指標。
開拓創新,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沙河鋪鄉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一直靠一台54匹馬力的柴油機發電,除機關單位外,很少有居民用電,1979年沙河鋪鄉架通了第一條高壓線,隨後低壓線路逐步架通村莊,農村居民開始用上了電。1988—1998年,全鄉有25台變壓器,高低壓線路17KM。1999年10月,開始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到2003年底,全鄉共集資300多萬元,完成了22個村的電網改造,使農戶電價由原來的每千瓦時0.98元降至每千瓦時0.66元。全鄉共有10KV線路55.8KM,0.4KV線路31.5KM,變壓器116台,總容量為5085KVA,其中抽水、加工專變75台。2007年農網改造完成楊集、湖沿、玄中三個村,累計完成24個,改造率達100%。全鄉農網改造即“戶戶通”工程全面結束,原高耗能,小全部被淘汰,大大改善了全鄉的配網狀況,提高了供電可靠率。
1980,沙河鋪鄉鏡內只有5公里的312國道是柏油路面,沙陳路、沙泉路也是沙石路,鄉村公路全是磚碴路和土路。1990年,沙泉路整修,沙河鋪鏡內10公里泥路變成了柏油路;1996年,沙陳路重修,鄉籌資160多萬元,對境內15公里公路進行了取直加寬,拆遷房屋200多間,順利地完成了油路的鋪設。1998年至2003年,鄉通過發動民眾和爭取項目,籌集資金200萬元,相繼修通了窯灣村至花園村2.4公里沙石路,廟莊村—夾河村—汪營村5.5公里沙石路,街道—楊集村—聯塘村—梓樹村6.4公里柏油路,黃土村—郭崗村—柯樓村3.2公里石子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1978年至1992年,全鄉僅有一部50門磁石交換機,只有機關單位裝電話,全鄉只有11部電話。1996年,沙河鋪鄉架通了傳輸光纜。現已裝機3952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中國移動公司先後於1999年5月和2003年11月在沙河街道和黃土街道建起了基站,移動用戶3252戶。
1980年前後,全鄉僅有部分民眾能聽到小喇叭,1986年,全鄉村村通廣播。1996年,鄉投資40萬元,裝配了一座35米高的調頻廣播發射塔及無線電接收系統,安裝了一套50W無線微波接收傳遞裝置,使廣播覆蓋率達100%。1999年有線電視在街道開通。2000年至2003年,鄉政府投入100多萬元,完成了電視回傳系統二級通信幹線及對各村莊的埋桿架線建設,有線電視入戶1800戶。2007年廣播電視事業明顯進步,新開通有線電視2個村,全年新增用戶433戶,新上數字MMDS用戶45戶。

花卉產業

花園村位於沙河鋪鄉西南部,距鄉政府約2.5公里,與城關一河相隔,位於史河東岸,因明朝李姓在此經營花卉而稱李家花園。至清代達到鼎盛,園內奇花異草四季常開。道光年間,狀元、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浚曾在此開闢實驗園地,種植樹木花卉。多年來,該村的民間種植花木形成了良好的習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花木品種繁多,花質優良,名譽全國。
1984年,在全村700多戶中,有50%的農戶在承包地種植花卉,面積有300多畝,200多個品種,如梔子花、菊花、月季花、杜鵑、海棠、臘梅、仙人掌等,種花每畝年收入近萬元,是種糧的近十倍。
1998年,鄉政府在國道312線旁成立了“蓼東花木公司”,作為企業龍頭,動員、鼓勵花園村花卉種植大戶陳明寬、陟吉巨、李家桂先後加入,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擴大了種植規模和效益,種植除普通花卉外,還重點發展蘇鐵、劍蘭、含笑、茶花等名貴花木。花卉遠銷內蒙古及東北三省,常青樹和草坪美化綠化縣城,並供應合肥、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到2006年,全鄉已有花園、蓮花、窯灣等3個村以種植花卉為主。有花師27人,花工93人,花農800多人,種植面積近2000畝,產值2000多萬元,利潤400多萬元。鄉政府爭取項目資金360萬元,營造以花園村為中—心覆蓋窯灣、蓮花2村2000畝的花木苗圃生產基地,10000平方米的花木專業市場,50000平方米的樣品圃,500平方米的連棟溫室及配套機井灌溉設施正在建設中。

地圖信息

地址:信陽市固始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